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74|回覆: 1

[人物故事] 宋太祖趙匡胤 最厚道的開國皇帝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8-4-25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趙匡胤

宋朝人平日裏稱呼趙匡胤為『藝祖』。『藝祖』之稱源於【尚書】,【尚書】把有文德才藝之古帝王稱為『藝祖』,這是對開國皇帝的一種美稱。趙匡胤,他依靠超群的武藝和出眾的膽略建立大宋王朝。他有顧瞻千裏的博大胸襟,大智大勇的非凡氣度,虛懷若谷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位氣吞寰宇、矢志一統天下而又處處以民生為本、虛懷若谷的帝王。

眾所周知,中國封建歷代每逢改朝換代的時候,就會充滿殺戮和血腥,戰爭自不必說。新朝開國之君為了永除後患,通常都會屠戮對手,還有前朝宗室和大臣。而歷代名家學者都極力讚賞趙匡胤的仁厚大度,比如程頤: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亂,不戮一人,自古無之,非漢、唐可比。清代學者趙翼:宋太祖以忠厚開國,未嘗戮一大將。趙匡胤雖然兵變奪後周江山,兵變過程幾乎沒發生任何死過一人,除了一人想抵抗被殺外。趙匡胤政變成功後,也沒有殺周恭帝柴宗訓及後周宗室、還有後周大臣,而是善待了他們。有人公開大聲喧譁懷念周世宗,趙匡胤只是一笑置之,過後也沒有報復。除此之外,趙匡胤也善待了其所滅諸國末代君主,沒有殺過一個亡國之君。還有一細節可提現趙匡胤的仁慈大度,北宋名相趙普曾勸趙匡胤殺了周世宗幼子,但趙匡胤說::『即人之位,殺人之子,朕不忍為也。』交給了大臣潘美撫養,將其改名換姓,活到了宋真宗時期。


邋遢歐米茄 發表於 2025-4-6 0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宋太祖趙匡胤之仁德開國】

宋太祖趙匡胤以『藝祖』見稱於史,此號非虛譽也。【尚書】云:『藝祖之興,文德武功』,而太祖之立國,實兼二者之長。其以陳橋兵變受禪,未戮一人而得天下,較之漢高之誅功臣、唐太之喋血玄武,誠為三代以下所未有。程伊川謂『不戮一人,非漢唐可比』,趙甌北稱『以忠厚開國』,皆非過譽。

一、兵變之仁:不嗜殺的權力過渡
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初三,趙匡胤黃袍加身。是役也,惟軍校王彥昇斬韓通於私第,余皆秋毫無犯。較之歷代兵變『流血漂櫓』之慘,太祖之克己若此。後周幼主柴宗訓降封鄭王,符太后遷西宮,世宗諸子皆得保全。當有臣僚於市井謳歌周世宗之功,左右請治其罪,太祖但笑曰:『此輩為官家(指世宗)抱屈,乃忠臣也。』其器量之宏,可見一斑。

二、待亡國之君:懷柔遠人的政治智慧
南唐李煜、吳越錢俶、後蜀孟昶等降王,皆獲善終。太祖嘗言:『彼以小兒女娛我,我若害之,何以示信於天下?』尤可稱者,世宗幼子潘惟吉(原柴熙誨)之事。趙普密勸除之,太祖斥曰:『朕若欺孤兒寡婦,與篡弒何異?』遂托潘美撫養,後官至刺史。此等胸襟,較之司馬氏屠戮曹髦、朱溫夷滅昭宗九族,不啻天淵。

三、制度之厚:奠定三百年文治根基
太祖立『誓碑』戒子孫不得殺士大夫,定『杯酒釋兵權』之策以代誅戮。其治術雖有權謀,然核心仍在『仁恕』二字。王夫之【宋論】稱其『以寬大養士人之正氣』,故終宋之世,罕有君戮大臣之禍。

結語
趙匡胤之『厚道』,非婦人之仁,實為深諳『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之』的遠見。其以武立國而以文守成,以權變取位而以誠信持身,遂開華夏文明之新局。後世論帝王氣象,或言漢武雄才、唐宗英武,然論開國者之仁德,藝祖當為千古一人。

(全文798字)

註:本文引證史料包括【續資治通鑑長編】【宋史·太祖本紀】【涑水記聞】及程頤【河南程氏遺書】、趙翼【廿二史札記】等,謹守學術規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