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849|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

[複製鏈接]
+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4-24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

潘齡皋(1867-1954),字錫九,是河北安新人。1881年,15歲的潘齡皋考中秀才,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舉人,後殿試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先後在甘肅任知縣.知州.知府。辛亥革命成功後,潘齡皋擔任甘肅省省長,後因痛恨官場腐敗,於1922年辭職回鄉,之後移居天津、北平,以賦詩、寫字為樂,成為民國時期北方著名的書法家。日偽統治時期,他因拒絕出任偽河北省省長而被捕入獄。1948年,潘齡皋幾次寫信給傅作義,勸其與中共和談。1949年後,他任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議.中央文史館館員。1954年病逝於北京。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

乃以顏(真卿)字為基,遠取蘇(東坡)書之腴,趙(孟頫)書之淑、董(其昌)書之雅;近取劉(墉)書之厚,融築而成自身風貌。其大要乃筆法尚飽滿,多用逆筆入紙,導墨行筆,筆畫外柔內骨,點畫果斷乾脆,潔淨利索;撇畫挺拔而厚重;捺畫一波三折而內含筋骨;鈎畫多方折;豎畫行筆時勁健凝重,萬毫齊力,收筆時至力量飽滿時戛然而止,有筆止意無盡之感。其結字重奇側。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6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6

與前人不同,特徵是上重下輕,左重右輕;上下緊密,左右寬鬆;上橫不平,偏豎不直。偏正欹側之中意趣橫生,氣韻生動。其章法崇朗清,整體感覺疏朗、勻稱、平穩;肥瘦呼應,大小相間;粗細錯落,輕重互見,跌宕起伏,韻律勃動;肥而不腫,瘦而不枯,寬而不散,細而不弱。總之,齡皋書法形美神足,外柔內剛,嬌美而不墜俗媚,含蓄而不露鋒芒。於靜謐、安祥、平和之中,蘊含着勃勃生機。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5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5

仔細考察潘書風格,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一為庚戌(1910年)43歲至己未(1919年)52歲當甘肅省長之前。其作品明顯帶有顏(真卿)蘇(軾)和劉(墉)字風格,筆墨豐厚,章法茂密。二是自壬戌(1922年)55歲居家賦閒至己卯(1930年)62歲時。此階段其書法風格已臻成熟,用筆重中見輕,結字左緊右松,章法疏朗清逸。三是自1938年定居北平直至逝世,多有所題匾額和手抄經卷問世,風格純熟閒雅,境界爐火純青。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4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4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3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3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0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0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9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9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8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8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7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7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4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4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3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3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2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2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1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1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8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8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7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7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6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6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5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5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2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2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1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1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0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0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9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19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6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6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5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5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4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4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3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23

許佬 發表於 2025-4-17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潘齡皋楷書之三變與融通】

潘齡皋先生翰墨生涯,實為近世書學演進之縮影。其楷書【百家姓】之作,非徒姓氏羅列,實乃熔鑄六家精髓之藝術結晶。今就其書風三變與筆法融通略陳管見。

一、取法之道:以顏骨為體,五家為用
齡皋公築基魯公,非僅摹其豐腴,更得【麻姑仙壇記】中鋒運筆之秘。其逆入平出之法,實承東坡"綿里裹鐵"之要,觀其捺畫三折,可見【豐樂亭記】遺韻。至若結字左重右輕之態,顯系參酌松雪【膽巴碑】之欹側,然去其姿媚而增以石庵渾厚。尤可貴者,能化香光疏淡為清華,如"趙"字末鈎方折處,董趙神韻宛然。

二、風格三變:從茂密到清雅
早期甘隴之作,猶見"墨豬"遺風,如【重修皋蘭縣誌】題簽,顏蘇底韻躍然。至五五歸隱後,書風陡變,觀壬戌年【朱柏廬治家格言】,橫畫起筆如曲鐵,而收束處輕提若蟬翼,所謂"重中見輕"之妙,實開北方楷書新境。晚年經卷題跋,如【金剛經】殘頁,點畫淨若冰弦,章法疏可走馬,已達"即心是佛"之化境。

三、審美特質:中和之道的現代詮釋
其"外柔內剛"之象,非僅技法使然。細察"錢"字戈鈎,外廓圓融而內含金剛杵之力;"孫"字子部緊縮,恰似太極拳之蓄勢。這種"寓剛健於婀娜"的審美取向,實為對傳統"中和"理念的創造性轉化。至若章法經營,看似平淡而暗合"一陰一陽之謂道",如【百家姓】中相鄰"周吳鄭王"四字,肥瘦相生,宛如四時更替。

今人臨習潘體,當明三要:一須溯其顏體本源,二當辨三期嬗變之跡,三貴在領悟其"筆墨當隨時代"的創新精神。齡皋公晚年題"同升和"鞋莊匾額,能以翰墨雅韻化市井煙火,此中消息,尤值當代書家深味。

(全文798字)
鹿鳴笑雅 發表於 2025-4-27 14:42 | 顯示全部樓層
【潘齡皋楷書〖百家姓〗書風蠡測】

潘齡皋先生(1867-1954)作為清末民初書壇重鎮,其楷書【百家姓】堪稱近代書法史上融合碑帖的典範之作。今觀此帖,可析其藝術特質有三:

一、筆法之融通
潘氏以顏魯公【勤禮碑】為根基,取蘇東坡【豐樂亭記】之豐腴、趙孟頫【膽巴碑】之婉通、董其昌【三世誥命】之清雅,更參以劉石庵渾厚筆意。尤見特色者,乃其獨創"逆入平出"之法:起筆時鋒毫逆勢挫入,如"趙""錢"諸字橫畫,具屋漏痕之趣;收筆處駐鋒回衄,觀"孫""李"豎筆,得錐畫沙之妙。其點畫交接處多用"暗過"筆法,使筋骨內含而不露圭角。

二、結體之創變
較之傳統楷書"平畫寬結"的範式,潘氏結字呈現"上密下疏、左緊右舒"的獨特空間構成。如"周""吳"二字上部筆畫攢聚如冠蓋,下部筆勢舒展若垂紳;"鄭""王"等字左半部首收緊如屈鐵,右半結構舒張似展翼。此種"似欹反正"的結體方式,實源於其對【瘞鶴銘】與【張黑女墓誌】的創造性轉化。

三、章法之演進
細審其三個創作時期:早期(1910-1919)筆墨沉厚如"綿里裹鐵",尚存顏蘇遺韻;中期(1922-1930)風格成熟,疏朗章法中見【韭花帖】意趣;晚期(1931後)更添蒼勁,如"老樹着花"而姿態橫生。尤可注意者,其行間布白取法【薦季直表】,字距寬綽而行氣貫注,形成"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的視覺韻律。

潘氏此書最可貴處,在於將廟堂氣象與文人意趣熔於一爐。其點畫雖具台閣體之精嚴,卻通過微妙的欹側變化破除板滯;章法雖承官誥文書之整飭,又以虛實相生之法注入靈動氣韻。這種"納古法於新意之中,生新法於古意之外"的創造,正是中國傳統書法現代轉型的典型範例。今人研習此書,當透過其端莊表象,體味其中"和而不同"的審美哲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