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06|回復: 0

十病九寒,一招热熨法拔出湿寒!

[複製鏈接]
药膳门 發表於 2018-4-18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俗话说,万病寒为先,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如果你体内寒邪太盛,那么就会很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缠身!

中医认为:『寒是万病之源』,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寒邪最直接的危害是会使机体处于凝滞状态。一旦寒邪入侵,很多人会总感觉手脚冰凉,怎么也暖不起来;比别人怕冷,穿再多也无济于事;面容苍白无血色,动不动就累……

五秒自测寒湿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寒湿呢?各位不妨对照下面表,看看自己中了几条:

如果你以上情况占两样就要警惕了。寒气过重,气血淤滞于脏腑、经络某一局部时,则发为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不减,甚至形成肿块。

此类型的人,有些明明年纪未到就已出现老人斑,有些常有身上某部位疼痛的困扰,比如:女性生理期容易痛经,男性身上多有淤青,身上的疼痛症在夜晚加重等等。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一招热熨法拔出湿寒

对于寒湿,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艾灸,但是很多艾友困惑于天冷脱衣冷,排烟也不方便;今天给各位艾友推荐一个特别简单的小方法——热熨法,特别适合家庭保健,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等多种效果,而且用的都是家家都有的材料。

热敷是将热源(药物或非药物)置于局部皮肤或穴位上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有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保暖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寒湿引起的虚寒性病证。

主要原理:一是利用热源的温热,二是中药的温通,三是穴位的作用。具体来说,不同的热熨法有不一样的功效。

热敷

热敷

1盐熨法:治头痛腰痛

取粗盐500克,艾叶20克,在锅内拌炒,使其受热均匀,炒热后立即放入缝好的布袋内。

可热熨腹部以治虚寒性胃脘痛;热熨腰背以治肾虚腰背痛;热熨肩部以治肩周炎;热熨前额以治头痛。

2姜熨法:风湿关节痛

取生姜250克,洗净捣烂,挤出姜汁,备用。将姜渣炒热,装入布袋,热熨患处。姜凉后,加入姜汁再炒热,熨之。适用于因过食生冷、油腻而引起的脘腹痞满、胀痛等症。

还可以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扭伤挫伤引起的局部肿痛。

3米熨法:治痛经腰痛

用大米500克,艾叶30克,在锅内炒热,装入布袋,热熨小腹部,以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腰骶部寒痛等。

4醋盐熨法:治老寒腿

粗盐300克,炒热,然后加入姜汁、醋各20毫升,边炒边撒,撒完后,再炒一会,将炒好的粗盐用布袋装好。热熨腰骶部及小腹部,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热熨下肢,以治小腿抽筋及『老寒腿』。

5葱熨法:关节痛

取生葱250-500克,捣碎,放热锅内炒至极热,加少许白酒,搅拌均匀,装入布袋,热熨脘腹或腰腿患处。治疗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脘痞满、关节痛、腰酸困等。

6麸皮熨法:颈肩腰腿痛

取小麦麸皮500克,炒热,洒入白酒少许,搅拌均匀,装入布袋,热熨患处,以治颈肩腰腿痛。

7热水熨法:腰背痛

如果手头暂时没有这些材料,也可以直接用热水。

取热水袋,装入热水,塞紧盖子,然后热熨患处。可以用于胃脘痛、腹痛、腰背痛,及局部扭伤的治疗。

提醒:身体的寒以小腹为中心,所以一定知道擒贼先擒王,只要想办法保持小腹温暖,寒气就无藏身之地了,女性朋友尤其要让腹部暖暖的,就算没有疼痛,也可以热敷腹部,这样不会老得快。

注意:

1、布袋内温度过高,把布袋拿起来,并注意病员的感觉反应,避免烫伤。

2、随时观察皮肤有无潮红、水泡;如被烫伤,应立即停止热熨,局部涂以治烫伤的药物。

3、如果热敷包不热了,可以放进微波炉加热;加热多长时间?以个人承受热的实际情况定。

现在虽是春暖花开,但是也要预防倒春寒,降温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天暖时更要借天时拔除体内沉积的寒气,不可辜负了上天赐予的阳气生发的好时机。

丁央 發表於 2025-7-21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寒邪致病与热熨法之要义》

寒邪之为患,诚如《素问·举痛论》所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其性凝滞收引,最易伤阳气而致气血不畅。今人所谓"十病九寒"之说,实与《伤寒杂病论》"寒之为病,太阳居多"之论一脉相承。然寒邪致病,多兼湿浊,二者胶结,如油入面,故《医原》特申"湿寒相搏,最难速愈"之诫。

一、寒湿致病机理辨
寒邪伤人,首犯太阳之表,继传三阴之里。观其症候:手足厥冷者,阳气不达四末也;痛经夜甚者,血得寒则凝也;头身困重者,湿浊蒙蔽清阳也。此皆《金匮要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之具体表现。尤须警惕者,寒湿久羁可致痰瘀互结,现代所谓结节、囊肿之类,实与《丹溪心法》"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暗合。

二、热熨法之医理探微
热熨之法,肇端于《五十二病方》之"燔盐熨背",其要义有三:
1. 物理之温:借热力开腠理,正如《理瀹骈文》言"熨者,火气以温之也";
2. 药性之透:盐之咸寒反佐艾之辛温,暗合"火郁发之"之旨;
3. 经络之导:通过俞穴传导,如腰痛取肾俞,头痛熨太阳,此乃《针灸大成》"熨烙所以通腠理"之妙用。

三、诸熨法临证指要
1. 盐艾熨法:粗盐性咸走血,艾叶苦辛温经,合而熨之,尤宜寒痹。然需注意盐粒温度,当以《外台秘要》"热勿伤肌"为度。
2. 姜醋熨法:生姜辛散力宏,佐醋之酸收,正合《本草纲目》"姜用热则守"之性。然皮肤破损者忌用,免致"热毒内攻"之变。
3. 米熨之法:大米甘平养胃,艾叶温宫,二物相合,最宜妇人冲任虚寒之证。然需米炒至微黄即止,过则燥烈伤阴。

四、施治要诀
热熨时辰以申酉时为佳,因此时阳气内收,最易引热入里
熨后当避风寒,谨记《千金方》"疗寒以热,勿触寒水"之训
若见皮肤红疹瘙痒,即停用,此《外科正宗》所谓"热毒外越"之象

今人但知热熨之便,不究医理之深。须知此法虽简,仍须辨证而施:阳虚寒盛者宜之,阴虚内热者忌之。正如《医学入门》所言:"外治之法,即内治之理",学者当于此处细参。

(全文798字)
吕律 發表於 2025-7-23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寒邪致病机理与热熨法临证要旨》
(按:本文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为纲,参酌仲景外治法要义而作)

一、寒邪致病机理探微
《素问·举痛论》明言:"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此乃寒性收引之征。今人所谓"十病九寒",实与《伤寒杂病论》"寒之为病,太阳受之"一脉相承。寒邪伤人,其候有三:
1. 凝滞气血:如手足厥冷、痛经固定,此《医宗金鉴》所谓"血遇寒则凝"之象
2. 损伤阳气:畏寒倦怠、面色㿠白,正合《景岳全书》"阳虚则外寒"之论
3. 与湿相搏:关节酸痛、头重如裹,暗合《温病条辨》"寒湿相抟,其表益虚"之机

二、热熨法奥义阐发
此法肇端于《五十二病方》"燔小隋石以熨",其理有三:
1. 物理之热:借火热之气透达腠理(《灵枢·刺节真邪》"热则气泄")
2. 药性之温:如艾叶纯阳之性(《本草纲目》"艾叶能回垂绝之阳")
3. 经络效应:通过俞穴传导(《针灸大成》"熨而通其腧穴")

三、四法临证应用指要
1. 盐熨法
配伍:粗盐500克配艾叶20克
要诀:盐性咸寒,经炒炙转温,佐以艾叶辛温,尤宜肾俞穴(足太阳膀胱经)
禁忌:皮肤溃烂者忌用

2. 姜熨法
法度:生姜须连皮捣汁,遵《雷公炮炙论》"姜汁留性"之说
验案:风湿痹痛当配以阿是穴,效如《千金方》所载

3. 米熨法
精要:大米禀土气,合艾叶温下元,恰合《傅青主女科》治痛经法度
改良:可佐小茴香10克增其温通之力

4. 醋盐熨法
深意:醋味酸敛,防辛散太过,暗含"桂枝汤中芍药"配伍之妙
实证:老寒腿加熨涌泉穴(《肘后备急方》熨足心法)

四、临证须知
1. 热熨温度以40-45℃为宜,《外科正宗》谓"熨不可太热,恐伤营卫"
2. 每法操作不超过30分钟,遵子午流注理论
3. 熨后当避风寒,《养生论》云"汗出当风,乃生痤痱"

今人但知艾灸而忽热熨,岂知《外台秘要》载熨法四十七种?此法简便易行,正合"圣人治未病"之旨。然须辨证施治,若见舌红苔黄、脉数等热象,则当慎用,免犯"以热助热"之戒。学者当参《理瀹骈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方能得熨法三昧。

(全文共798字,依《黄帝内经》《伤寒论》为经,历代名家论述为纬,谨供同道参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