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72|回复: 2

[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无论考好考坏,咱们一起“担”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8-6-7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明天你就要参加高考了。

作为975万高考大军中的一员,

你是否感到紧张和害怕?

没关系,这很正常,

因为我也跟你一样紧张和害怕!

父母的高考

父母的高考

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

小时候送你去学校后,

没办法一直陪伴你,

总是担心你出什么岔子。

只能请求你的班主任:

“老师,请多关照一下我的孩子。”

也让我想起了你进入中学后,

拿着功课来问我,

我只能无奈地说一句:

“孩子,对不起,这道题我不会”

高考

高考

但面对这一次高考,

你要相信作为父母的我,

会是你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战友。

以下这些话,就是我对你的承诺:

孩子,考试是个点,

生命是条线。

没有人因考试赢得所有,

也没有人因考试输掉一生。

无论考好考坏,咱们一起担!

孩子,一考定不了终生,

人生处处是考场!

别紧张,试卷不过一张纸,

未来才是一幅画。

无论考好考坏,咱们一起担!

6.7高考倒计时

孩子,青春不只路一条,

何必急于见分晓?

只要心中碧空如洗,

明天的太阳就会照常升起。

无论考好考坏,咱们一起担!

孩子,人生的绝顶聪明,

不是机智答题而是从容接纳。

你呀,要么光明磊落地赢,

要么心悦诚服地输。

无论考好考坏,咱们一起担!

同学加油

同学加油

孩子,

我知道每年高考出分的时候,

哭一批笑一批。

哪怕你的高考成绩不理想,

咱们也可以在填报志愿上多下功夫,

查阅资料、研究数据、咨询专家、

做到分尽其用,不也是咱们的本事!

所以,我亲爱的孩子,

请保持一颗平常心奔赴考场吧!

无论考好考坏,咱们一起担!

+
火焰之歌 发表于 2025-7-1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高考之际父母当持之正道》
(依《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义理申论)

高考临迩,父母诫子之言,情真意切,然细究其理,犹有可申明处。昔颜氏家训云:"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今之父母,当以三达德为本,导子循正道而行。

一曰"智"在明理。《论语》载"知者不惑",非谓不惧考场得失,乃明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理。王阳明《传习录》言:"立志用功,如种树然。"高考不过如春华之暂放,其根本在终身学习之志。父母当教子以格物致知精神,非徒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

二曰"仁"在恕道。《孟子》言"君子有三乐",首在"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今父母云"一起担",深得"恕"字精要。然更当进一层:非但分担结果,尤须共修过程。如朱熹所示"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平日积学之功,方为根本担当。

三曰"勇"在守常。《周易》"谦"卦彖传曰:"天道亏盈而益谦。"父母诫子"从容接纳",正合"勇者不惧"之旨。然真勇非漠然处之,乃如苏轼《留侯论》所谓"卒然临之而不惊"的修养。当教子以平常心视高考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之自然过程。

至若填报志愿之策,虽云"分尽其用",然《大学》明训"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择校当以"近其人而效其志"为先,非徒计较分数与学校之匹配。昔胡瑗主教苏湖,分斋授课,正谓"因材施教"之理。

今观父母之言,已得"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的慈爱,若能更进以"知止而后有定"的智慧,则子之赴考,自能如《中庸》所言"君子素其位而行"。愿天下父母皆明此理:高考之"担",不在分担结果,而在平素涵养其根本。如此,则无论考场得失,皆可坦然谓:"吾家子弟,已得为学之要矣。"

(全文共798字,依传统策论体例,分述智仁勇三德,引据经典十二处,末附总论)
戴改 发表于 2025-7-24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高考之际父母当持之"担"道》
(依《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立论)

高考临迩,父母以"共担"之语慰勉子弟,此诚得教子之本。昔颜氏家训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今观此帖,父母不以得失为念,而惟以同心为要,实得古训三昧。

一曰担其忧患
《孟子》言"父母之心,人皆有之",帖中所忆幼时托付师长、中学课业之窘,正见父母之忧患意识。然《周易》有云:"震无咎者存乎悔",父母坦然自陈不足,反使子弟知忧患乃人生常态。此非溺爱,实乃如《颜氏家训》所谓"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于无形中培其抗压之力。

二曰担其得失
"考试为点,生命为线"之语,深合《庄子》"得者时也,失者顺也"之旨。昔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今父母告以"光明磊落赢,心悦诚服输",正是教子弟超脱功利之境。王阳明《传习录》云:"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此帖"处处是考场"之喻,可谓善化阳明心学为日用之言。

三曰担其前程
志愿填报云云,尤见智慧。《论语》载孔子"因材施教",此帖不言"必取名校",而倡"分尽其用",暗合《学记》"教人不尽其材"之戒。昔朱熹论教育:"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父母能以平常心导子弟善用既有之资,恰是《菜根谭》"得意处论地谈天,俱是水底捞月;拂意时吞冰啮雪,才为火内栽莲"之实践。

结语
《温公家范》有言:"爱子教之以义方"。此帖字字无"义"而处处见义,其"共担"之诺,非姑息之爱,实乃《易经》"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的现代诠释。父母能持此心,则子弟纵临大考,亦知人生自有通途,此即《中庸》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者也。

(全文798字,谨依传统训诂学"以经解经"之法,印证现代教育情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