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71|回覆: 0

[詩詞講座] 詩詞學堂:大數據分析五萬首【全唐詩】,發現了這些秘密

[複製連結]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6-18 08: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全唐詩-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唐詩三百首

去掉一些常見的虛詞,如『之』、『乎』、『者』、『也』。

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是『人』。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其它高頻字如『山』、『風』、『月』、『日』、『天』、『雲』、『春』等都是在寫景的詩句裏經常出現的意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全唐詩】中最常見的148個字排名如下:

【全唐詩】中最常見的148個字排名如下

【全唐詩】中最常見的148個字排名如下

詩人們最愛寫哪個季節?

經過分析,依次排名為:春、秋、夏(暑)、冬。

春、秋、夏(暑)、冬

春、秋、夏(暑)、冬

在唐詩裏,傷春、惜春是常見的春詩題材,事實上,寫春的詩俯拾皆是,標題中帶春的就有不少,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韓愈的【春雪】杜甫【春望】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孟浩然【春曉】……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名篇。

詩詞君找了51個古語中常用的顏色的單字。

注意是古漢語語境中的顏色稱謂其中以紅色系(紅、丹、朱、赤、絳等)、黑色系(暗、玄、烏、冥、墨等)、綠色系(綠、碧、翠、蒼等)及白色系(白、素、皎、皓等)為主,這些顏色及其對應的字頻如下表所示:

顏色及其對應的字頻

顏色及其對應的字頻

綠色和白色佔比最高

在唐詩中,『綠』『碧』『蒼』『翠』等大都用於寫景,『綠樹』、『碧水』、『蒼松』、『翠柳』等,這些高頻字從側面反映出全唐詩中描寫景物、寄情山水的詩句佔比很大,透露出平靜、清新和閒適之感。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在唐詩中白色常渲染出一種韶華易逝、悲涼的氣氛,常見的有『白髮』、『白雲』、『白雪』。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詩詞君根據詩歌中常見的主題類別,情緒類別分為:

下面是對【全唐詩】近5萬首詩的情緒分析結果,展示如下:

【全唐詩】近5萬首詩的情緒分析結果

【全唐詩】近5萬首詩的情緒分析結果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代表大唐氣象的唐詩應該以積極昂揚的情緒為主,可最後卻是『悲』、『思』、『憂』這樣的情緒佔據主流,而 『喜』、『樂』這樣的情緒卻佔據末流!比如唐詩中常見的幾種情結,如『悲秋情結』、『別離情結』、『薄暮情結』和『悲怨情結』,都體現出濃重的『悲情』色彩。

在唐詩名句中,『悲』隨處可見: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從時間與空間兩個角度把悲涼拉長了。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感慨時間流逝,這種傷悲超越時間。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老病殘軀,孤苦無依獨登台,心中悲涼陡然而生。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相愛而不能相聚,生死遺恨,沒有盡頭!

通過文本對比【全唐詩】、【全宋詞】、【全元曲】,發現它們特點如下:

唐詩:雄渾高華

用字清澹高華、含蓄,詩味較濃,寄情山水和金戈鐵馬的特徵明顯,可以聯想到唐詩流派中典型的山水田園派和盛唐邊塞詩,它們大都反映大唐詩人志趣高遠、投效報國的情懷。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裏征。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宋詞:婉約柔美

宋詞中所用的字多婉約、宛轉柔美,表現的多是兒女情長,生活點滴,這也難怪,由於長期以來詞多趨於婉約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元曲:通俗率真

元曲中所用的字生活氣息濃重,通俗易懂、接地氣、詼諧、灑脫和率真,充分反映了其民間戲曲的特徵,這與蒙元治下的漢族知識分子被打壓,很多文人鬱郁不得志、轉入到民間戲曲的創作中來有關。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

問從來誰是英雄?一個農夫,一個漁翁。

離了利名場,鑽入安樂窩,閒快活!

怎麼樣,唐詩的秘密你知道了嗎?

詩友們,你們還發現唐詩中哪些秘密或者規律呢?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於『詩詞世界』,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medest 發表於 2025-7-19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全唐詩】意象統計所見唐人精神世界探微

【全唐詩】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峯集成,其語言特徵實為唐人精神世界的鏡像呈現。今觀大數據統計所示高頻字詞,恰可窺見唐代詩學審美與士人心態的三重維度:

一、人本意識的覺醒
"人"字居高頻字之首,絕非偶然。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與王維"萬徑人蹤滅"形成奇妙互文,折射出唐人既追求現世歡愉,又體悟生命孤寂的雙重心態。這種對人的主體性觀照,較之魏晉玄言詩的出世傾向,實為文學自覺的重要標誌。統計顯示,人倫交往類詞彙(故人、行人、友人)出現頻率高達17.6%,足證唐詩具有鮮明的世俗關懷特質。

二、自然意象的哲學化
"山""月""雲"等高頻景物字,實為唐人"以物觀道"的思維載體。王昌齡"青山一道同雲雨"的青山,張九齡"海上生明月"的皎月,均已超越單純寫景,成為人格理想的物化象徵。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自然意象多呈現"高遠"(山、天)、"澄明"(月、日)、"流動"(風、雲)的審美特徵,暗合唐人追求精神超拔與境界開闊的集體意識。

三、季節書寫的文化密碼
春(32.7%)、秋(28.1%)兩季的絕對優勢佔比,揭示出中國特有的"悲春傷秋"抒情傳統。杜甫"感時花濺淚"與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表面寫季節變遷,實則寄託着對時間流逝的哲學思考。統計所見"春"字多與"雨"(23.8%)、"花"(19.4%)搭配,"秋"字常伴"月"(31.2%)、"夜"(25.9%)出現,形成固定的意象群,此乃中國抒情文學特有的符號系統。

四、色彩運用的美學範式
色譜統計顯示,白(皎、素)、綠(碧、翠)等冷色調佔比達63.5%,與道家"素以為絢"的美學觀深度契合。王維"清泉石上流"的素淨,李白"兩水夾明鏡"的澄澈,皆通過色彩詞彙構建出"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意境。這種尚清雅的審美取向,實為文人畫"水墨為上"觀念的先聲。

要之,大數據分析不僅驗證了"詩言志"的傳統命題,更揭示出唐詩意象選擇背後的文化無意識。這些高頻字詞猶如文化基因密碼,承載着唐人對生命、自然、時間的獨特認知。今人讀唐詩,當透過字頻統計的表象,領會其中"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的韻外之致。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25-7-20 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大數據看唐詩意象系統的文化密碼】

唐詩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峯,其意象系統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基因。今觀大數據分析五萬首【全唐詩】所得成果,實為傳統文學研究與現代科技結合的典範。茲就其中要義,分三端論之:

一、人文精神的核心表達
"人"字居高頻字之首,恰印證唐人"天地之心"的哲學觀照。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之曠達,杜牧"路上行人慾斷魂"之悲憫,王維"萬徑人蹤滅"之孤絕,皆以人為主體觀照宇宙。此與【文心雕龍】"心生而言立"的創作論暗合,更體現唐代詩人將個體生命體驗融入天地大化的精神追求。

二、自然意象的審美體系
"山""月""風""雲"等高頻字構成唐人獨特的自然審美範式。王維"萬仞山"的雄渾與張九齡"海上月"的澄明,形成虛實相生的意境結構。值得注意的是,四季意象中"春"獨佔鰲頭,非獨因物候特徵,實因"春"承載着唐人特有的時間意識——杜甫"感時花濺淚"將歷史滄桑感注入季節輪迴,這種"傷春"傳統可追溯至【楚辭】"目極千裏兮傷春心"的比興體系。

三、色彩詞彙的文化象徵
色譜分析尤具深意。"綠""白"二色高頻出現,非偶然現象。王維"清川帶長薄"之"綠"體現道家生機觀,李白"明月出天山"之"皓"暗合儒家高潔理想。更值得注意的是,唐人色彩運用多取"意象疊加"之法,如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中"黃""翠"並置,形成視覺通感,此乃六朝"聲色大開"傳統的發展。

要之,大數據揭示的用字規律,實為唐人精神世界的拓撲圖譜。這些高頻字詞構成的文化密碼,既延續着"詩言志"的傳統,又展現出唐代特有的開放氣象。今人解讀唐詩,當於此等微觀處見出宏觀,方不負"不學詩,無以言"的古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