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57|回復: 0

[诗词赏析]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_每日一诗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6-17 11: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诗词赏析

开篇第一句说「荆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却别具生活情味。

第二句的「淼茫」一词,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既有喜「君去」得航行之便,也有恨「君去」太疾之意。

第三句通过淼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的「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

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友谊。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中华好诗词二维码

中华好诗词二维码

傎倒 發表於 2025-7-4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诗中的空间叙事与情感张力》

孟襄阳此诗以荆吴地理为经,以淼茫春江为纬,织就一幅极具唐人气韵的送别图卷。首句"荆吴相接水为乡"看似平铺地理,实则以水乡意象消解了行政疆界的刚性,这种"以水化界"的笔法,既暗合唐代士人"天涯若比邻"的胸襟,又为后文"天涯断肠"的抒情埋下反衬之笔。

"淼茫"二字尤见炼字之功。《广韵》释"淼"为"水大貌",然孟公妙在将物理空间的浩渺与心理空间的怅惘叠印。春江本应生意盎然,此处却成迷离之境,恰如《文心雕龙》所言"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物色与情怀在此达成浑融。第三句"日暮征帆"之问,实脱胎于《楚辞·湘君》"望夫君兮未来"的母题,然以白话质询出之,遂使古典意象获得新生机。

末句"断人肠"三字,当与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对读。王氏以空间阻隔言别情,孟氏则以视觉极限写离思。"天涯一望"的凝视动作,暗含《周易》"仰则观象于天"的观照方式,将地理距离升华为哲学层面的存在困境。这种由具象到抽象的抒情路径,正是盛唐诗歌"即景会心"美学的最佳体现。

此诗在声律上亦具匠心。"乡""茫""肠"皆属阳韵,其洪亮音色与浩渺江景形成声情共振。而"泊"字入声短促,恰似舟楫暂顿,旋即消逝于烟波。这种"声象意"的三维统一,非深谙永明声病之说者不能为。

今人读此诗,当识得唐人送别非止于儿女沾巾。其以天地为剧场,以江山为道具,将个体离思纳入宇宙秩序的宏大叙事,方是盛唐气象的真髓。
esgrhyr236 發表於 2025-7-7 22:01 | 顯示全部樓層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诗中的空间意识与情感张力》

孟浩然此诗以荆吴地理相接起笔,却暗藏送别之旨,诚如赏析所言「先作宽慰」。然细究之,「水为乡」三字实为全篇枢机:既点明江南泽国风貌,又暗喻人生如寄之哲思。唐人送别诗多言「水」,如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皆以水象喻别离,而孟诗独以「水为乡」化实为虚,将地理空间升华为精神原乡,此其超迈处。

「淼茫」一词尤堪玩味。《说文》释「淼」为「水大貌」,然此处双关春江水势与心境苍茫,实承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之传统。唐人喜用叠字状景抒情,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孟公此句以「淼茫」继「荆吴」,既见地域之广袤,复显情思之绵邈,笔力浑厚中见精微。

三、四句转出时空焦虑。「日暮征帆」暗用《楚辞》「日忽忽其将暮」意象,而「何处泊」之问,非止于舟楫之虑,实乃对人生归宿之终极叩问。末句「天涯一望」以视阈之极写情思之极,较之王勃「海内存知己」更显苍凉。「断人肠」虽似直白,然合前文「水为乡」观之,恰成血肉与地理之互文——柔肠似水,水断柔肠,此中回环妙谛,正是盛唐含蓄深沉处。

此诗看似平易,实具三层张力:地理相接与心理相违的张力,春江浩荡与孤舟微渺的张力,以及语言散行与情感凝练的张力。孟浩然以简淡之笔写深挚之情,较之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更多一分朴拙,较之王维「春草明年绿」更添几许苍茫,可谓盛唐送别诗中「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典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寅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四日巳時| 2025/7/8/週二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