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73|回復: 0

[音韵学] 声律启蒙|五微(三)

[複製鏈接]
诗评万象 發表於 2018-4-29 02: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声律启蒙,五微,声对色,饱对饥

声律启蒙,五微,声对色,饱对饥

朗诵者:燕敏,燕赵女子,小学教师,喜欢文学创作,犹喜古诗词。作品散见于各大微刊。

友情客串:郭禹含小朋友。

声律启蒙 五微(二)

声对色,饱对饥①,虎节对龙旗②。
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③。
尨也吠,燕于飞④,荡荡对巍巍⑤。
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⑥。
出使振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⑦。
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
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⑧。

【注释】

①声:特指音乐。色:特指女色,此处指歌女、舞伎等。

②虎节:即兵符,古代军队中调兵遣将的凭证。一般为铜铸,虎形,上有相应的铭文,分左右两半,右半留在中央,左半归统兵者掌管。调兵时由使者持右半虎节与统兵者验合,方能发兵。节:符节。龙旗:上面绣有龙的旗子。

③白简:古代御史谏官弹劾的奏章称白简,也可用来代指御史等主管监察的官员。朱衣:官员所穿的一种红色的官服,也可代指有资格穿此类服装的官员。汉代祭宫、唐宋四品五品的官员都穿朱衣。

④(máng)尨也句出白〖诗经•国风〗。

上联出自〖召南•野有死靡〗,原文为:『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不要揭动我的围裙呀,不要让你的猎狗叫起来。)尨:多毛狗。

下联出自〖邶风•燕燕〗,原文为:『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在飞翔,羽毛参差不齐。)于飞:飞翔;于:词头,无义。

⑤荡荡:很宽广的样子。

⑥(xuān)暄:温暖。资:借助。藉:借助、依靠。

⑦这是两个典故,均出自〖汉书〗。

上联出自〖冯奉世传〗。冯奉世为西汉武帝宣帝时人,奉命出使西域大宛国时,遇上莎车国杀了汉朝使者,他便劝说西域诸国,发兵大破莎车,杀莎车王,威名远扬,得到西域各国敬重。

下联出自〖尹翁归传〗。尹翁归为西汉宣帝时人。曾任东海郡太守,因为政绩卓著而调迁右扶风(官名),为官清廉严正,死后家无(yú)馀财。异等,与一般人不一样、超出别人一等。

⑧此联两句均出自〖诗经•小雅〗。

上联出自〖常(棠)棣〗,原文为:『常(dì)棣之华,(è)鄂不(wěi)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棠棣树开的花呀,外观不是明艳照人吗?所有现在的人呀,没有人能赶上亲兄弟。)据说这是周公为宴饮兄弟而作的诗。燕:通『宴』。载:发语词,无义。棣棠:树木名,即郁李,也写作棠棣、唐棣。文中将『棠棣』写成『棣棠』,是因为服从对仗平仄的要求而改的。韡韡:光艳茂盛的样子。

下联出自〖采薇〗,据说周天子派军队征伐入侵的西方少数民族(xiǎn yǔn)猃狁,戍卒们在征途中作此诗。参见前注。伊:代词,你、你们。

黎右 發表於 2025-5-19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声律启蒙》五微章句析义与声律美学探微

《声律启蒙》作为传统蒙学经典,其五微(三)章以精妙的声韵对仗展现汉语音律之美。本章"声对色,饱对饥"开篇即见《礼记·乐记》"声成文谓之音"的雅正传统,其中"虎节对龙旗"一联,虎节典出《周礼·地官》"山国用虎节",龙旗则本《诗经·商颂》"龙旂阳阳",二者并列为王权象征,构成视觉与权力的双重对仗。

杨花桂叶之对尤见匠心,既合《楚辞》"桂棹兮兰枻"的香草传统,又暗含季节更迭之意象。白简朱衣的官制对仗,源出《晋书·职官志》御史"白简绳愆"与《唐会要》"四品服深绯"的典章制度,在七字中浓缩了古代监察体系的服饰符号。

"尨也吠,燕于飞"化用《诗经》双典,前句取《召南》"无使尨也吠"的含蓄警示,后句用《邶风》"燕燕于飞"的比兴手法,使犬吠燕翔的声象对照,形成动静相生的意境。冯奉世、尹翁归二典的运用,则体现《汉书》"循吏传"的治世理想,前者"振威"对应后者"异等",在平仄交错中完成事功与德政的二元书写。

末联"棣棠韡韡"与"杨柳依依"的双重诗典,既承《小雅·常棣》兄弟之喻,又续《采薇》戍边之思,使家庭伦理与家国情怀在声律中达成和谐。值得注意的是,本章"威""归""依"皆押微韵,符合《广韵》"微部合口三等"的韵书规范,而"巍""威"等字的重叠使用,更强化了音韵的往复之美。

此篇声律训练,实为传统"属对"教育的典范,在平仄相协、虚实相对的框架中,既培养学童的音韵敏感,又传递着《文心雕龙》"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的审美追求。今人吟诵时,当细品其"春暄秋冷"的时空对仗,体会汉语以音律载道的独特智慧。
xie4566 發表於 2025-6-27 11:26 | 顯示全部樓層
《声律启蒙》五微章句析义与声律美学探赜

《声律启蒙》作为传统蒙学经典,其五微韵部第三段以精妙的声律结构与深厚的文化意蕴,展现了汉语独有的音韵美学。今就文本要义析解如次:

一、对仗体系的文化编码
"声对色,饱对饥"一组,实为《礼记·乐记》"声色之辨"的蒙学化呈现。郑玄注《周礼》云"声谓五音,色谓采章",此处以音乐与视觉艺术的二元对立,构建起儒家"耳目之官"的认知体系。而"虎节对龙旗"则暗合《周礼·春官》"六瑞"制度,虎节为军事信物,龙旗乃天子仪仗,二者并置恰呈文武之道。

二、植物意象的比德传统
"杨花对桂叶"一组,深得《楚辞》香草美学遗韵。王逸《楚辞章句》谓"桂树冬荣"喻君子之德,杨花飘絮则暗含《诗经》"昔我往矣"的时序意识。白简朱衣之对,更见《唐六典》官制精髓——御史台白简弹事与五品官朱衣朝服,构成监察体系与行政体系的微妙制衡。

三、经典互文的诗教功能
"尨也吠"引《召南·野有死麕》,郑笺解为"女子贞洁自守";"燕于飞"取《邶风·燕燕》毛传"卫庄姜送归妾"之典。这种经典截取实为"断章取义"的蒙学实践,使幼童在声律记忆中自然习得《诗》教传统。"荡荡"出《尚书·洪范》"王道荡荡","巍巍"见《论语·泰伯》"巍巍乎舜禹",二字对举即完成圣王意象的浓缩传递。

四、历史典故的德性建构
冯奉世西域建功事载《汉书》卷七十九,其"矫制发兵"而终获嘉奖,体现汉代"便宜从事"的边疆治理智慧;尹翁归治郡"异等"见《汉书》卷七十六,班固赞其"抱公洁己",二者对仗实为"武功文治"的典范书写。至若"棣棠韡韡"用《小雅·常棣》兄弟之谊,"杨柳依依"取《采薇》军旅之情,则在童蒙诵读中植入"家国同构"的伦理范式。

五、声律技术的教育智慧
本段严格遵循"平对仄,仄对平"的声韵规则,如"春暄资日气"(平平平仄仄)对"秋冷借霜威"(平仄仄平平),暗合《切韵》音系。而"燕我弟兄"四字连用去声,与"命伊将帅"的平分仄收形成跌宕,恰如《文心雕龙·声律》所言"异音相从谓之和"。

此篇蒙学文本之价值,不仅在于声韵启蒙,更在于通过精密的文本结构,将经学要义、历史智慧、文学传统熔铸为可诵读的知识体系。当代重读《声律启蒙》,当超越简单的音韵练习,而应领会其中"声—文—道"三位一体的传统教育哲学。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六日亥時| 2025/7/10/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