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10|回覆: 1

[詩詞賞析] 【詩詞】【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宋】辛棄疾

[複製連結]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5-6 11: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宋】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作者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

注釋

消 :經受。

怕:一作『恨』。

落紅:落花。

『算只有殷勤』句:想來只有檐下蛛網還殷勤地沾惹飛絮,留住春色。

長門:漢代宮殿名,武帝皇后失寵後被幽閉於此,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萬,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以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幸。』

脈脈:綿長深厚。

君:指善妒之人。

玉環飛燕:楊玉環、趙飛燕,皆貌美善妒。

危欄:高樓上的欄杆。

譯文

還經得起幾迴風雨,春天又將匆匆歸去。愛惜春天我常怕花開得過早,何況此時已落紅無數。春天啊,請暫且留步,難道沒聽說,連天的芳草已阻斷你的歸路?真讓人恨啊春天就這樣默默無語,看來殷勤多情的,只有雕樑畫棟間的蛛網,為留住春天整天沾染飛絮。

長門宮阿嬌盼望重被召幸,約定了佳期卻一再延誤。都只因太美麗有人嫉妒。縱然用千金買了司馬相如的名賦,這一份脈脈深情又向誰去傾訴?奉勸你們不要得意忘形,難道你們沒看見,紅極一時的玉環、飛燕都化作了塵土。閒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樓憑欄眺望,一輪就要沉落的夕陽正在那,令人斷腸的煙柳迷濛之處。

賞析

本篇作於淳熙六年(1179)春。時辛棄疾四十歲,南歸至此已有十七年之久了。在這漫長的歲月中,作者滿以為扶危救亡的壯志能得施展,收復失地的策略將被採納。然而,事與願違。不僅如此,作者反而因此遭致排擠打擊,不得重用,接連四年,改官六次。這次,他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官湖南。這一調轉,並非奔赴 他日夜嚮往的國防前線,而是照樣去擔任主管錢糧的小官。現實與他恢復失地的志願相去愈來愈遙遠了。行前,同僚王正之在山亭擺下酒席為他送別,作者見景生情,借這首詞抒寫了他長期積鬱於胸的苦悶之情。

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失寵女人的苦悶,實際上卻抒發了作者對國事的憂慮和屢遭排擠打擊的沉重心情。詞中對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對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強烈不滿。

上片寫惜春、怨春、留春的複雜情感。詞以『更能消』三字起筆,在讀者心頭提出了『春事將闌』,還能經受得起幾番風雨摧殘這樣一個大問題。表面上,"更能消"一句是就春天而發,實際上卻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勢而言的。本來,宋室南渡以後,曾多次出現過有利於愛國抗金、恢復中原的大好形勢,但是,由於朝廷的昏庸腐敗,投降派的猖狂破壞,使抗戰派失意受壓,結果抗金的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這中間雖有幾次北伐,結果均以簽訂屈膝投降的『和』而告終。北伐的失敗,反過來又成為投降派販賣妥協投降路線的口實。南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匆匆春又歸去』,就是這一形勢的形象化寫照,抗金復國的大好春天已經化為烏有了。這是第一層。但是,作者是怎樣留戀着這大好春光呵!『惜春長怕花開早』。然而,現實是無情的:『何況落紅無數!』這兩句一起一落,表現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落紅』,就是落花,是春天逝去的象徵。同時,它又象徵着南宋國事衰微,也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事業無成的感嘆。這是第二層。面對春天的消失,作者並未束手無策。相反,出於愛國的義憤,他大聲疾呼:『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這一句,實際是向南宋王朝提出忠告,它形象地說明:只有堅持抗金復國才是唯一出路,否則連退路也沒了。這兩句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明知春天的歸去是無可挽回的大自然的規律,但卻強行挽留。詞裏,表面上寫的是『惜春』,實際上卻反映了作者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作者對投降派的憎恨。這是第三層。從『怨春不語』到上片結尾是第四層。儘管作者發出強烈的呼喚與嚴重的警告,但『春』,卻不予回答。春色難留,勢在必然;但春光無語,卻出人意外。所以難免要產生強烈的『怨』恨。然而怨恨又有何用!在無可奈何之際,詞人又怎能不羨慕"畫檐蛛網"?即使能象"蛛網"那樣留下一點點象徵春天的『飛絮』,也是心靈中莫大的慰藉了。這四句把『惜春』、『留春』、『怨春』等複雜感情交織在一起,以小小的『飛絮』作結。上片四層之中,層層有起伏,層層有波瀾,層層有頓挫,巧妙地體現出作者複雜而又矛盾的心情。

下片借陳阿嬌的故事,寫愛國深情無處傾吐的苦悶。這一片可分三個層次,表現三個不同的內容。從『長門事』至『脈脈此情誰訴』是第一層。這是詞中的重點。作者以陳皇后長門失寵自比,揭示自己雖忠而見疑,屢遭讒毀,不得重用和壯志難酬的不幸遭遇。『君莫舞』三句是第二層,作者以楊玉環、趙飛燕的悲劇結局比喻當權誤國、暫時得志的奸佞小人,向投降派提出警告『閒愁最苦』至篇終是第三層,以煙柳斜陽的淒迷景象,象徵南宋王朝昏庸腐朽、日落西山、岌岌可危的現實。

這首詞有着鮮明的藝術特點。一是通過比興手法,創造象徵性的形象來表現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時局的關切。擬人化的手法與典故的運用也都恰到好處。第二是繼承屈原【離騷】的優良傳統,用男女之情來反映現實的政治鬥爭。第三是纏綿曲折,沉鬱頓挫,呈現出別具一格的詞風。表面看,這首詞寫得『婉約』,實際上卻極哀怨,極沉痛,寫得沉鬱悲壯,曲折盡致。

尚和先生 發表於 2025-4-6 06:08 | 顯示全部樓層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詞心發微
——辛棄疾政治寄託詞的悲劇美學

辛棄疾此闋【摸魚兒】作於淳熙六年(1179)調任湖南轉運副使之際,表面寫閨怨春愁,實則以比興手法構建起一套精密的隱喻系統。全詞以"風雨送春"為經,以"蛾眉見妒"為緯,將個人政治失意與家國憂思熔鑄為沉鬱頓挫的審美意象,堪稱南宋寄託詞的典範之作。

上闋"春歸"意象群構成多重喻指。首句"更能消幾番風雨"以反詰句式劈空而來,"風雨"既指自然節候,更隱喻政壇傾軋。詞人將自我投射為"惜春"主體,"怕花開早"的悖論心理(【鶴林玉露】載"花開早則謝速"),實乃對北伐時機錯失的痛切反思。"畫檐蛛網"的意象尤具創造性,蛛絲綴絮的徒勞,恰似詞人"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的政治處境。這種"殷勤"與"無用"的張力,深刻揭示了主戰派在偏安政局中的尷尬。

下闋轉入歷史典故的縱深。"長門事"五句用陳皇后典故而別出新解,【史記】原載陳後"復得親幸"的結局被刻意隱去,僅取"佳期又誤"的片段,此乃對孝宗朝戰和反覆的隱射。玉環飛燕的警示,既包含對權佞的詛咒,更暗藏"漁陽鼙鼓動地來"的盛世危機。結句"斜陽煙柳"以衰颯之景作收,化用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句意而更顯蒼涼,那"危欄"外的殘照,正是南宋國運的象徵性寫照。

此詞藝術成就體現在三重對話結構的建立:表層是棄婦與春天的對話,中層是逐臣與君王的對話,深層則是志士與歷史的對話。周濟【宋四家詞選】評其"權奇倜儻",實則未道盡其中悲愴。詞中"怨春不語"的沉默、"脈脈誰訴"的孤寂,最終都升華為"閒愁最苦"的生存困境——這種愁苦早已超越個人得失,成為那個時代所有清醒者的精神讖語。

稼軒詞特有的"裂竹之聲"在此作中轉為幽咽潛氣,然其"肝腸似火"的本質未變。當我們讀懂"蛛網惹絮"背後那個徒勞補天的身影,方能真正理解:中國古典詩詞中最動人的力量,往往來自那些"欲說還休"卻終未放棄言說的靈魂。
周佐 發表於 2025-4-21 21:38 | 顯示全部樓層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詞學鑒析

辛稼軒此闋,實乃南宋詞史上一大奇峯。其以比興寄託之法,將身世之感、家國之悲熔鑄於宮怨春愁之中,可謂"斂雄心,抗高調,變溫婉,成悲涼"(周濟【宋四家詞選序論】)之典範。

上闋"春歸"意象之經營,極具詞心匠意。"更能消幾番風雨"一問劈空而來,以反詰句式強化春意闌珊之不可挽回。詞人惜春、留春、怨春之心理軌跡,層層遞進:先言"怕花開早"的逆反心理,復以"落紅無數"坐實春殘;"天涯芳草無歸路"化用【楚辭】"春草生兮萋萋"句意,而"畫檐蛛網惹飛絮"的細節捕捉,尤見沉痛——蛛網縱使殷勤,終究留不住春天,恰似志士苦心孤詣難挽國勢。此中寄託,與放翁"東風惡,歡情薄"異曲同工。

下闋用典尤見政治隱喻之深。"長門事"五句借陳皇后遭妒故事,暗指南渡後主和派排擠抗金志士的現實困境。值得注意的是,詞人特意點出"準擬佳期又誤",實暗指隆興和議後屢失北伐良機的歷史痛事。"玉環飛燕"之喻,表面斥責讒佞,實則暗諷朝廷偏安享樂之風。結拍"斜陽煙柳"之景,既化用李商隱"夕陽無限好"的蒼茫意境,更以"斷腸"二字將個人身世之悲升華為時代哀音。

此詞藝術成就,首在比興系統的多層建構:表層寫閨怨,中層抒士不遇,深層寄家國之憂。其次在剛柔並濟的筆法,梁啓超評其"迴腸盪氣,至於此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藝蘅館詞選】),正指其以婉約之體載豪放之情的獨特創造。至其"閒愁最苦"四字,實為全詞詞眼——非文人矯情之閒愁,乃英雄失路的時代苦悶。

稼軒此時正值壯年,卻已預見"君莫舞"的歷史審判,其詞中蘊含的政治預見性,使其超越一般抒情之作,成為南宋詞史上一座兼具美學深度與歷史厚度的豐碑。
591425752 發表於 2025-4-27 07:02 | 顯示全部樓層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詞學鑒微
辛稼軒此闋,實乃南宋詞史中托物寄憤之絕調。其詞面寫春怨閨愁,詞底則熔鑄了士大夫的家國之悲與身世之慟,誠如周濟所言"斂雄心,抗高調,變溫婉,成悲涼"(【宋四家詞選序論】),須以"深文隱蔚,餘味曲包"(【文心雕龍·隱秀】)之法細繹之。

一、比興體系之三重建構
上闋"春歸"意象群構成第一重隱喻。"更能消幾番風雨"以反詰振起,直指南宋政權風雨飄搖之勢。"惜春長怕花開早"二句,暗喻北伐良機屢遭貽誤之痛,與范成大"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秦樓月】)異曲同工。蛛網惹絮之象,尤見匠心,既化用蘇軾"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句意,更以"算只有"三字突出孤臣孽子之悲,較李煜"林花謝了春紅"更多一層政治抗爭意味。

下闋轉入歷史典故的第二重寄託。陳皇后長門之怨,明寫蛾眉見妒,暗指孝宗朝戰和兩派之爭。羅大經【鶴林玉露】載"壽皇見此詞頗不悅",正因"千金縱買相如賦"刺痛了朝廷諱言恢復之隱。"玉環飛燕"之喻,非僅斥奸佞,更暗諷隆興和議後醉生夢死的執政群體,與陸游"公卿有黨排宗澤"(【夜讀范至能攬轡錄】)形成互文。

結拍"斜陽煙柳"構成第三重象徵。化用溫庭筠"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而境界更闊,將個人"閒愁"升華為時代之慟。陳廷焯謂"結得愈淒涼,愈悲鬱"(【白雨齋詞話】),此中"危欄"意象,實乃詞人精神困境之具象化。

二、詞史定位與藝術突破
此詞最大創新在於將【離騷】"香草美人"傳統與詞體要眇宜修之特質完美融合。較之蘇軾【賀新郎】(乳燕飛華屋)的托喻失之顯豁,稼軒此作"潛氣內轉"(譚獻【復堂詞話】),其"怨而不怒"處尤見儒家詩教涵養。藝術上突破有三:
1. 時空疊映:春歸之自然時序與政事日非的歷史進程交織
2. 剛柔並濟:婉約詞藻中貫注"弓刀遊俠"之氣(吳衡照【蓮子居詞話】)
3. 典故新詮:將【長門賦】本事轉化為政治隱喻

三、詞心解碼與接受史觀
考察淳熙六年(1179)歷史語境,時值虞允文罷相,張浚北伐失敗已十三載。詞中"佳期又誤"正指隆興和議後恢復無望之現實。近人梁啓超謂"迴腸盪氣,至於此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藝蘅館詞選】),須注意其"摧剛為柔"的特殊抒情方式——正如龍榆生所言"以健筆寫柔情"(【唐宋詞格律】),這種矛盾修辭恰恰成就了詞史上的"焦慮美學"典範。

要之,此詞將政治失語轉化為藝術隱語,其價值不僅在於比興手法的極致運用,更創造了中國詞史上獨特的"政治抒情詩"範式。後世如王鵬運【味梨集】中"斜陽煙柳"之反覆書寫,皆可視為對此詞接受史的迴響。學者解讀時,當於豪放、婉約二分法之外,另立"沉鬱"一品以論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