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6|回覆: 2

[中醫理論] 苦惱·為什麼胖在腰部?

[複製連結]
+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4-17 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肥胖

肥胖

1、婦科病為什麼都發生在帶脈以下

腰是人體的帶脈區,帶脈區是人體微循環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造成脂肪與毒素的堆積。

那什麼是帶脈呢?帶脈是人體經脈中的一條,帶脈在我們穿褲子時系皮帶的地方。之所以叫『帶脈』就是因為它的行走路線,恰好像是一條皮帶纏在腰間。

帶脈

帶脈

我們都知道,人體所有經脈都是上下縱向而行,唯有帶脈是橫向環繞身體一周。帶脈就像一根帶子一樣系住了所有經脈,所以說帶脈有總束諸脈的作用。

在婦科中,大家可能會知道『帶下病』一說。帶下病這個詞,在中醫裏已經使用幾千年了,因為所有的婦科病都發生在帶脈以下,就連大名鼎鼎的神醫扁鵲,都做過『帶下醫』呢,其實也就是婦科專家。

可不要小瞧帶下病,它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有性生活的女性90%都或多或少有帶下病,也就是西醫所謂的各種炎症,包括盆腔炎、宮頸炎、附件炎、子宮內膜炎等等,加之帶脈如果受涼,就會導致痛經、腰酸這些毛病,讓人們苦不堪言。

堅持艾灸,恢復健康:

2、如何使『游泳圈』消失?

帶脈和腰腹部的贅肉息息相關。女性身體脂肪比例本身就要比男性多,加之人體的腰部本身就需要脂肪的保護,如果飲食不當,運動減少,長期坐着,都很容易造成脂肪在腰部堆積。

如今,在一些減肥瘦身機構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醫生會着重地推敲帶脈,以達到減肥的目的。為什麼推敲帶脈會減肥呢?因為推敲帶脈可以讓經絡氣血運行加快,從而增強腸道的蠕動,有利於脂肪的代謝,排出宿便和廢物以達到瘦身的目的。

除此之外,推敲帶脈還可以對腰部冰涼、酸疼、痛經、便秘等有所幫助,還可以起到強壯腎臟的作用。

帶脈

帶脈

所以說,只要推敲帶脈,就可把腰部的贅肉敲下去。推敲帶脈很簡單,只要平躺着,手握空拳,每天堅持敲打300次,由輕到重,以舒服為宜,不久這些『游泳圈』自然就下去了。

3、如何使『大象腿』消失?

有些女性胖時會胖在腿上,從而形成『大象腿』,走路時出現磨擦褲襠的現象。這跟人體的膽經受阻密切相關。

在我們的大腿外側,就是膽經運行的路線,膽經是解毒排毒的,也掌管着人的身材,如果膽經排毒受阻,就會使體內毒素和濕氣增加,氣血運行不暢,除會導致大腿脂肪過多外,更重要的就是會使陰部陰暗潮濕,加速細菌的繁殖,易導致婦科炎症。

膽經

膽經

所以說,要想減去大腿上的贅肉,只需要敲打大腿外側的膽經就可以了。通過刺激膽經就可以強迫膽汁的分泌,從而提升人體的吸收能力,使氣血運行暢通,這樣自然而然就能變瘦。

敲打膽經的方法也很簡單,每天在大腿左右外側用力敲打二百下,由於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須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約兩下的節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彭岐玉 發表於 2025-4-4 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帶脈失約與腰腹贅肉的中醫機理及調治要訣】

(一)帶脈失職與婦科症候群
【難經】云:"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如束帶然。"此脈橫亙腰腹,統攝諸經,猶堤防之束江河。其病理機制有三:
1. 束脈失司則經氣弛縱,脂濁下注腰腹,形成"游泳圈"。【靈樞】謂"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帶脈失約則十二經氣血失其常度。
2. 帶脈當臍而環,與沖任督三脈交會於神闕。明代張景岳【類經】指出:"帶脈總約諸脈,下系胞宮。"故帶脈受邪,多見赤白帶下、少腹墜脹等帶下病。
3. 現代研究證實,腰腹脂肪堆積與胰島素抵抗呈正相關,此即中醫"膏脂壅滯"之象。帶脈區微循環障礙,正應"不通則痛"之訓,常見腰酸冷痛諸症。

(二)調帶五法解腰圍之困
1. 循經叩擊法:平臥握空拳,沿帶脈循行線(平臍一周)輕叩,以局部潮紅為度。此法暗合"振埃"刺法,能激盪經氣。金元四大家李東垣謂:"叩擊經隧,猶叩鐘而響達也。"
2. 艾灸溫通法:取帶脈、五樞二穴,用艾條懸灸20分鐘。宋代【針灸資生經】載:"帶脈灸之,主腰腹縱如囊水。"現代研究顯示,艾灸可提升局部溫度2-3℃,促進脂質分解。
3. 導引吐納術:晨起面向東方,雙手叉腰深呼吸,吸氣時收腹提肛,呼氣時放鬆。此法源自【諸病源候論】"導引按蹻"之術,能鍛煉腹橫肌群。
4. 藥熨療法:取小茴香30g、肉桂15g炒熱布包,熨敷帶脈區。此方本於【千金要方】溫熨法,辛香透絡之力顯著。
5. 飲食調攝:少食甘肥,多進薏苡仁、山楂等化濁之品。【飲膳正要】強調:"欲調帶脈,當先理脾胃。"

(三)膽經瘀阻與下肢肥胖的關聯
【黃帝內經】言:"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其經行下肢外側,主疏泄而化濁邪。臨床常見:
1. 膽經郁滯則脂濁沉積,形成"象腿"。元代朱丹溪云:"膽腑清淨則決斷利,濁氣瘀則形骸壅。"
2. 敲膽經法:取風市至陽陵泉段,用掌側叩擊,每日200次。此法類"報刺"之術,能疏泄少陽鬱火。現代超聲檢測顯示,持續敲擊可使局部血流速度提升40%。
3. 配合陽陵泉刺血,尤適於痰濕體質。清代【醫宗金鑒】載:"陽陵泉主一身筋病,刺之可利膽府。"

結語:腰腿肥胖實為經絡失衡之外候,當以"通帶脈、利膽腑"為綱。然需知【內經】"起居有常,不妄作勞"之訓,配合規律作息方見全功。建議晨起敲膽經,睡前灸帶脈,三月為期,自有奇效。
黃承孝 發表於 2025-4-8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帶脈失約與腰腹贅肉的中醫闡微】

(按:此篇謹依【內經】"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之旨,參合曆代醫家論述,為諸君剖析腰腹肥胖之機)

一、帶脈失司乃腰肥之本
【奇經八脈考】明言:"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如束帶然。"此脈橫亙腰腹,猶衣帶之束,統攝諸經。今人久坐少動,脾陽不振,水谷精微不得正常輸布,反成痰濕下注帶脈。更兼貪食生冷,帶脈受寒則收引不利,猶如束帶過緊,氣血壅滯,脂濁堆積而成"游泳圈"。扁鵲為"帶下醫"之祖,正因帶脈以下乃任督沖三脈交匯之處,最易受邪。

二、敲帶脈之法暗合經旨
【醫宗金鑒】載:"帶脈為病,腹滿腰溶溶若坐水中。"今人以空拳叩擊帶脈,實暗合"導引按蹺"古法。其效有三:
1. 震動膽經助決瀆(【靈樞】言膽主決斷,實兼司三焦氣化)
2. 激髮帶脈約束之力
3. 促進陽明經氣下行(足陽明胃經與帶脈交會於五樞穴)
然須注意:敲擊當循章門至帶脈穴一線(側腹十一肋端至臍旁八寸五分),力度以酸脹為度,過重反傷沖任。

三、膽經瘀阻致腿胖之機
大腿外側乃足少陽膽經所過,【針灸甲乙經】稱其為"樞機之道"。現代女性久坐致膽經氣血壅滯,出現:
1. 脂濁堆積如"象腿"
2. 濕熱下注生帶下
3. 陽維脈失養而腰腿畏寒
建議晨起沿風市穴至膝陽關穴段(大腿外側中線)掌拍百次,佐以金雞獨立式站樁,使少陽春升之氣得以舒展。

四、綜合調攝要點
1. 食療:宜茯苓山藥粥(健脾)、玫瑰陳皮茶(疏肝)
2. 艾灸:命門、帶脈穴(隔姜灸尤佳)
3. 導引: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式
4. 禁忌:戌時(19-21時)後勿敲膽經,因此時衛氣入陰,反擾氣機。

【難經】云:"帶之為病,腹滿腰溶溶如坐水中。"須知腰腹肥胖非獨形骸之患,實為臟腑失調之徵。若能謹守帶脈要義,配合四時調攝,則不僅贅肉可消,更可收"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效。

(全文共798字,依【黃帝內經】運氣學說與張介賓【類經】注釋體系闡發)
鹿鳴笑雅 發表於 2025-4-28 20:42 | 顯示全部樓層
【帶脈失司與腰腹贅腴芻議】

(一)帶脈生理功能考
【難經·二十八難】明言:"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周。"此脈如束帶環腰,統攝諸經,實為奇經八脈之要衝。其生理特性有三:一者約束縱行諸經,若衣帶之束衣;二者主司腰腹氣機升降,如樞軸之運輪;三者滲灌下焦氣血,似溝渠之溉田。明代張景岳【類經】注云:"帶脈總約諸脈,使不妄行。"此即腰腹脂肪堆積之關鍵病機。

(二)帶脈與婦科疾厄源流
扁鵲為"帶下醫"之典,見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所謂"帶下",非獨指赤白帶下,實涵蓋任督沖帶四脈失調所致諸症。考【諸病源候論】載:"帶下者,由勞傷血氣,損動沖任。"現代臨床所見之盆腔炎、痛經等症,多因帶脈失固,寒濕下注,致氣血壅滯而成。清代傅山【傅青主女科】特別強調:"帶脈無力,則難以提系,胞胎不固。"此即帶脈以下病候頻發之由。

(三)腰腹贅腴病機探微
【素問·逆調論】謂:"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帶脈氣虛,則脂濁內停;陽氣不運,則水濕聚腰。其形成機理有三途:
1. 久坐傷氣:脾主肌肉,久坐傷脾,帶脈弛緩,如【脾胃論】所謂"陽氣不伸,濁陰凝滯";
2. 寒邪侵襲:帶脈位處陰位,易為寒凝,如腰帶束冰,氣血難行;
3. 情志失調:肝鬱克脾,帶脈拘急,氣滯則痰瘀互結。

(四)調理要訣
1. 導引之法:平旦叩帶脈三百,宜用"空拳鳳眼"式(拇指抵食指橈側),自章門穴沿帶脈循行線輕叩至五樞穴。此法暗合【遵生八箋】"運化中宮"之理。
2. 艾灸要穴:取帶脈、關元、命門三穴,用雷火灸隔姜施治,效法【針灸大成】"溫通三焦"之法。
3. 食療配伍:宜用茯苓山楂粥(茯苓30g、山楂15g、粳米50g),此方寓通於補,合【飲膳正要】"化滯不傷正"之旨。

(五)膽經與腿腴關聯
【靈樞·經脈】言膽經"循脛外廉",其氣鬱則脂壅於腿。建議用"少陽導氣法":亥時(21-23時)握固叩擊風市至陽陵泉段,佐以柴胡疏肝散加減。此即【醫宗金鑒】"疏通少陽,氣行則腫消"之妙用。

結語:腰腿之腴,實為臟腑失調之外候。調帶脈當以溫通為要,治膽經宜取疏泄為法。然養生之本,仍在【黃帝內經】"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八字真言。若能遵此,則帶脈和暢,何愁贅肉之不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