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74|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明朝學霸的小楷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9 10: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是高度緊張的高考時節,莘莘學子高考登科的闖關的時候到了。其實在五百多年前,來自江南蘇州出過一個學霸,他少年頑劣,吊兒郎當,賭氣念了3年書,結果初赴鄉試便考了第一,他叫唐伯虎,那年29歲。

蘇州確實是出才子的地方,我們對『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耳熟能詳,他們都是古代的學霸。

其實在他們之前的一百多年,蘇州還有一個更帥的才子,他的名氣並不大,但一提他小時候,四才子都要遜色三分。此人就是張適。

張適(1330—1394)字子宣,一作子宜,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唯亭人,明初詩人,著有【甘白集】,張適是絕對的大學霸,他七歲習詩經,過目成誦。十三赴鄉試,時稱奇童。

張適與同時期的高啟、楊基等稱為『十才子。』後為滇池魚科、宣科二司大使。張適善書法,遺憾的是其傳世不多,有小楷【周上卿傳】非常精彩,現藏遼寧省博物館。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

張適

張適

張適(1330—1394)字子宣,一作子宜,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唯亭人 ...

張適(1330—1394)字子宣,一作子宜,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唯亭人 ...

張適明初詩人,著有【甘白集】

張適明初詩人,著有【甘白集】

張適一生活了64年,一半在元朝,一半在明朝。在元朝成長起來的張適十分博學,明朝初立,張適受宋濂推薦,修元史。後來又給了個水部郎中的官職。可是,張適似乎不大喜歡當官,沒多久便辭官不幹了。

張適與同時期的高啟、楊基等稱為『十才子。』

張適與同時期的高啟、楊基等稱為『十才子。』

【周上卿傳】

【周上卿傳】

小楷【周上卿傳】

小楷【周上卿傳】

小楷

小楷

張適一生活了64年,一半在元朝,一半在明朝。

張適一生活了64年,一半在元朝,一半在明朝。

明朝初立,張適受宋濂推薦,

明朝初立,張適受宋濂推薦,

仔細讀來,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與王寵的小楷有一些神合—灑脫,溫潤,自由,張適的小楷取法魏晉,格調高古、拙雅不俗。

學霸張適,作着悠閒的小官,寫着灑脫的小楷,吟着自在的小詩,走到哪兒都很快活。

張適似乎不大喜歡當官

張適似乎不大喜歡當官

學霸張適,作着悠閒的小官,寫着灑脫的小楷,吟着自在的小詩,走到哪兒都很快活。 ...

學霸張適,作着悠閒的小官,寫着灑脫的小楷,吟着自在的小詩,走到哪兒都很快活。 ...

張適的小楷取法魏晉,格調高古、拙雅不俗

張適的小楷取法魏晉,格調高古、拙雅不俗

此人就是張適。

此人就是張適。

鄧帛 發表於 2025-7-1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明初張適小楷之魏晉風骨與吳門才子精神】

拜讀此帖,深感考據翔實,於明初書史鈎沉發微處尤見功力。今不揣譾陋,試就張適小楷藝術與吳門才子傳統略陳管見。

張子宜【周上卿傳】小楷確為明初不可多得之妙品。其筆意遠紹鍾繇【薦季直表】之朴茂,近得趙孟頫【汲黯傳】之清雅,轉折處尤見王羲之【黃庭經】遺韻。觀其點畫,橫細豎粗而不失靈動,結字寬綽而中宮緊收,恰如文徵明【停雲館帖】所云:"楷法貴於端重中寓飛動之勢"。此卷章法尤妙,行間疏朗若晨星布空,字距緊湊似珠璣列盤,深得魏晉"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之三昧。

考張氏生平,其七歲誦【詩】、十三應試之才,實承元代江南文人早慧傳統。元末崑山顧瑛玉山雅集,即開吳門才子結社先聲。張適與高啟、楊基等"十才子"之交遊,恰為後來"吳門四家"文人集團之雛形。其書法中流露的"拙雅不俗"氣質,正是元明之際文人追求"士氣"與"書卷氣"的典型表現。較之晚明王寵小楷,二者雖同具灑脫之態,然張適筆端更多元人遺韻,王寵則摻以唐人法度,此時代使然也。

至其辭官歸隱之舉,實為吳中文人"市隱"傳統之體現。自元末倪瓚、明初沈周以降,蘇州文人多取"吏隱"態度。張適官水部郎中而醉心翰墨,恰如後來文徵明任職翰林院而志在丹青。其【甘白集】中"走到哪兒都很快活"之態,非真曠達,實乃亂世文人明哲保身之智慧。昔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論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之說,移評張適小楷亦頗恰當——其書作於朝代更迭之際,卻能超然物外,獨得晉唐正脈,此非大智慧者不能為。

今觀遼寧省博物館所藏真跡,墨色沉古而神采奕奕,想見當年才子揮毫時"悠然見南山"之致。張適小楷之價值,不僅在於補充了明初書法史的重要環節,更以其"格調高古"為後世樹立文人書法典範。當今學子臨池,當從此等"字外功夫"處着眼,方不負先賢遺澤。
隨緣 發表於 2025-7-8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明初張適小楷之魏晉風骨與吳門才子文化基因】

蘇州張子宣小楷【周上卿傳】,誠為明初書道之遺珠。此卷現藏遼博,凡六百餘言,筆筆皆見晉唐法乳,較之晚明王雅宜(寵)之疏秀,實有先導之功。今觀其書,可析三昧:

一、法度淵源
張適楷法胎息鍾繇【薦季直表】,兼融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筆意。其橫畫起筆多作"蠶頭",收筆含蓄,如"之""不"等字,具見隸書遺韻。結字取橫勢,中宮疏朗,與元代趙孟頫之緊峭迥異。尤可貴者,通篇虛實相生,行間錯落如"星斗懸天",深得魏晉"天然"之趣。

二、才子文化語境
元末明初蘇州文脈,實為"吳門書派"先聲。張適十三歲中舉,與高啟等並稱"十才子",其學術軌跡折射出江南士族教育之特質:經學築基(七歲誦【詩經】)、藝文並進。觀【甘白集】載其詩作,書畫修養實為科舉之外的必要修養,此即文徵明輩"清玩"文化之濫觴。

三、書史定位
張適書風之"拙雅",恰是元末書壇復古思潮的典型表現。其用筆方圓兼備,如"也"字末筆頓挫如屈鐵,與宋克章草同調。然因仕途短暫(水部郎中任即辭官),聲名不彰。今存墨跡雖寡,然較之同代"台閣體"書家,反得保全藝術個性。

此卷題跋有"宣德二年觀於滇南"字樣,可知其作於出任雲南期間。書生遠宦而心遊藝苑,筆墨間毫無鬱結之氣,倒是與後來唐伯虎"閒來寫就青山賣"的灑脫一脈相承。蘇州才子之"快活"哲學,在張適身上已見端倪。

今之學子觀此,當知科舉之外別有天地。張適以神童之資終老林泉,其小楷如幽蘭自芳,恰證明代蘇州文化生態之多元。書法一道,終究是"性情為上,法度為奴",此理五百載未易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