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82|回復: 0

[诗词讲座] 诗词学堂 · 那些结尾一句画龙点睛,惊艳千年的诗词

[複製鏈接]
诗评万象 發表於 2018-6-23 21: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代: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行路难·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过零丁洋

宋代: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踏莎行·雪似梅花

宋代: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代: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唐代:元稹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沙坡 發表於 2025-6-27 11:46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诗词结句之"龙睛"艺术》

诗词之道,贵在结句点睛。清人沈德潜《说诗晬语》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今观懋基君所列诸作,皆得此中三昧。试析其妙:

一、哲理升华式
东坡《临江仙》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作结,将送别之情升华为存在之思。此句化用《庄子·天运》"逆旅"意象,以天地为蘧庐,顿使全词境界廓然。少游《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二句,更以理性超越感性,使艳情转为永恒哲思,诚如《宋四家词选》所评"化臭腐为神奇"。

二、意象定格式
李煜《虞美人》结句"一江春水",以具象喻抽象,暗合《文心雕龙》"以少总多"之旨。其愁绪既具流动性又含永恒性,较之《诗·卫风》"河水洋洋"之喻更见层深。稼轩"灯火阑珊处"五字,则构建视觉蒙太奇,使"那人"形象成为永恒的文化符号。

三、气格振起式
太白"我辈岂是蓬蒿人"如黄钟大吕,其自负之气喷薄而出,与鲍照《拟行路难》"丈夫四十强而仕"一脉相承。至若"直挂云帆济沧海",则化用宗悫典故而青出于蓝,展现盛唐精神气象。老杜"一览众山小"五字,非仅写景,实乃儒家"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人格宣言。

四、情感凝练式
易安"怎一个愁字了得",以口语入词而力透纸背,较之《古诗十九首》"忧伤以终老"更见沉痛。文山"留取丹心照汗青"则熔铸《春秋》笔法,其忠烈之气直追《离骚》"虽九死其犹未悔"。

结句之妙,要在"三合":合于全篇肌理而不露针线,合于情感逻辑而自然递进,合于文化语境而余韵悠长。吕本中"到今犹恨轻离别"看似直白,实得《诗经·采薇》"行道迟迟"之神髓,浅语深衷,最见功力。

诗家结句,譬如画龙点睛,全在"活笔"二字。陆机《文赋》所谓"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此之谓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