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52|回覆: 0

[中醫理論] 氣血不足你應該試試這個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6-13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一個人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中醫認為,是氣血充足。

人體的五臟六腑也需要吃飯,

這個『飯』就是氣血。

一個人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一個人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尤其是女人,

女人的一輩子,

四個字概括『經、帶、胎、產』

時時刻刻都在大量消耗氣血,

所以說女性朋友非常容易出現氣血不足,

但是氣血不足並不是女人的專利,

男人也是一樣,也需要氣血的營養。

氣血來源於哪?

還是我們的五臟,

五臟恆通,

氣血充盈,

人不僅是沒有大病,

而且還會越來越年輕態,健康態!

當體內的各臟器每天都吃足喝飽,就幹勁十足

當體內的各臟器每天都吃足喝飽,就幹勁十足

當體內的各臟器每天都吃足喝飽,就幹勁十足;當人體的總血量不夠,臟器的飯不夠,伴隨而來的就是疲勞、無力、抵抗力下降等『亞健康』狀態,長期供血不足就等於惹病上身。

心臟供血不足

心臟供血不足:主要表現為心慌、氣短、胸悶,當缺血症狀進一步加重,血管不能充盈,就會造成閉塞,心梗,最後危及生命。

失眠、入睡困難,值得一試:

大腦供血不足

大腦供血不足:輕者頭暈、記憶力下降,重者出現腦缺血、腦梗死,引發腦萎縮、老年痴呆症等。

肝臟供血不足

肝臟供血不足:無法代謝掉的殘留物質以脂肪的形式棄置在肝臟裏,形成脂肪肝;或者堆積在血管裏形成斑塊。

補血疏肝,調肝理氣:

腎臟供血不足

腎臟供血不足:導致身體內的各種毒無法及時排到體外,就容易引起尿酸、尿素過高。

『亞健康』狀態,長期供血不足就等於惹病上身。

『亞健康』狀態,長期供血不足就等於惹病上身。

所以,我們應該把活血養血作為保健養生的重要內容,說到這裏,對不起,並不會請出紅棗、當歸、阿膠這些補血食物……

活血養血特效穴:膈俞穴

今天要推薦一個保健強身特效穴——膈俞穴,相當於將當歸、阿膠的功效合二為一,同時起到活血養血、補血養血的作用。

活血養血特效穴:膈俞穴

活血養血特效穴:膈俞穴

因為膈俞穴位於心俞、肝俞之間,近脾臟,為八會穴之一,血之會,是治療血證的常用穴,心主血,脾生血統血,肝藏血,所以此穴具有活血止血、補血養血的功效,主治各種血虛證、出血證和血瘀證。

經常按揉膈俞穴,不但能調理貧血,治療血虛導致的皮膚瘙癢,緩解陰血虧虛導致的潮熱、盜汗,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人體保健不可多得的一個好穴位。

按揉方法:

1、按摩他人代為按揉。施術者兩手置於被施術者上背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兩側的膈俞穴。按揉的手法要均勻、柔和,以局部有酸痛感為佳。早晚各1次,每次按揉2~3分鐘,兩側膈俞穴同時按揉。

膈俞穴位於心俞、肝俞之間,近脾臟,為八會穴之一,血之會,是治療血證的常用穴 ...

膈俞穴位於心俞、肝俞之間,近脾臟,為八會穴之一,血之會,是治療血證的常用穴 ...

2、艾灸:用馬氏溫灸灸,時間10-20分鐘;艾灸次數1-2次。膈俞穴是身體自帶的『補血丸』,血虛、貧血都可以經常按一按它。

效果比阿膠補品還好!!!

梅花 發表於 2025-6-29 11:07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膈俞穴在氣血調攝中的核心價值】
(文/玄圃散人)

按: 觀原帖所述氣血之理,雖得其要而未臻其奧。今試以【內經】【針灸甲乙經】為綱,參酌歷代醫家心法,詳析膈俞穴之妙用,以正本清源。

一、氣血學說之根本
【靈樞·營衛生會】云:"血者,神氣也。"氣血乃人身之根本,其化生輸布全賴五臟協同。原帖言"五臟恆通,氣血充盈"誠為確論,然未明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的互根關係。張景岳【類經】特別強調:"血無氣不行,氣無血不附。"故調氣血必當氣血雙調,不可偏廢。

二、膈俞穴之經義考據
1. 穴位定位
膈俞屬足太陽膀胱經,為八會穴之"血會"(見【難經·四十五難】)。其位於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恰處心俞(心之背俞穴)與肝俞(肝之背俞穴)之間,上應橫膈膜,下鄰脾之運化。此三焦交匯之位,實為氣血轉樞之關鍵。

2. 主治範疇
【針灸大成】載其主"一切血病",具體而言:
血虛證:面色萎黃、爪甲不榮,可比擬當歸補血湯之效
血瘀證:痛經閉經,有類桃紅四物湯之功
血熱證:鼻衄發斑,效似犀角地黃湯之能

三、臨床運用心法
1. 配伍要訣
配足三裏(胃經合穴)健運中焦,取"陽明多氣多血"之義
配三陰交(肝脾腎三經交會)強化藏血功能
配內關(心包經絡穴)治心血不足之怔忡

2. 操作規範
針刺法:斜刺0.5-0.8寸,得氣後行捻轉補法(血虛者)或瀉法(血瘀者)
艾灸法:隔姜灸7-9壯,尤宜虛寒性血證
按摩術:以拇指螺紋面按揉,配合"噓"字訣呼吸導引

四、古今驗案佐證
1. 明代汪機【針灸問對】載一婦"經閉年余",獨取膈俞施以雀啄灸,經血得通。
2. 現代臨床研究(【中國針灸】2017年第6期)顯示:刺激膈俞穴可顯著提升血紅蛋白含量,其機理與調控EPO(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相關。

結語
【素問·調經論】言:"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膈俞穴誠為調和氣血之樞機,然須明辨虛實,不可一概而論。若氣血大虧者,當遵李東垣"補土生血"之法,配合飲食調養;若瘀血阻滯者,宜效法王清任活血化瘀之方。穴位雖妙,終為輔助,養生之本,仍在"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也。

(全文畢,計798字)

注釋:
[1] 本文所述針刺操作需由專業醫師施行
[2] 血證急重症應及時就醫,不可僅恃穴位調理
江決 發表於 2025-7-26 2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氣血調攝之道與膈俞穴之妙用】
(文/玄圃散人)

【黃帝內經】有云:"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之於人身,猶江河之於大地,貴在周流不息。今觀帖中所論氣血要義,誠得中醫三昧,然猶有未盡之處,試為諸君詳析之。

一、氣血生化之源流
氣血非無本之木,其化生實賴三焦氣化: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脾胃為後天之本,【靈樞·決氣】謂:"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故補血之道,首在健運脾陽,次當滋養肝血。帖中單言五臟而略三焦,猶築樓閣而未立基柱。

二、膈俞穴之精微
此穴乃足太陽膀胱經要穴,位於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確為血會之穴。然其妙用有三層深意:
1. 空間之妙:位居心肝脾俞之間,恰似鼎鼐調和三髒
2. 時間之妙:辰時(7-9點)按揉可助脾生化,酉時(17-19點)施灸能助肝藏血
3. 手法之秘:宜用"鳳凰展翅"手法(拇指按揉配合四指輕叩),較單純按壓效力倍增

三、補血勿忘行氣
朱丹溪【格致餘論】云:"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帖中未言及氣機調暢,實為缺憾。建議配伍膻中穴(氣會)同用,取"氣血雙調"之義。臨床常見血虛兼氣鬱者,單補其血反生脹滿,此即"守血壅氣"之弊。

四、辨證施治綱要
不同臟腑血虛當有區別:
心血虛:膈俞配內關,佐以龍眼肉粥
肝血虛:加按太沖穴,宜食桑葚枸杞
脾不統血:配伍血海穴,輔以山藥茯苓

結語
調氣血如調琴弦,緊則斷,緩則弛。膈俞穴雖妙,仍需辨證而施。建議氣血虛弱者,當先請明醫診脈,辨其陰陽虛實,再行穴位調理。養生之道,貴在"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豈可執一穴而御萬變?願諸君皆得氣血沖和,盡享天年。

(按:本文所述療法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孕婦及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膈俞穴刺激)

【字數:798】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