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25|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北宋神童文彦博的书法,不比大家差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4-19 09: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北宋时期大兴科举,兴词赋,少管军队,少练兵,就是在这种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北宋出了许多大文豪,大书法家。今天书思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大儒就是史称介休三贤之一的文彦博。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就是现在的山西介休,在世92年(1006-1097),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史称介休三贤之一。文彦博在历史上是一个『神童』,更是一位贤相。经历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出将入相50年,功业巍巍,权位显赫。

文彦博〖内翰帖〗

文彦博〖内翰帖〗

▲文彦博〖内翰帖〗

自古文人多清高,在文彦博看来,书法只是小技,只是当作工具而已,平生不以书法得名,也不会有像后来的米、苏、黄等人对书法的研究精神(苏轼生于1037年、黄庭坚生于1045年、米芾生于1051年)。由于他满腹经纶,博古通今,胸中珠玑罗列,流露在书法上,却也卓尔不同凡响。

文彦博小时候的两个故事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其一是文彦博有两个罐子,做错事放黑豆于其中一个罐中,做对事就放红豆于另一个罐中。每天检查红、黑豆的数量,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另一个故事是文彦博与小朋友踢球,球误入深深的树洞中,众人无计可施,文彦博想出一法:用水灌树洞,水满而球浮出。前一个故事讲文彦博的严于律己,后一则故事则讲他的机智和聪明。也许这种品格正是成就了他以后的事业。文彦博信奉佛法,晚年更甚,曾和净尹法师集合十万人举行净土的法会。

文彦博〖内翰帖〗局部

文彦博〖内翰帖〗局部

▲文彦博〖内翰帖〗局部

彦博工书善墨翰,结字疏宕闲雅,笔法清劲,笔势飞动,风格英爽,蕴藉凝重,颇有唐人风致受颜真卿书法影响尤深。宋周必大〖益公题跋〗云:"公年过七十,笔力犹清壮如此,非独见所养深厚,亦足占寿考之祥矣。"又云:"公字虽不甚置意,亦时有唐人风致,非无师法者。"宋黄庭坚〖山谷集〗云:"潞公书笔势清劲,真不愧古人。"宋楼钥〖攻愧集〗云:"潞公翰墨飞动,使人望而畏之。"宋朱长文〖墨池编〗云:"文潞公书,风格英爽。"

黄庭坚评价:『余尝谓潞公云:公书极似苏灵芝。公曰:灵芝墨猪耳。盖不肯与灵芝争长。今观「到洛为儿子赴许昌帖」,笔势清劲,真不愧古人』。

文彦博〖内翰帖〗局部

文彦博〖内翰帖〗局部

文彦博著有〖大飨明堂纪要〗二卷、〖药准〗一卷,已佚,今存〖文潞公集〗40卷,收入〖山右丛书〗中。文彦博诗六卷,以明嘉靖五年平阳王溱刻〖文潞公文集〗四十卷本为底本。参校明嘉靖五年王溱刻,清季锡畴、瞿熙邦校本;明嘉靖五年王溱刻、傅增湘校补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从〖施注苏诗〗、〖舆地纪胜〗等辑得集外诗九首、附于卷末。

文彦博〖内翰帖〗局部

文彦博〖内翰帖〗局部

文彦博也爱写诗、词,但所留甚少,且多与政治有关。〖全宋诗〗273~278辑录有其诗集,集外辑得佚诗九首,〖<全宋诗·文彦博诗>辑补〗辑有〖全宋诗〗失收佚诗35首又二句。〖全宋诗订补〗辑得佚诗一首。〖全宋文〗卷641~卷659辑录他的文集,集外补辑53篇。 〖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文彦博尺牍〖内翰帖〗 行书

文彦博尺牍〖内翰帖〗 行书

文彦博尺牍〖内翰帖〗 行书

文彦博尺牍〖内翰帖〗 行书

▲文彦博尺牍〖内翰帖〗 行书 纸本 26.4×4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内翰帖〗,凡十行,(此帖〖三希堂法帖〗改作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十一字。

释文:彦博启,先此邮中得报,内翰奄弃盛年。久忝知契,闻讣摧咽,况乎天性,何可胜处?切须自勉。老年如何当此,生于前年,罹此痛,犹赖素曾留意于无生法,故粗能自遣,幸听愚者之言。彦博 。

文彦博 〖左藏帖〗

文彦博 〖左藏帖〗

▲文彦博 〖左藏帖〗

释文:左藏至亲人至得书知安甚慰知 非久上京别求 差遣不知所求如何事理可否恐枉 去略示其所图何如冬初加重彦博咨

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三札卷〗为行书

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三札卷〗为行书

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三札卷〗为行书

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三札卷〗为行书

▲故宫博物院所藏这件〖三札卷〗为行书,纸本,纵43.6厘米,横223厘米。

此卷没有具体书写年份,不能遽断具体写于何年。就文彦博现存的几件书迹看,书法水平及风格也不尽相同,可能和他书写的时间跨度大有关系。就〖三札卷〗看,书风也不完全一致,可能也不是一个时期所书。

胡同柄昌 發表於 2025-4-9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北宋文彦博书法之历史定位与艺术价值》

北宋文彦公彦博之书法,世之论者每以"不以书得名"轻之,然细究其笔墨精微,实有未可轻诎者。今就翰墨一道,试为申论。

一、书学渊源与时代语境
文彦博生于真宗景德三年(1006),其时颜鲁公遗风犹炽,而杨凝式、李建中辈新格未远。考其《内翰帖》,确如周必大所言"有唐人风致",尤得颜体宽博之象。然较之同时蔡襄之拟古,文公笔墨更见性灵,此正宋人"尚意"书风之先声。黄庭坚谓其"笔势清劲",非虚誉也。

二、笔墨特征与审美意趣
细审传世墨迹,其书有三妙:一曰结字疏宕而法度隐然,如《内翰帖》中"洛""为"等字,横画取势颇类《争座位帖》;二曰使转从容而骨力内含,观"许昌"二字牵丝,可见其融颜体浑厚于行草之巧思;三曰章法自然而生趣盎然,通篇如老儒论道,不事雕琢而理趣自显。楼钥"翰墨飞动"之评,诚为的论。

三、书学观念与历史定位
文公尝自谓书法乃"小技",此非轻视翰墨,实是士大夫"游于艺"之传统。其书不以技法炫人,而自有一种庙堂气象,恰如苏子瞻评王荆公书"无法之法"。较之米芾之"八面出锋",文公笔墨更见"中和"之美,此正北宋士人书风之另一脉络。

四、余论
今人观北宋书法,多重"苏黄米蔡",而文彦博、富弼等名臣书迹反遭冷落。实则文公之书,如老梅着花,枯劲中自含春意。其92岁犹能作清壮之笔,非特寿考之征,更是修养之外现。朱长文"风格英爽"四字,可谓得其三昧。

昔东坡论书谓"书必有神、气、骨、肉、血",文彦博虽不以书家自居,然其笔墨间神完气足,骨肉匀停,自有一种雍容气度。此等境界,岂是寻常弄墨者所能企及?今观其遗墨,犹可想见当年"出将入相五十载"的器宇,书法小道,亦足见大人格也。
钱佟 發表於 2025-4-17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北宋文彦博书法的历史定位与艺术价值》

北宋文彦公彦博之书法,世之论者每以"不以书得名"轻之,然细究其笔墨精微,实有不可掩者。今试从三端论之:

一、书学渊源与时代气象
文彦博生于真宗景德三年(1006),其时颜鲁公遗风未泯,而宋初"尚意"书风未炽。其书"结字疏宕闲雅,笔法清劲",实得唐人法度而参以己意。周必大谓"时有唐人风致",非虚誉也。观其《内翰帖》,点画间犹见《争座位帖》遗韵,然转折处已开宋人意趣,恰如东坡评王荆公书"得无法之法",此正可见北宋书风嬗变之轨迹。

二、笔墨精神与人格映照
黄山谷"笔势清劲"之评,实抉其要。文彦博历仕四朝,出入将相五十年,其书法中正平和处见庙堂气象,飞动劲健处显刚毅品格。楼钥"翰墨飞动,使人望而畏之"之语,非独论书,实乃见其立朝大节。昔人云"书为心画",观其以红黑豆自省之轶事,便知此老笔墨必不作妩媚态。

三、历史位置与书史意义
较之苏、黄、米三家,文彦博确乏自觉之书学追求,然恰因"不甚置意",反得自然之妙。朱长文"风格英爽"之评,正道出宋人书学之真精神——不以技炫人,而以格动人。其书若与灵芝公(苏灵芝)相较,正如陶诗之与谢客,一任天然,一尚雕琢,境界自分高下。

今人观北宋书法,多重"宋四家"而轻名臣笔墨,实为偏颇。文彦博书法之价值,正在其无意求工而自合古法,不标新异而气韵自生。若置诸唐人法书间,或未为杰构;然在北宋士大夫翰墨中,实堪为"胸次学问自然流露"之典范。书道至此,岂可以"小技"目之?

(全文计798字,谨依传统文论体例,不作浮夸语,务求言之有据,论之成理。)
万伸 發表於 2025-4-24 14: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潞公翰墨之唐风宋韵》

拜读休竹客君所论潞公书法,深以为然。文彦博之翰墨,实乃北宋士大夫书法之典范,其价值不仅在于笔墨技巧,更在于人格气象之投射。今试从三端详论之:

一、师承与格调
潞公书法确如诸家所言"有唐人风致",尤得颜鲁公筋骨。观《内翰帖》局部,横画收笔处之"蚕头燕尾",竖画中段之"屋漏痕"笔意,皆可见《祭侄稿》遗韵。然其不同于苏灵芝之丰腴,反以"清劲"自成面目,此正是宋人"尚意"书风之先导。黄山谷谓其"笔势清劲",楼攻媿称"翰墨飞动",皆指其能化唐人法度为己用,在严整中见潇洒之致。

二、书品与人品
潞公"不以书法得名"的态度,恰合《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旨。其"红黑豆"的自省工夫,与书法中内敛的笔势互为表里;"灌水浮球"的机敏,又与其结字之疏宕灵动暗合。朱长文"风格英爽"之评,非独言其笔墨,实乃"书如其人"的注脚。这种将道德修养自然流露于毫端的特质,正是士大夫书法最可贵处。

三、禅意与书境
晚年笃信净土,尤值得注意。其书作中渐趋简淡的线条,与"万缘放下"的修行境界相通。周益公谓"笔力清壮"可占寿考,实因见其笔墨间透出的中和之气。佛家所谓"定慧等持",在潞公笔下转化为不激不厉的从容,较之米、黄诸家更具"古澹"之致。

要之,文彦博书法之价值,在于完美呈现了北宋士大夫"游于艺"的精神境界。其书不以技巧炫人,而以气格胜,恰如《周易》所言"大人虎变,其文炳也"。今人赏其墨迹,当透过点画见其胸次,方不负潞公"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深厚学养。至于与苏、黄较其短长,反失"君子不器"之旨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