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34|回复: 0

[中医理论] 睡觉时肚脐放点它,整晚保护心血管,半个月甩掉大肚子

[复制链接]
仰望岐黄 发表于 2018-5-20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人体所有的经络都是竖着的,唯独有一条经络是横着的,那就是带脉。所谓“带脉”,指的是位于腰腹之间行的脉络。

“带脉”中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为其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状如束带,故称“带脉”。

“带脉”

“带脉”

根据中医观点:阴属寒,寒则凝。腹部正是六条阴经聚会的地方,所以腹部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犹如中国的北方一样。根据寒则凝的定律,寒凝最容易使有形的物质特别是脂肪凝结积聚。

坚持艾灸扶阳、寒凝克星,买就送经络图、艾灸盒:

带脉不通,全身气血不畅

作为七经八脉之一的“带脉”,就像人体自身配备的一条腰带,其主要功能就是“约束诸经”。一旦它没办法发挥正常作用,造成经脉不通,气机升降不畅,严重影响了经脉正常运行,容易久积成病。

1、肥胖便秘

带脉这个部位是身体微循环最薄弱的地方,一旦它循行的力量不够强,就不能再约束腰部及腹部赘肉的生长。就好像我们的腰带坏了,没有办法扎紧裤腰一样,赘肉就会“噌噌”地长出来。

肥胖便秘

肥胖便秘

如果发现自己腰腹赘肉越来越多,快步走、广场舞都无法减掉这些肉,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带脉堵了。此外,带脉不通,肠道蠕动缓慢,势必容易造成便秘。

2、失眠、三高都来了

这还是小事,想象一下,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带脉一旦淤堵,就会造成身体多条经络都堵在腰腹处。

脂肪压迫在带脉上,易造成气血循环变差。气不顺,容易出现头部缺氧状态,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血流受阻,则可能形成低血压和三高。

3、腰痛、妇女病

带脉不通,经络气血运行缓慢,诸经在此处的血淤积热越来越多。腰部冰凉,常常感觉酸疼、痛经以及妇科疾病都会接踵而至。

脾主肌肉,如果脾胃不好,肌肉松弛也是大肚皮元凶之一,健脾八珍粉,调理脾胃效果好:

简单小方子,甩掉大肚子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方子,是央视保健节目《健康之路》中推荐的,特别简单、便宜、方便,既能保护心脑血管,有效通便,还能轻轻松松甩掉大肚子。

简单小方子,甩掉大肚子

简单小方子,甩掉大肚子

1、将一大片生姜切细条后,将其捣成糊状备用;

2、用棉签蘸取中度白酒(或75%酒精),清洗肚脐及肚脐周围的皮肤;

3、将生姜糊敷在肚脐上;再用棉签取白醋,放入生姜糊;

4、贴上大创可贴,用手轻轻按几下,用手的热量给敷贴加温,贴8-12小时之后取掉。

隔天敷一回,坚持2~3个月。

南怀瑾配方肚脐贴也很有名,很多人说效果好:

方解:

肚脐也就是神阙穴,是人体黄金穴位,是个能吃药的穴位,吸收能力很强。

白酒消毒,白醋通窍,能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姜的热量能传到脏腑,增强带脉的动力,对于便秘、大肚子特别有效。

肚脐也就是神阙穴

肚脐也就是神阙穴

另外,姜黄中含姜黄素类约0.3%,姜黄素对皮肤癌和由氧化偶氮甲烷所诱发的大肠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姜黄素除了具较强的抗癌作用外,它还有很多的本领,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姜黄素可以抑制血中脂质的氧化,从而促进血脂的正常,抑制血栓的形成,从而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姜黄素

姜黄素

除了姜蓉敷贴,姜片贴在肚脐上还有其他的作用。

防晕车

在乘车前20~30分钟,将鲜生姜切成两毫米左右的姜片,面积为5分钱硬币大小,然后将姜片覆盖在肚脐上,外用伤湿止痛膏或医用胶布固定。

若乘车时间超过10小时,可中途更换一次。若将生姜捣成泥后填充在肚脐中,再用上述方法固定,效果更好。

不过这个防晕车法,对于素体脾胃虚寒者预防效果最为明显。那些平时就经常被牙龈肿痛、口臭等上火症状困扰的胃火较盛者,最好采用其他方法来防晕车。

治腹泻

小儿腹泻的话,可以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小块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大块创口贴固定即可。针对风寒性腹泻,脾肾阳虚腹泻效果很好。

+
真衣 发表于 2025-7-28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带脉养护与生姜外敷之养生机理辨正》

近日见网络流传"生姜敷脐"之说,虽本于医理,然论述未周,今特为诸君详析其要。

一、带脉生理功能考
带脉者,奇经八脉之一,《难经》明言:"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其状如束带,总约诸经,实为气血运行之要冲。然须辨明:带脉非独行其道,实与冲任二脉相维系,共司腰腹气机之运转。所谓"诸经皆纵,唯带脉横"之说,当知十二正经中足少阳经亦过季胁,与带脉相交会,此经脉纵横之妙也。

二、腹部寒凝病机析
脐为神阙,乃先天命蒂所在。《针灸大成》谓其"主治百病",盖因六阴经皆汇于此。然寒凝致肥之说,当参合脾肾阳虚而论。脾主大腹,肾司二便,若真阳不足,失于温煦,则水湿停聚,确可致腰腹肥胖。但现代医学所谓"脂肪堆积",与中医"痰湿凝滞"概念虽有相通,却不可简单等同。

三、生姜敷脐法辨用
生姜性辛温,入肺脾胃经,《本草纲目》载其"解表散寒,温中止呕"。脐疗之法,实本于《黄帝内经》"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之旨。其效有三:
1. 温阳化气:借辛温之性振奋脾阳
2. 开玄府以利气机:皮毛与脐相应,可调畅三焦
3. 引药归经:脐部薄弱的角质层有利药物渗透

然须注意:
• 酒精消毒需稀释,避免刺激娇嫩肌肤
• 阴虚火旺者忌用,恐助热伤阴
• 敷贴时间以2-4小时为宜,过久易发泡疹

四、养生建议
1. 导引之法:每日晨起叩带脉三十六次(侧卧屈肘,以掌缘轻击腰腹)
2. 食疗配合:茯苓、山药、薏苡仁等健脾利湿
3. 艾灸要穴:气海、关元、命门等穴温补元阳

结语:
养生之道,当求其本。带脉之调,重在整体气机之畅达,非独外治可竟全功。诸君当知"三分治,七分养"之理,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配合适度运动,方为养生正途。若专恃一法而求速效,恐如缘木求鱼,终不可得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