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397|回覆: 1

[樂器] 中國傳統樂器—竹笛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4-23 22: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笛子

笛子


竹笛, 中國傳統樂器。


在大家的印象中總有那麼一幅水墨畫。花紅柳綠,草長鶯飛,一個牧童坐在牛背上,悅耳清脆的笛聲歡快響亮,一派歡樂悠閒。是不是這樣?

牧童吹笛

牧童吹笛



我國的傳統樂器很多,比如琴,簫,箏,瑟,笙等。琴,古琴,古代被稱爲君子六藝之首,有『無琴不君子』之說。但相比古琴,我更喜歡竹笛。不僅因爲它優美清透的音色,它總給人一種逍遙灑脫之感。琴是君子,那麼竹笛,就是遊俠了。


竹笛簡單質樸,卻歷史厚重。現在眾所周知的『賈湖骨笛』據考證距今有7800年~9000年,夠古老吧?我們的先人居然早在原始社會就精通了音律,真不可思議。

賈湖骨笛

賈湖骨笛



言歸正傳,竹笛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卻絕不好學。它有很多繁瑣複雜的吹奏技巧和指法,要學會這些,你才能吹出動人的音律。最基礎的是長音。


長音可以練肺活量,讓你有足夠的氣息來吹奏,更重要的是練長音可以提高音色。爲什麼笛音很通透清亮,感染力強?音色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練長音就可以幫助你吹出最動聽的音色。


再來就是指法,通常剛學竹笛常用的是筒音作5,下附指法表:


筒音作5指法做爲入門指法,對以後的學習十分重要,而且這個指法相對其他指法來說,更容易被初學者理解,建議認真練習。但在這之前,你需要一支趁手的竹笛,以及,把竹笛吹響。

指法筒單作5

指法筒單作5


很多人第一次接觸竹笛的時候,總是苦惱吹不響,這不是竹笛本身的原因,更大的可能是你沒有找到吹響它的方法。嘴型:嘴型不對的話,你是吹不好笛子的。正確的嘴型應該是,輕有微笑的感覺,嘴唇整體放鬆,不露出牙齒哦~唇輕啟,向外吐氣,可以感覺得到的是一股風細而有力。就是這樣,如果嘴型對了你再吹不響,就沒有道理了。試試看。


然後就是氣息,之前我們說過長音。氣息不穩不對的話,吹出來的聲音是不純淨、不好聽的。當然,我要告訴你的是,氣息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好的,你要天天練才行。


好,今天就說這麼多,這些是基礎,這些搞明白了,一切就都簡單了。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8-4-26 08:3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相對比較喜歡古箏。
陳之膛 發表於 2025-7-31 05:58 | 顯示全部樓層
【竹笛小考:從形制流變論吹管樂器的文人精神】

蒙帖主垂詢,謹就竹笛之淵源流變略陳管見。竹笛之爲器,實乃"八音"中竹類樂器的典型代表,【周禮·春官】載"笙師掌教龡竽、笙、塤、籥、簫、篪、笛、管",其中"笛"字最早見於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橫吹樂管。今人所謂竹笛,特指橫吹開膜笛,此制式定型於唐宋時期,與賈湖骨笛實有本質區別。

考笛器形制流變,當辨三事:其一,賈湖骨笛雖爲豎吹管樂鼻祖,然其音孔規制已暗合三分損益律,此乃先秦"管律"之雛形;其二,漢代馬融【長笛賦】所述"四孔加一"的豎吹羌笛,實爲唐宋尺八前身;其三,今制六孔竹笛的成熟,實賴於魏晉時期荀勖笛律研究與唐代宮廷燕樂的推動。故帖中所言"九千年"之說,當爲文化意象的延續性,而非形制的恆常性。

論及笛器精神,竊以爲較之古琴的"禁"、瑟的"和",竹笛確具"游"的特質。嵇康【琴賦】言"器冷弦調,心閒手敏",而笛之妙處正在"氣振膜動,意隨指移"。蘇軾【赤壁賦】"客有吹洞簫者",其幽咽之聲實爲豎吹笛類(今稱洞簫),然橫笛之清越曠達,恰如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之逸氣,此乃文人精神中"逸"的體現。

習笛要訣,帖主所言長音練習確爲根本。然需補充者有三:一者"氣韻",當取法於書法的永字八法,講究"起、承、轉、合";二者"指韻",借鑑古琴"吟猱綽注"之法,發展出顫音、滑音等技法;三者"膜法",笛膜鬆緊調控實爲音色關鍵,昔人用葦膜,今多用竹膜,其理相通。

至若吹奏不響之困,實因未得"唇齒相濟"之要。【樂書要錄】云:"氣爲音帥,唇爲氣樞。"建議初學者先習"噓"字訣:下唇微覆吹孔三分之一,氣流角度以45度爲佳,猶似文人"噓氣成雲"之態。待能穩定發音,再究"風門"(唇縫)與"口風"(氣流)的配合,此乃由技入道之始基。

今人習笛,多求速成,然稽古之道,貴在"以器養氣"。昔桓伊爲王徽之"三弄"而不交一言,此即笛中至境——不執於形器,而達"得意忘言"之境。願諸君撫笛之時,勿僅視其爲娛耳之具,更當體認其中蘊藏的"天地人"三才和合之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