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台灣武友演練少林六合槍感言】
六合槍法,乃少林鎮山絕技,其法嚴謹,其勢雄渾。今觀台灣武友演練此技,頗有可論之處。
六合之名,源自"內外三合"之要。內三合者,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者,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此演練者架勢開合有度,馬步沉實,已得外三合之形。尤其"中平槍"一式,正合"中平槍,槍中王"之古訓,足見師承有自。
然細究其法,尚有可商榷處。六合槍講究"一紮眉攢二扎心,三紮臍肚四紮陰",此演練於方位轉換間稍顯遲滯。昔年少林妙興大師有云:"槍似游龍,人如猛虎。"今觀其勢,槍路雖工整,然"游龍"之靈動未顯。如"青龍獻爪"一式,本當如驚濤拍岸,而演練者勁力未透槍尖,此乃未達"腰馬合一"之境。
其可取者有三:一為"攔拿扎"三法分明,深得"槍圈不過尺"之要;二為"崩槍"時沉肩墜肘,合於"千金難買一響"之訣;三為收勢時氣定神閒,暗合"練槍先練氣"之道。此皆可見其功底非淺。
今海峽兩岸共傳此技,尤具深意。六合槍法自明代程宗猷【耕余剩技】載錄以來,經少林僧俗弟子代代相承。觀台灣武友槍中猶存古意,恰似文化血脈未斷。昔戚繼光【紀效新書】云:"槍法之傳,未嘗絕也。"今於寶島得見真傳,令人欣慰。
習武之道,貴在精益求精。若能在"槍隨身轉"處更見圓活,於"力透槍尖"時愈顯剛猛,則六合真諦可期。冀兩岸武者共研此道,使少林絕學薪火相傳,亦文化交流之美事也。
(全文共7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