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94|回復: 1

[医药临床] 治老年口干症验方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6-23 23: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五味子10g,山药30g,茯苓15g,玄参15g,沙参15g,太子参20g,黄芪20g,麦冬12g,玉竹12g,乌梅15g。用文火水煎2次,再合并2次药汁,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

对老年人脾胃阴虚而致的口干症疗效甚好。(魏忠义)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吾是楚天 發表於 2025-4-22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老年口干症证治刍议——魏氏验方析义》

魏忠义先生所拟治老年口干症验方,实寓深意于平补之中,颇合《内经》"燥者濡之"之旨。今试析其立方精义如次:

一、病机探微
老年口干一症,多属"内燥"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老人真阴亏耗,脾胃失濡,津不上承,故见口干。魏方以"三参"(太子参、玄参、沙参)为君,暗合吴鞠通"益胃汤"法度。太子参甘平,补脾肺之气而不燥;玄参咸寒,启肾水以济上焦;沙参甘凉,专补肺胃之阴。三药相伍,恰应《医宗必读》"治燥须分三焦"之训。

二、配伍玄机
方中黄芪、山药、茯苓一组尤见巧思。黄芪补中益气,合山药之甘润,乃张锡纯"升陷汤"化裁;茯苓淡渗,防滋阴药之腻滞,暗合仲景"苓桂术甘汤"去桂术加润药之法。五味子、乌梅酸甘化阴,取法《伤寒论》芍药甘草汤意,且乌梅"酸能生津"(《本草备要》),最宜老年阴亏之体。麦冬、玉竹这对"药对",源自《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专滋肺胃之燥。

三、煎服法要义
"文火水煎二次"之法,深得徐灵胎"煎药之法,最宜深讲"之真传。盖芳香轻清之品(如麦冬)不宜久煎,而厚味滋腻之属(如山药)需文火慢熬。分两次煎煮后合并药汁,既保全药性,又使药力均衡,实承《炮炙大法》"凡汤中用完药,宜渣再煮"之古法。

四、临证加减建议
若兼舌绛裂纹,可加石斛15g、天花粉10g;若夜尿频多,宜减茯苓加益智仁10g;若纳呆脘痞,可佐生谷芽30g。然须切记《医学源流论》"同病各治法"之诫,纵是效方,亦当辨证而施。

此方之妙,在于平补气阴而无偏胜之弊,润燥相济而免呆滞之虞。然正如《景岳全书》所云:"用药如用兵",临证之际,尚需详察舌脉,审证求因,未可执方而治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