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38|回复: 0

[家庭教育方法] 父母陪伴比什么都重要

[复制链接]
学霸 发表于 2018-5-3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小编看了一档综艺《妈妈是超人》,其中女明星黄圣依与儿子安迪的相处疏离尴尬,无论她做什么,孩子都是一副不配合的样子。这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父母的陪伴是有有效期的,过了这个有效期,你再想跟孩子亲近都没机会了!

家财万贯,不如陪伴,再苦再难,也要陪伴!

家财万贯,不如陪伴,再苦再难,也要陪伴!

家财万贯,不如陪伴,再苦再难,也要陪伴!

1

恐慌的父母

最近,父母们都很恐慌,朋友圈里层出不穷的爆款文章正在一遍又一遍打击他们本已经很疲惫的心。

《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万的学区房》这篇文章里,作者这样写道:

对不起,你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之时,妈妈爸爸没有带你去3w的早教班。

对不起,你适龄踏入幼儿园之时,妈妈爸爸没有送你去8w的双语。

对不起,当你即将入学之时,妈妈爸爸依然无法给你800w的学区房。

实际上,我们很多父母不仅仅出不起出国旅游的钱,连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寥寥无几,怎么能不恐慌!

还有一篇爆文《月薪3万也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 也引发热议。

一位月薪3万元的企业高管妈妈,最近却连新衣服都不敢买,因为她给五年级的女儿细算了一笔暑期花销的账——美国游学10天需要2万元,请阿姨在家照顾孩子需5000元,为期一个月的钢琴课需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培训班6000元,各项花费加起来需3.5万元。

这样的家庭,肯定算得上中产阶级了,却依然在为培养孩子叫穷,叫我们这些“显性贫困人口”可怎么办!

但是,有钱的家庭的孩子就一定幸福,一定好吗?《妈妈是超人》节目中,老师问6岁的安迪,”你觉得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跟爸妈一起做游戏?还是吃了好吃的?“时,安迪茫然而沉默的样子,刺痛了我们每个做父母的心。

到底,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爱孩子

到底,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爱孩子

到底,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爱孩子,像我们这样买不起学区房、也送不起孩子出国旅行的爸妈,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2

陪伴是最长情的爱

李嘉诚说:“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我们总说生活很累,我们需要努力工作才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是也许孩子需要的只是你的陪伴而已。而且孩子的教育根本不能够再次弥补,如果不是从小就好好教育,长大以后真的很难改变。

陪伴是最长情的爱

陪伴是最长情的爱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出生时,大家都是一样的。可后来为什么有些成了知书达理的好孩子,有些却成了熊孩子?

父母的教育是最关键的!所以不管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有多顺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当,将来老了会后悔。

虽然我们不用把人生中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绝对不能用事业换孩子。如果生下来以后不管不顾,直接丢给老人。那你生了干吗?

父母的教育是最关键的!所以不管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有多顺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当,将来老了会后悔。 ...

父母的教育是最关键的!所以不管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有多顺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当,将来老了会后悔。 ...

著名的投资家黄晶生说:“幸福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什么感觉呢?幸福是一种追求快乐而又有意义的感觉!”

孩子在年幼时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泼而无拘无束,一旦被导向某一方向,就能转变它的流向。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为,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

然而在中国,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缺少父母陪伴的留守儿童真的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 农村:

据妇联的统计,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至少有6102.55万人,超过儿童总数的五分之一,数字高得惊人。

我妈妈在家乡的寄宿学校当老师,学校里的孩子大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一年才回来一次,小一点的孩子压根不记得父母长什么样。

有一个叫蓓蓓的女孩子,她妈妈通过我妈的手机给她打了个电话,女孩子高兴得跟过年似的。差不多一学期过去了,她都还记得她妈妈那天说了些什么话。

有一位五年级的小孩说:“最羡慕的是那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最害怕听的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 城市:

中国城市亲子调查数据显示:

七成中国父母没时间陪孩子,仅30.32%的父母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全职父母的比例不到一成;

73.13%的父母会因为工作原因取消与孩子的约定,67.75%的孩子儿童由老人照顾,独立照顾孩子的父母仅占三分之一;

而且三分之二的儿童与手机、ipad为伴,仅五分之一的父母重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这些残酷的数据告诉我们一个现实:哪怕父母就在跟前,我们的孩子,过得却像孤儿。

3

陪伴是有有效期的

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庭,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同样在英国,另一个珠克家族,与之相比则大相径庭。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个家族至今已传下八代,其子孙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或盗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

一个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父母是何种层次的人,取决于孩子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受到何种层次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做父母亲的行为要自慎,应该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为,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影响的结果。但这所有的前提——是有效的陪伴。

陪伴孩子最好的时间就是0—12岁,这一期间,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无所不能的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存在,可以信赖、可以依靠、可以将一切托付。

这一时期却也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时候,我们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以为给孩子吃好、喝好、用好,就是最大的责任,有意无意中,却将最重要的陪伴抛之脑后。

孩子是最简单最直接的,你跟他亲,谁陪伴他的时间多,他就跟谁亲,愿意听谁的话。

没有得到有质量陪伴的孩子,在性格和心理上都容易出现缺陷:

一、缺乏安全感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总是缺乏安全感,他们心里没有根,感觉自己就像是在流浪。

他们会特别想有一个家,有些孩子会找年长的人草草结婚,因为这样的人才能给他(她)安全感,给予他(她)所缺失的父母的爱,有些孩子遭到家暴也不愿放弃家庭,家对他们的意义高于一切。

二、沉默孤僻

孩子小时候的交流大多是跟父母完成的,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往往不善交流,不懂得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显得沉默孤僻。

但是,当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喷薄爆发,跟人争吵,显得偏执和暴躁,不好相处。

三、焦虑狂躁

这样的孩子总是担心被人抛弃,他们有的总是把自己伪装得很乖巧,有的总在亲近的人面前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来考验他们是否真的在乎自己。

敏感、焦虑、疯狂,这都是小时候的经历带来的影响。

4

最优质的陪伴

我曾经向身边一些朋友打听,他们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

其中有一位父亲,他的女儿品学兼优,他告诉我,他从不管教孩子,只是在女儿写作业的时候坐在女儿身边,看书,看报,做自己的事情,也不给孩子压力,只是悄无声息的陪伴着她。

当孩子坐姿不规范的时候,他就悄悄提醒孩子抬头,当孩子走神的时候,他就发出一点声响让孩子回神。让孩子知道,爸爸一直在身边陪着她,看着她,给孩子安全感,成为孩子心中的定海神针。

当孩子需要的时候,那就是父母最大限度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刻,这位父亲说,他非常乐意陪伴孩子做手工、参与游戏,他们一起合作给老师制作了精美的教师节礼物,女儿得到了老师的称赞,从而也爱上了给家人朋友制作手工礼物。

而且,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在父母的熏陶下,女儿也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

奥巴马在第一次竞选总统期间,不无得意地说道:

“我未必是一个好总统,但我一定是个好父亲,因为在长达21个月的竞选时间里,我从来没有错过一次女儿们的家长会。”

哪怕身为总统,奥巴马也每天晚上都会和女儿们共进晚餐,并且耐心地回答孩子们的问题。

连总统都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难道你比美国总统还忙吗?

孩子一生的命运在父母手中,父母若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的品德,为开拓他们的美好前程积极创造条件,同时也就使自己成为一个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

人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让你生活无忧。

爱孩子,就给他最需要的---陪伴

魏柳 发表于 2025-6-17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亲子之道:以"养正"为本的陪伴智慧》

拜读休竹客君所论"父母陪伴"之要义,深感此乃切中时弊之论。今试以《周易》"蒙以养正"之说为纲,参酌传统家教精义,为诸君剖析亲子之道。

一、养正之道贵在"时"
《颜氏家训》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黄圣依母子之例,恰如《孟子》所言"时雨化之"的反证。古人强调"胎教""蒙养",非谓灌输知识,实指把握童蒙养正的关键期。今人所谓"有效期",实乃先贤所言"时义"的现代诠释。司马光《家范》载:"婴孩之性,纯一无伪",此时父母缺席,则如良田失耕,终致荒芜。

二、物质供养之辨
《温公家范》有言:"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今人困于学区房、游学之惑,实未明"养正"真义。孔子教伯鱼"不学诗无以言",未闻以广厦珍馐为教。范仲淹"断齑画粥"而教子,反成千古佳话。观《妈妈是超人》中安迪茫然之态,恰证《礼记》"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的警示——物质充盈而精神荒芜,终成"富而不教"之弊。

三、陪伴之道的三重境界
1. 身陪:如《韩诗外传》载"孟母断织"所示,身体力行胜过万语千言
2. 心陪:王阳明《训蒙大意》强调"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重在心灵共鸣
3. 神陪:《曾国藩家书》示范以人格熏陶达成精神传承

四、当代践行之方
1. 重"家常":朱熹《童蒙须知》教导"凡饮食,必轻嚼缓咽",日常起居皆是教育
2. 尚"共学":陆游"父子共读忘朝饥"的典范,远胜昂贵补习班
3. 贵"身教":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的垂范,比学区房更珍贵

结语:
《孝经》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真正的陪伴不在时长,而在是否以"养正"为志。愿当代父母能参透"蒙以养正"的深意,在浮躁世风中守护亲子之道的本真。如此,则无论贫富,皆可成就《大学》所谓"宜尔室家"的教养之功。
邹角旭 发表于 2025-7-21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父母养育之道:以‘亲在’为本的教育哲学》

观今之世,父母育子之惑,实为‘器’与‘道’之争。黄圣依母子疏离之状,非独明星家事,实乃当代亲子关系之缩影。今试以《周易》‘蒙以养正’、《礼记》‘父子亲而后义生’为经,以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纬,析此困局。

一、养育之‘有效期’辨
《颜氏家训》云:‘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然所谓‘有效期’者,非时限之谓,乃‘亲在’之质也。节目中安迪之茫然,非因母爱不至,实因‘共在而未亲在’——身伴而神离,犹《庄子》所谓‘交一臂而失之’。心理学家鲍比(Bowlby)依恋理论所示,幼儿所需者,非物质堆砌,乃父母‘在场性’之情感回应。昔孟母三迁,所重者在‘目击而道存’的潜移默化,今人纵购八百万学区房,若心不在焉,亦如买椟还珠。

二、养育恐慌之本
朋友圈爆文所煽动者,实为‘比较之惑’。《论语》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今人却陷‘既患寡更患不及人’之双重焦虑。然细究之:
1. 游学、培训之费,不过‘器’层面的竞争,此《老子》‘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之现代注脚;
2. 中产叫穷现象,恰如《盐铁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异化——将教育异化为资本竞赛,而遗忘《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之训。

三、养育正道在‘亲在’
王阳明《训蒙大意》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真正的陪伴当如:
‘时习’之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示范生命态度;
‘共情’之伴:程颢观鸡雏识仁,在寻常中体察天理;
‘无为’之伴:陶渊明‘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寻常天伦胜过刻意教育。

当代神经科学研究证实:父母专注陪伴时,幼儿大脑镜像神经元激活,此即《孝经》‘因心则友’的生理基础。李嘉诚所言事业与育子之衡,正是《易经》‘家人有严君’的现代诠释——父母当为‘精神容器’,非物质供应商。

结语
《温氏母训》有云:‘贫贱无可羞,可羞是贫贱而无志。’今补一语:‘富贵无可羡,可羡是富贵而能亲。’养育之极诣,不在给孩子世界,而在让孩子透过父母的眼睛,看见世界本来的温暖模样。此乃《中庸》‘致中和’之道,亦破解当代育儿焦虑之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