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83|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学书法学『控笔』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4-21 11: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初学者的手中,毛笔是个桀骜不驯的孩子,怎么调教都不『听话』,写出来的笔画经常粗细不均甚至东倒西歪,不禁让人产生怀疑,难道自己不是学毛笔字的料吗?

书法控笔

书法控笔

而在书法录像中,示范者行云流水般地写字总让人羡慕不已,如果是现场看书法家进行创作,更是一种享受。再看自己磕磕绊绊写字的样子,很多人都会感叹: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书法控笔

书法控笔

想要控制好手中的毛笔,必须要学会对手腕的运用。初学者经常只注意到字,却忽略了一点:写字的那只手才是我们要练习的重中之重!要从一开始就练习悬腕的能力,过了这一关,各种书体都能书写自如。

书法控笔

书法控笔

手要稳,写出来的笔画才均匀,这是常识。把手臂放在桌面以保证自己的手足够稳,就能把字练好,就是误区了。手的稳是悬腕练出来的,可不是固定出来的。当然,一开始就悬腕,对于初拿毛笔的朋友来说,还谈不上把字写得如何漂亮,最现实的目标是把线条写匀称了。

因此这个阶段用用笔画简单的篆书部首作为练习对象最合适,只有直画和弧画,笔法也完全是中锋用笔。不但练习悬腕方便,对于下笔的轻重,缓急也可以细细揣摩。

书法控笔

书法控笔

手腕高悬练字不易,初学者还可以考虑用『提腕』这种过渡的方式来适应。也就是手腕提起来悬空,但手肘支撑在桌面上。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了借力,线条控制起来更容易,字写得漂亮更容易建立信心;缺点也很明显,容易产生依赖性,总想『偷懒』不练悬腕,水平无法进一步提高。悬腕的高度直接影响到所写字的大小,只要尝试一下就能明白。

书法控笔

书法控笔

中锋用笔是基础,随着隶书楷书的学习,笔法也开始复杂多变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用手腕来控制好行笔的轻重和节奏。千万不要小看这两个关键点,因为这直接影响了提按和转折这两个动作是否能做到位。

手腕运用的好,你的字写起来就灵动飞扬而不失力度。这就体现出悬腕的重要性来了,手腕悬起虽然有难度,但一旦练好了却很容易控制自如。反之则很容易导致手指发力,影响手腕的动作,写出『病笔』和『败笔』。

书法控笔

书法控笔

外行人看书法,总以为草书行书挥洒自如才体现手腕的动作,其实任何一种书体都要腕上的功夫。如果你不满足于仅仅把毛笔字写得工整漂亮,想要尝试更多的技巧风格,那更需要手腕上的功力了。

我们看颜体和柳体两种风格迥然不同的楷书字体,后人以『颜筋柳骨』形容,都是在师从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书法的理解而进行创新的。运腕的功力,决定了你能否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手中的毛笔来付诸实现。

书法控笔

书法控笔

卖油翁的一句『唯手熟尔』揭示了熟能生巧的规律,如果你想在学写毛笔字的路上走得顺畅长久,那就从提笔的时候就练习悬腕吧,这可是书法学习的『起跑线』哦。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4-24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书法控笔之道与悬腕要旨》
(按:本文依传统书论体例,分纲目论述)

一、执笔如驭马,首重腕法
昔人云"用笔千古不易",然初学者常困于笔锋难控,此非天资不足,实未得腕法真谛。观怀素《自叙帖》之惊蛇走虺,颜鲁公《祭侄稿》之郁勃纵横,皆从悬腕功夫中来。腕若贴案,如缚骥于柱,纵有千里之能,终难驰骋。

二、悬腕三阶修行法
1. 筑基期:宜以篆籀为阶,取《峄山碑》直线弧线,练中锋平动。腕悬三寸,肘虚若浮,每日习"玉箸篆"百画,求其匀如铁线。
2. 过渡期:提腕法可暂借,然需知此乃权宜之计。如米南宫言"惜无索靖真迹,观其下笔处",学者当于提腕时默思悬腕之势,犹习骑者之扶鞍。
3. 通达期:腕离案五寸以上,参褚遂良《阴符经》笔意,练"屋漏痕""锥画沙"之妙。此时横可展千里阵云,竖能作万岁枯藤。

三、腕活五要(据《翰林要诀》增补)
虚:腕空若悬磬,忌抵死力
活:运笔如转丸,忌僵直
贯:自肩至指一气贯通
敏:提按转折如应鼓节
定:虽迅疾而骨力不散

四、常见谬误辨正
或有以为"悬腕必先习大字",此说未谛。文徵明日课千字皆小楷悬腕,可见腕法在养气不在字形大小。另如"以肘代腕"之弊,正如董其昌所讥"是子代父职,终失家法"。

结语
张长史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笔法,可见运腕之妙,实通天地节奏。学者但存"一日不书便觉思涩"之心,三年悬腕,自能解衣磅礴。昔苏子美以案为砚磨穿,今人何不能悬腕作日课耶?

(按:文末可参附图例,依次展示篆隶楷行草五体悬腕笔势对比,以实证所言)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