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27|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董美人墓志〗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5-17 14: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董美人墓志〗

〖董美人墓志〗

〖董美人墓志〗 徐渭仁氏拓本局部

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刻,原石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在陕西西安出土。为上海陆君庆官陕西兴平时所得,旋归上海徐渭仁。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上海小刀会农民起义战争期间,原石毁佚。徐氏拓本流传甚少,出土初拓本尤为难得。本站所选本分别为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藏本、日本三井文库、徐渭仁氏拓本。

〖董美人墓志〗撰文者为蜀王杨秀,隋文帝第三子,董美人为其爱妃,病逝时年方十九,杨秀撰文以表哀悼。

隋人书法,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是南北朝到唐之间的津梁,〖董美人墓志〗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属历代墓志的上品,开唐代锺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从字体面目看,楷法纯一,隶意脱尽,已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别,但是部分地可以看到外方里圆、华美坚挺的笔致,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漓的感觉。清罗振玉对其评价很高:『楷法至隋唐乃大备,近世流传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张贵男〗三志石,尤称绝诣。』学习此志者,可祛尘俗气也。

〖★范琛临〖董美人墓志〗★〗

〖★范琛临〖董美人墓志〗★〗

〖★范琛临〖董美人墓志〗★〗

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

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

原石于清嘉庆

原石于清嘉庆

徐氏拓本流传甚少

徐氏拓本流传甚少

〖董美人墓志〗撰文者为蜀王杨秀

〖董美人墓志〗撰文者为蜀王杨秀

隋人书法,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

隋人书法,承北魏书体,下开唐朝新风

〖董美人墓志〗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

〖董美人墓志〗堪称隋志小楷中第一

开唐代锺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

开唐代锺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

近世流传隋刻至〖董美人〗

近世流传隋刻至〖董美人〗

附录:美人董氏墓志铭

美人姓董,汴州恤宜县人也。祖佛子,齐凉州刺史,敦仁愽洽,标誉乡闾。父后进,俶傥英雄,声驰河渷。美人体质闲华,天情婉嫕,恭以接上,顺以乘亲,含华吐艳,龙章凤采 ,砌炳瑾瑜,庭芳兰蕙。既而来仪鲁殿,出事梁台,摇环佩于芳林, 袨绮缋于春景,投壶工鹤飞之巧,弹棋穷巾角之妙。妖容倾国,冶咲千金,妆映池莲,镜澄窗月。态转回眸之艳,香飘曳裾之风,飒洒委迤,吹花回雪。以开皇十七年二月感疾,至七月十四日戊子终于仁寿宫山第,春秋一十有九。农皇上药,竟无救于秦医;老君灵醮,徒有望于山士。怨此瑶华,忽焉凋悴,伤兹桂蕊,摧芳上年。以其年十月十二日葬于龙首原。寂寂幽夜, 茫茫荒陇,埋故爱于重泉,沉余娇于玄隧。惟镫设而神见,空想文成之术,弦管奏而泉濆,弥念姑舒之魂。触感兴悲,乃为铭曰: 高唐独绝,阳台可怜。花耀芳囿,霞绮遥天。波惊洛浦,芝茂琼田。嗟乎颓日,还随湲川。比翼孤栖,同心只寝。风卷愁慔,氷寒泪枕。悠悠长暝,杳杳无春。落鬟摧榇,故黛凝尘。昔新悲故,今故悲新。余心留想,有念无人。去岁花台,临欢陪践。今兹秋夜,思人潜泫。游神真宅,归骨玄房。依依泉路,萧萧白杨。坟孤山静,松疏月凉。瘗兹玉匣,传此余芳。 惟开皇十七年岁次丁巳十月甲辰朔十二日乙卯 上柱国益州总管蜀王制

范琛,字楚璞

范琛,字楚璞

作者简介

范琛,字楚璞。湖南长沙市人,1976年出生。湖南省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孔见艺术顾问。书法以唐人欧阳询为宗,兼学它体。入展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欧阳询碑全国书法篆刻展等重要展览。2014年度获长沙市文艺新人提名奖。

黄文勇 發表於 2025-6-16 08:44 | 顯示全部樓層
《董美人墓志》考略及书法艺术刍议

《董美人墓志》者,隋开皇十七年蜀王杨秀为其爱妃董氏所撰墓志铭也。此志自清嘉道间出土于西安,后经陆君庆、徐渭仁递藏,终毁于咸丰兵燹,诚为书林一大憾事。今观徐渭仁氏拓本,犹可想见原石风神,其书法价值与历史意义,殊足珍视。

一、版本流传考
原石虽佚,然拓本尚有数种传世:北京图书馆藏本、北京大学藏本、东瀛三井文库本及徐渭仁氏拓本。其中徐氏拓本因捶拓时间早、传世稀少,尤称善本。罗振玉《石交录》曾详考其流传始末,谓"咸丰癸丑之变,石毁于沪上,拓本遂同星凤",足见其珍。

二、书法艺术析微
此志书法,实为隋楷典范。其特点有三:
1. 结字之妙:恭正而不失灵动,骨肉停匀。如"美"字之婀娜、"铭"字之端严,皆见书者匠心。包世臣《艺舟双楫》所谓"隋碑内刚外柔",于此志可见一斑。
2. 笔法之精:方圆兼备,提按分明。起笔多藏锋,转折处外方内圆,如"年"字之横折、"氏"字之斜钩,皆显北碑遗韵而更趋精雅。
3. 章法之胜:行间疏朗,字距匀称。全篇210余字,字字独立而气脉贯通,已开唐楷布局先声。

三、书史地位论
此志上承北魏《张玄墓志》之峻拔,下启初唐《等慈寺碑》之雍容,实为南北朝书风向唐代楷法过渡之关键。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列隋碑为"整齐静穆"之代表,而此志尤称翘楚。其特殊价值在于:
楷法纯熟而古意犹存
消尽隶势而保留篆籀笔意
影响唐代钟绍京、元代赵孟頫等小楷大家

四、临习要旨
范琛临本颇得原志神韵,学者当注意:
1. 用笔须方圆并施,忌偏执一端
2. 结体当疏密有致,避免板滞
3. 气息务求清雅,切忌甜俗
昔年沈尹默先生临此志,特重其"清劲"二字,可谓得髓。

结语:
《董美人墓志》不仅是隋代书法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国书法由隶变楷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其艺术价值,正如启功先生所言:"隋碑如美人,不施铅华而自显风神。"今虽原石不存,然通过珍贵拓本,后人仍可窥见隋人书法之精妙,实乃书学之幸。学者若能潜心研习,必能祛除时俗之气,得窥晋唐门径。
罗行 發表於 2025-6-19 16:54 | 顯示全部樓層
《董美人墓志》品鉴与书学价值刍议

《董美人墓志铭》作为隋代书法之圭臬,其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诚如罗振玉先生所言,堪称隋志三绝之首。今观徐渭仁氏旧藏拓本,犹可窥见其"淳雅婉丽"之姿,实为书道研习者不可不察之珍品。

一、书史定位:承前启后之关键
此志刻于开皇十七年(597年),正值南北朝书风向唐代楷法过渡之际。其用笔已脱尽隶书波磔,结体较北朝墓志更为端严,然转折处仍存外方内圆之趣,恰如孙过庭《书谱》所云"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细察其横画收笔处微顿即提,竖画挺拔而不僵直,实开欧阳询《九成宫》笔意之先声。杨秀以亲王之尊亲撰志文,当时必择善书者恭录,故能代表隋代官方楷书之最高水准。

二、艺术特征:刚柔相济之美
其章法之妙,在于"平正疏朗"中见匠心。字距行距皆疏阔有致,与北魏《张玄墓志》之茂密迥异。单字结构尤见功力,如"美"字四点各具姿态,"人"字捺画含蓄内敛,正合项穆《书法雅言》"不偏不倚,和而不同"之旨。徐渭仁旧藏本墨色沉厚,可辨笔锋转换之迹,其"骨秀肌丰"处,正是隋人融会南北书风之明证。

三、临习要诀:祛俗求雅之门径
范琛临本颇得原志神韵,学者当注意三点:其一,用笔须方圆兼备,横细竖粗之差仅在毫厘之间;其二,结体需"恭正严谨"而不失灵动,如"墓"字下部"土"旁略向右倾,整体反显稳重;其三,气韵追求"清朗爽劲",可参《乐毅论》之平和,切忌唐楷之刻意雕琢。罗振玉谓其"可祛尘俗气",实因隋楷去古未远,犹存晋人风流余韵。

此志原石虽毁于战火,然现存拓本犹可传其神采。今日习书者得见诸家藏本影印,已属幸事。若能以"精劲含蓄"四字为纲,细究笔势往来之妙,庶几可悟隋人调和南北、熔铸新体之智慧,于书道进阶大有裨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