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8|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學書法不要慣這些毛病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5-5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姿勢方面

1、埋頭曲頸,離紙太近

這樣書寫容易使頸部和眼睛疲勞,造成眼睛近視,與日益練字形成惡性循壞,顧此失彼,傷了身體,寫字的效率也不高,得不償失。

2、左手托腮,頭部偏斜

這樣書寫習慣大多從基礎寫字帶來,沒有認識到練習書法的嚴肅性,這樣的後果既不能做到筆畫落筆準確、行距整齊,也易造成斜視。

3、雙腿交疊,邊寫邊抖

翹着二郎腿,僅一足着地,臂部負荷增大,容易疲勞。邊寫邊顫抖腳,既寫不好字,也不雅觀。

4、紙張傾斜,弓腰彎背

這樣姿態不美,而且一旦養成習慣,會造成駝背,嚴重損害健康。

握筆方面

5、執筆要穩不宜緊

前人總說『筆正則鋒正』,把筆掌穩當了,就能使筆管端正,便於中鋒和中側鋒結合運筆。但執筆不能過緊,一緊就死板,寫出來的筆畫就泥滯不流暢。

6、執筆高低要適當

根據字體,真書握筆低點、行書中、草書稍高。從字體的大小和筆管的長短來說,寫小字執筆低一些,寫大字執筆高一些;筆管長要執高一些,筆管短要執低一些。

7、運腕也要運指

寫一寸以下的字,只要運指就行了;寫一寸以上的字,要運腕結合運指;寫盈尺的大字,不僅要運腕,還得運肘。

臨帖方面

8、不臨碑帖、自己亂寫

書法是個系統,我們需要不斷繼承前人積累的經驗,反覆融入自己的審美風格;書法的審美原則,需要我們通過臨帖、讀帖提升。

9、選帖不慎,臨帖不精

選帖如同拜師,拜字帖的作者為師。要寫好字,就要拜名師。古人云: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選帖應該首選古代的法帖,今人書法不可盡學,僅可參考。臨帖境界可分為3個層次:『細看』、『精臨』、『 深悟』。

10、只臨不讀

此處的『讀帖』,可不是讀字帖的內容,而是思考字帖中書法筆畫、結體、章法的規律,人家為啥這麼寫,這麼寫為什麼好看。如果只一味地臨帖而不動腦,雖然省勁,但時間用上了,不見成效,白搭。我們不僅要臨帖,還要會讀帖,我們要由一字到一行,由一行到一篇,不光看點畫、看結構,還要看章法、看佈局、看風格、看意境。通過多看,直到看懂帖裏透露出的書法的美,並去反覆欣賞其中顯現出的意境和風格,最後達到感悟。

11、描頭畫角、猶猶豫豫

臨帖時不注意用筆,而是機械地描寫。起筆時沒有『成竹於胸』,不能果斷下筆,猶猶豫豫,結果寫的字粗細不勻,修修描描。治療此弊的方法是寧可重寫一畫一字,也不在原字上修修補補。

12、盲目抄帖、死描僵臨

大多數人因此停滯不前。根治此弊,應加強讀帖和選臨訓練,讀帖就是加強對該帖的理解、揣摩,弄清來龍去脈,悟出其真諦。

13、帖我分離、魂不守魄

一本優秀的碑帖是古人集幾十年艱辛用血汗凝成的藝術精華。臨摹時一定要忠實原帖,取其帖中精華,成為自己的東西。又有的人,練字還沒有形似就一味追求神似,搞所謂意臨,這是不可取的。

理論方面

14、不學理論

如果僅是描摹成了字帖的樣子,自己沾沾自喜,讓內行人看了,豈不貽笑大方。所以,我們要加強理論的學習,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雖然我們很多人僅是愛好,沒必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鑽研其中,但粗略了解,對我們的『筆頭功夫』還是很有幫助的。

15、不愛交流

有的人終日苦練書法,遇見瓶頸難以突破,很大原因是不和人交流。真理在辯論中明了,學習在交流中提高。交流不光是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別人看,請別人指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學習別人的長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16、斷斷續續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是很多書法人的惡習。甚至有時一丟就是半年,再提筆時覺得毫無長進,興趣索然,於是亂畫一陣便草草收兵。練習書法,一日有一日之功;一日不練,功退三日。怎能學好書法呢?

17、更弦易轍、亂投師門

一個人病久了,總是會很着急。起初找個醫生看,人家開的藥只吃了一副,覺得效果不大,聽人說某處有神醫,於是連忙拜望,結果又是藥沒吃完,重新轉院…這樣的人,學一輩子書法,都不會有大的長進。

修行方面

18、眼界短淺

書法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是一種生活修行的寫照。我們有的人學書法體現出狹隘的一面,比如有人寫歐體,認為『一輩子學其皮毛足矣』,這種想法一出,就決定了此人或許一輩子都學不成一手好書法。臨帖沒有量的積累,是不會引起書寫質量的飛躍的。另一方面,學書法應博採眾長、『采百家之言』,方能『成一家之言。

19、只學書法,不修文化

練字是過程,滋潤靠生活,一個成功的書法家,必須有足夠的文學功底與豐富的生活閱歷,才能在你筆下展現出源於生活的美好與精進的心性。書法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是詩詞歌賦的靈魂寄託,如果一個書法人連基礎的文化與修養都不重視,都不追求,技法再好,都是『無病呻吟』。"藝進於道",就是這麼個道理。

20、急功近利、不耐寂寞

藝術是一種高級的精神體驗,是人生幸福的一種高級追求。當你真正進入書法藝術的殿堂時,才能邂逅先賢,與神靈會心,是精神世界的滿足。當然,你說書法就是要坐一輩子冷板凳嗎?書法人就養不活自己嗎?這倒未必。財富是技藝精進的附加品,只有你到了一定的境界和水平,很多東西才會翩然而至。『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嘛!因此,學習書法需要正確的心態。急功近利、不耐寂寞的人,是不適合從事書法藝術活動的。

戴改 發表於 2025-5-2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習染之弊與正本清源之道】

拜讀休竹客先生所論習書十二弊,誠為針砭時弊之良言。余不揣淺陋,試以書學傳統為綱,略陳管見。

一、體勢之正與氣韻貫通
古人論書,首重"心正筆正"(柳公權語)。先生所斥埋頭曲頸諸弊,實違蔡邕【九勢】"夫書肇於自然"之旨。昔王羲之觀鵝頸悟轉筆,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器得筆勢,皆證體勢端正乃得氣韻之基。蘇東坡"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之說,恰可療治今人執筆過緊之病。至於運腕之說,米芾【海岳名言】有云:"惜無索靖真跡,觀其下筆處",正是強調觀察原帖運筆軌跡的重要性。

二、臨帖之道與取法乎上
先生言"選帖不慎"之弊,深合孫過庭"取法乎上,僅得乎中"之訓。余嘗見學者以近人墨跡為範本,殊不知如康有為【廣藝舟雙楫】所言:"晉人之書流傳曰帖,其真跡至明猶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之為帖學宜也。"今人學書,當以墨跡本為上,刻本次之。如學楷當以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跡本為門徑,較之碑刻更多筆意可見。

三、讀帖之要與心摹手追
"只臨不讀"之誡,尤中當今學書要害。黃庭堅【論書】云:"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此正先生所言"深悟"之境。余建議學者當分三步:先解單字結體之理,次觀行氣呼應之妙,終得通篇章法之趣。如讀【蘭亭序】,既要察"之"字廿余變,更須領會"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的文墨交融之境。

四、筆病之革與書道歸一
至於"描頭畫角"之弊,實因未解"屋漏痕""錐畫沙"(顏真卿語)的自然書寫之理。趙孟頫曾言:"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傳",學者當以篆隸築基,體會中鋒運筆之妙,自然能去描摹之習。建議日課可設"三定":定時、定量、定心,每晨以【集王聖教序】通臨為課,百日可見筆力漸醇。

要之,書法乃"心畫"(揚雄語)也,習書過程實為修身養性之功。先生所列諸弊,歸根結底皆因急功近利使然。願與諸同道共勉:守正出新,循序漸進,方得書道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壬午月戊戌日|黃帝4722年五月初三日寅時| 2025/5/29/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