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24|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古代18幅对联趣事

[复制链接]
书法超市 发表于 2018-5-26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曾谓“文之妙者为诗,诗之精者为联”。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精妙绝伦,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其表情达意的功能妙不可言,古代文人更是开发了对联的另一妙用……

宦官自讨没趣

明嘉靖年间,有个宦官到浙江公差,一日同南北两位户曹喝酒,仗势借酒醉出言道:

南管北关,北管南关,

一过手,再过手,

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同饮的一个绅士打抱不平对道:

前掌后门,后掌前门,

千磕头,万磕头,

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上联揭露户曹贪赃枉法,下联嘲讽宦官卖身求荣,读来令人痛快。

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唐寅嘲商人

唐寅嘲商人

进退两难

从前,有位秀才在结婚的当天早上,父亲突然去世,只好丧事喜事一起办。按风俗,丧事喜事都要贴对联,秀才犯了难,有位文人却写了一副对联:

临亲丧,作新郎,哭乎?笑乎?

细思量,哭笑不得

辞灵堂,入洞房,进耶?退耶?

再斟酌,进退两难

这副对联,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秀才悲喜交加的矛盾心理。

穷秀才改联抱不平

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郑板桥联辱知府

郑板桥任县令时,知府孙嘉新派人求字,郑知孙搜刮民财便写了一联:

交忠朝庭

因受百姓

横批:前程金修

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与李是同榜举人,李任两湖总督期间,舒多次登门遭拒。一日,舒游黄鹤楼题一联于楼壁:

同榜贵人多,饶他坐稳青牛,懒向人间谈道德。

相逢知己少,愧我重登黄鹤,难从天上觅神仙。

舒铁香讽李鸿章

舒铁香讽李鸿章

“混”、“球”联句

湖南军阀谭延铠一生的处世哲学集一“混”字,最后混到了国民党的行政院长,由于处世圆滑,又得了一个“水晶球”的绰号。他死后,有人给他写了一副对联:

混之为用大矣哉,

大吃大喝,大摇大摆,命大福大,大到院长。

球的本能滚而已,

滚来滚去,滚入滚出,东滚西滚,滚进棺材。

“混”、“球”联句

“混”、“球”联句

上下“凭”等

针对古代社会的“上尊下卑”官气十足,有人戏一联:

上司开口才半句,早已是是是,对对对。

下级陈词达千言,始终嗯嗯嗯,噢噢噢。

横批:上下“凭”等

王羲之接对联

一年除夕,王家大门口对联几次贴出几次被人揭走,王心生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这对联不吉利就没人揭了。第二天凌晨,他让儿子献之给对联添了个尾巴,为: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王羲之接对联

王羲之接对联

针砭人情冷暖

清代浙江钱某未中举人时,时常遭亲友冷遇,后来中了举人,亲戚豪富争相祝贺,他针对这一反差,手书一联贴在大门上:

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碳。

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11

三国名人入对

四川内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联说景,实则谐音含三国六个人名: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在笼中,心思槽巢,狠关羽不得张飞。

三国名人入对

三国名人入对

12

乾隆出谜联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与群臣猜谜,出一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相仿,既非家禽,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摸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在场的纪昀道出谜底,为“猜谜”。

13

“老”字没一点

有个农民欠财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

借新账,还旧账,借账还账,账还账。

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

横批只写了一个“老”字(没有里面一“点”)

财主上门讨债见联,不觉诧异,自语道:“这横批的“老”字,说“考”又不象,说“老”又没有一点?”话音未落,只听农民说:老(字)要是有一点,早就还你了。

“老”字没一点

“老”字没一点

14

郑板桥见联济贫

郑板桥当县令时微服私访,见一户人家的破旧大门上贴的对联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又是一年

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

15

“不如不说”与“何必多说”

清初,某县有一主事官喜欢议上司是非,抨击时弊。一天,朝庭有一御史视察县衙,有人将此事上告,御史叫来这个主事官痛斥一顿,并忿忿道一上联:

说人之人被说人之人说,人人被说,不如不说

主事听了心理不服,针锋相对答一下联:

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16

贪官受辱

清朝有个知县叫王寅,贪脏枉法,有位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到了县衙的门口,联道: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需鸡犬牛羊。

17

梁启超妙对张之洞

传说梁启超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刚见面即出一联让梁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

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武汉旧称江夏)梁启超从容做对: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

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本来,儒家真正的思想内核是王道,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要有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谦虚豪迈。

梁启超妙对张之洞

梁启超妙对张之洞

18

君子之交

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中记载:某书生家贫,无酒为友祝寿,遂持水一杯,谓友人曰:“君子之交淡如。”友人知其意,应声曰:“醉翁之意不在。”这一问一答恰好构成一副对联:

君子之交淡如

醉翁之意不在

上联出自《庄子·山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下联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句系俗语“君子之交淡如水”中藏去“水”字。纯朴友情,尽在对中。联语正整。

买笔墨纸砚,

↓点击“阅读原文”找店小二!

赵耶 发表于 2025-4-28 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楹联之讽喻传统与文人风骨》
楹联一道,实乃华夏文明之精粹。其体制虽小,然包孕天地,笔锋所至,可颂可刺,尤以讽喻联最能彰显士人之风骨。今观诸联事,恰可窥见传统文人之精神气象。

宦官联事,正见"春秋笔法"之妙。绅士以"千磕头万磕头"对仗"一过手再过手",非惟字面对偶精绝,更以"万岁爷爷娘娘"暗讽阉宦谄媚之态。此联深得《文心雕龙》"隐以复意为工"之旨,表面恭敬而内藏机锋,恰如太史公"曲笔"之遗韵。

唐寅二联尤见文人雅俗之辨。初联"生意如春意"本含《周易》"生生之谓易"的哲学意味,而商人竟嫌"发财味不浓",遂有"夏夜蚊虫""冬天虱子"之谑。此非徒戏谑,实乃以《庄子·外物》"下士闻道大笑之"的视角,揭示雅俗审美之隔。

至若穷秀才改联一事,堪称"一字褒贬"之典范。仅易"士"为"土"、"人"为"夫",便使歌功颂德之语化作泣血之咒。此法源自《谷梁传》"一字之贬,严于斧钺"的传统,以文字为匕首,正合《文心雕龙》"讽喻之辞,抑止昏暴"的教化功能。

郑板桥联尤见"春秋微言"。上联"交忠朝庭"显系反语,下联"因受百姓"暗藏"横征暴敛"之实。横批"前程金修"四字,既讽其贪贿买官,又暗用《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的经典语境,可谓"谲谏"之绝唱。

舒铁香联则深得"比兴"之妙。以老子骑青牛典喻李鸿章,既合其总督身份,又暗刺其《道德经》"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的悖逆。此联用典之精,可比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以古讽今。

凡此种种,皆可见楹联非小道也。其讽喻精神,上承《诗经》美刺传统,下启近代杂文之风。文人以寸翰为戈,在平仄对仗间守护道统,正是《周易》"修辞立其诚"的生动体现。今人赏联,当不仅玩其文字之巧,更应会其弦外之音,方不负古人"联以载道"之深意。
兴华 发表于 2025-6-2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楹联之讽喻传统与文人风骨》

楹联一道,自五代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始,便开文人以骈俪文字寄寓世情之先河。观此六则联语趣事,恰可窥见传统士人"谑而不虐"的讽喻智慧与"铁肩担道义"的文人风骨。

一、讽喻之法的三重境界
宦官与绅士之对,实为"赋比兴"手法之妙用。绅士联中"千磕头万磕头"直赋其事,"前掌后门"比其奴颜,而"万岁爷爷娘娘"之呼,则兴发读者对阉宦谄媚之态的联想。唐寅嘲商联更见机锋,以"蚊虫队进队出"喻市井铜臭,用"虱子越摸越多"刺贪鄙心态,此所谓"婉而多讽"者。至若郑板桥"前程金修"一联,拆字为谏("金修"实暗指"敛财"),已入讽喻化境。

二、悲喜交织的生命张力
秀才丧婚并行之联,深得《文心雕龙》"俪辞之体,凡有四对"的精髓。"哭乎笑乎"与"进耶退耶"构成当句对,"临亲丧"与"辞灵堂"形成流水对,在严整格律中演绎人生悖论。此联可贵处,正在其以文字张力化解现实荒诞,恰如庄子鼓盆而歌,体现中国文人对生命无常的诗意超越。

三、文字博弈中的权力解构
穷秀才改联事,堪称"春秋笔法"的民间实践。仅易"士"为"土"、"人"为"夫",便使歌功颂德之语化作绝户谶言,此乃《文心雕龙》所谓"隐以复意为工"的典范。而舒铁香黄鹤楼联,用老子骑青牛典(《列仙传》载老子西出函谷),将李鸿章比作"道德五千言"的背叛者,字字无刀锋却句句见血痕,正是文人"以柔克刚"的绝妙注脚。

昔苏东坡论书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移评讽喻楹联亦甚切当。这些联语在严守"平仄相谐、对仗工整"法度之余,更承载着文人"为天地立心"的担当。今日重读这些机锋妙对,犹见烛照古今的人性洞察与永不褪色的语言智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六日未時| 2025/7/10/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