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54|回复: 1

[诗词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_每日一诗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6-9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ae51fd74fe0b333a146c7c874bad1ff.jpg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词赏析

前两句‘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

后两句中,‘万里船’能够通行,说明战乱已接近平定,这里又将恢复一片繁华景象。

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

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282d9273ee8336d71e20135e5b7477ba.gif

天道无情 发表于 2025-4-11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品鉴:杜甫笔下的空间美学与盛世回响

杜甫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年)成都草堂,时值安史之乱初定。四句二十八言,以画家构图之眼、史家纪事之笔,构建出多维度的审美空间,堪称盛唐绝句典范。

一、色彩的空间交响
首联"两"与"一"的数字对仗,暗合《周易》"参天两地"的宇宙观。"黄鹂鸣翠柳"以鹅黄点染碧绿,取法南朝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白鹭上青天"则以素白切割湛蓝,形成强烈的视觉纵深感。这种"黄—翠—白—青"的色谱递进,恰似敦煌壁画"叠晕法"的设色层次,使二维诗句呈现三维空间的立体感。

二、动静的时空辩证
颔联"窗含西岭千秋雪",以"含"字将远景化为近观,雪山如鉴中画,暗喻时间永恒;"门泊东吴万里船"则用"泊"字凝固动态,舟楫似案头砚,暗示空间广延。这种"以小观大"的造境手法,源自王维《山水论》"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透视法则,将千年历史与万里疆域浓缩于尺牍之间。

三、笔触的史家深意
尾联"万里船"三字尤见匠心。据《旧唐书·代宗纪》载,广德元年(763年)始复江淮漕运,此物象实为时代注脚。杜甫以"泊"字暗写航运重启,较之直叙战乱平息更显蕴藉,正是《文心雕龙》所谓"婉章志晦"的春秋笔法。窗棂框景中的雪山与门前停泊的商舟,构成静穆与流动的双重叙事,寄托着诗人对"致君尧舜上"理想的守望。

此诗表面写景,内里实为一部微缩的盛唐复兴史。四句皆对而气脉贯通,色彩明丽而骨力沉雄,既得六朝山水诗"声色大开"之妙,又具汉魏乐府"气象浑厚"之质。后世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若移论此作,则更见"画中有史"的深致。

(全文798字)
范尼 发表于 2025-4-21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工部《绝句》品鉴

此诗乃少陵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时值广德二年(764年),中原战乱初定,诗人暂得安栖。四句皆对,却无板滞之弊,反见灵动之致,诚为唐人绝句上乘。

首联“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数词构架空间:横向“两”字点染近景,黄鹂栖柳,翠色为底,鹅黄缀其间,声形兼备;纵向“一”字勾勒远景,白鹭破空,青天为幕,素白贯长天,动静相生。黄、翠、白、青四色交映,不施浓彩而春意自显,足见诗人炼字之精。

颔联“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转以时空拓境。“窗含”二字最妙,将岷山积雪化为案头清供,尺幅间纳千秋寒意;“门泊”则暗承“万里”,战乱平息,航道复通,东吴舟楫可溯江而至。此联明写草堂所见,实寄家国之感——窗前冰雪未消,喻乱后余寒犹在;门外商船已至,兆盛世重临之机。

全诗四句如四扇屏风:前二句工笔花鸟,后二句写意山水。色彩经营尤见匠心,黄鹂之亮、白鹭之洁、翠柳之润、青天之旷,复以雪色澄净、船影深沉,终成“淡极始知花更艳”之境。至若“千秋”“万里”之对,非止于时空拓展,更见诗人胸次——身居茅屋而心系天下,此少陵所以为诗圣也。

今人读此诗,当识其三重妙处:一在格律精严而气韵流动,二在绘景如画而寄托遥深,三在乱世中葆有生趣与希望。少陵绝句,岂徒小儿描摹景物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