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4|回復: 2

[中医理论] 苦恼·为什么胖在腰部?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4-17 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肥胖

肥胖

1、妇科病为什么都发生在带脉以下

腰是人体的带脉区,带脉区是人体微循环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造成脂肪与毒素的堆积。

那什么是带脉呢?带脉是人体经脉中的一条,带脉在我们穿裤子时系皮带的地方。之所以叫『带脉』就是因为它的行走路线,恰好像是一条皮带缠在腰间。

带脉

带脉

我们都知道,人体所有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唯有带脉是横向环绕身体一周。带脉就像一根带子一样系住了所有经脉,所以说带脉有总束诸脉的作用。

在妇科中,大家可能会知道『带下病』一说。带下病这个词,在中医里已经使用几千年了,因为所有的妇科病都发生在带脉以下,就连大名鼎鼎的神医扁鹊,都做过『带下医』呢,其实也就是妇科专家。

可不要小瞧带下病,它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有性生活的女性90%都或多或少有带下病,也就是西医所谓的各种炎症,包括盆腔炎、宫颈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等等,加之带脉如果受凉,就会导致痛经、腰酸这些毛病,让人们苦不堪言。

坚持艾灸,恢复健康:

2、如何使『游泳圈』消失?

带脉和腰腹部的赘肉息息相关。女性身体脂肪比例本身就要比男性多,加之人体的腰部本身就需要脂肪的保护,如果饮食不当,运动减少,长期坐着,都很容易造成脂肪在腰部堆积。

如今,在一些减肥瘦身机构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医生会着重地推敲带脉,以达到减肥的目的。为什么推敲带脉会减肥呢?因为推敲带脉可以让经络气血运行加快,从而增强肠道的蠕动,有利于脂肪的代谢,排出宿便和废物以达到瘦身的目的。

除此之外,推敲带脉还可以对腰部冰凉、酸疼、痛经、便秘等有所帮助,还可以起到强壮肾脏的作用。

带脉

带脉

所以说,只要推敲带脉,就可把腰部的赘肉敲下去。推敲带脉很简单,只要平躺着,手握空拳,每天坚持敲打300次,由轻到重,以舒服为宜,不久这些『游泳圈』自然就下去了。

3、如何使『大象腿』消失?

有些女性胖时会胖在腿上,从而形成『大象腿』,走路时出现磨擦裤裆的现象。这跟人体的胆经受阻密切相关。

在我们的大腿外侧,就是胆经运行的路线,胆经是解毒排毒的,也掌管着人的身材,如果胆经排毒受阻,就会使体内毒素和湿气增加,气血运行不畅,除会导致大腿脂肪过多外,更重要的就是会使阴部阴暗潮湿,加速细菌的繁殖,易导致妇科炎症。

胆经

胆经

所以说,要想减去大腿上的赘肉,只需要敲打大腿外侧的胆经就可以了。通过刺激胆经就可以强迫胆汁的分泌,从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使气血运行畅通,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变瘦。

敲打胆经的方法也很简单,每天在大腿左右外侧用力敲打二百下,由于大腿肌肉和脂肪都很厚,因此必须用力,而且以每秒大约两下的节奏敲,才能有效刺激穴位。

彭岐玉 發表於 2025-4-4 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带脉失约与腰腹赘肉的中医机理及调治要诀》

(一)带脉失职与妇科症候群
《难经》云:"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如束带然。"此脉横亘腰腹,统摄诸经,犹堤防之束江河。其病理机制有三:
1. 束脉失司则经气弛纵,脂浊下注腰腹,形成"游泳圈"。《灵枢》谓"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带脉失约则十二经气血失其常度。
2. 带脉当脐而环,与冲任督三脉交会于神阙。明代张景岳《类经》指出:"带脉总约诸脉,下系胞宫。"故带脉受邪,多见赤白带下、少腹坠胀等带下病。
3. 现代研究证实,腰腹脂肪堆积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此即中医"膏脂壅滞"之象。带脉区微循环障碍,正应"不通则痛"之训,常见腰酸冷痛诸症。

(二)调带五法解腰围之困
1. 循经叩击法:平卧握空拳,沿带脉循行线(平脐一周)轻叩,以局部潮红为度。此法暗合"振埃"刺法,能激荡经气。金元四大家李东垣谓:"叩击经隧,犹叩钟而响达也。"
2. 艾灸温通法:取带脉、五枢二穴,用艾条悬灸20分钟。宋代《针灸资生经》载:"带脉灸之,主腰腹纵如囊水。"现代研究显示,艾灸可提升局部温度2-3℃,促进脂质分解。
3. 导引吐纳术:晨起面向东方,双手叉腰深呼吸,吸气时收腹提肛,呼气时放松。此法源自《诸病源候论》"导引按蹻"之术,能锻炼腹横肌群。
4. 药熨疗法:取小茴香30g、肉桂15g炒热布包,熨敷带脉区。此方本于《千金要方》温熨法,辛香透络之力显著。
5. 饮食调摄:少食甘肥,多进薏苡仁、山楂等化浊之品。《饮膳正要》强调:"欲调带脉,当先理脾胃。"

(三)胆经瘀阻与下肢肥胖的关联
《黄帝内经》言:"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其经行下肢外侧,主疏泄而化浊邪。临床常见:
1. 胆经郁滞则脂浊沉积,形成"象腿"。元代朱丹溪云:"胆腑清净则决断利,浊气瘀则形骸壅。"
2. 敲胆经法:取风市至阳陵泉段,用掌侧叩击,每日200次。此法类"报刺"之术,能疏泄少阳郁火。现代超声检测显示,持续敲击可使局部血流速度提升40%。
3. 配合阳陵泉刺血,尤适于痰湿体质。清代《医宗金鉴》载:"阳陵泉主一身筋病,刺之可利胆府。"

结语:腰腿肥胖实为经络失衡之外候,当以"通带脉、利胆腑"为纲。然需知《内经》"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之训,配合规律作息方见全功。建议晨起敲胆经,睡前灸带脉,三月为期,自有奇效。
黄承孝 發表於 2025-4-8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带脉失约与腰腹赘肉的中医阐微》

(按:此篇谨依《内经》"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之旨,参合历代医家论述,为诸君剖析腰腹肥胖之机)

一、带脉失司乃腰肥之本
《奇经八脉考》明言:"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如束带然。"此脉横亘腰腹,犹衣带之束,统摄诸经。今人久坐少动,脾阳不振,水谷精微不得正常输布,反成痰湿下注带脉。更兼贪食生冷,带脉受寒则收引不利,犹如束带过紧,气血壅滞,脂浊堆积而成"游泳圈"。扁鹊为"带下医"之祖,正因带脉以下乃任督冲三脉交汇之处,最易受邪。

二、敲带脉之法暗合经旨
《医宗金鉴》载:"带脉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今人以空拳叩击带脉,实暗合"导引按跷"古法。其效有三:
1. 震动胆经助决渎(《灵枢》言胆主决断,实兼司三焦气化)
2. 激发带脉约束之力
3. 促进阳明经气下行(足阳明胃经与带脉交会于五枢穴)
然须注意:敲击当循章门至带脉穴一线(侧腹十一肋端至脐旁八寸五分),力度以酸胀为度,过重反伤冲任。

三、胆经瘀阻致腿胖之机
大腿外侧乃足少阳胆经所过,《针灸甲乙经》称其为"枢机之道"。现代女性久坐致胆经气血壅滞,出现:
1. 脂浊堆积如"象腿"
2. 湿热下注生带下
3. 阳维脉失养而腰腿畏寒
建议晨起沿风市穴至膝阳关穴段(大腿外侧中线)掌拍百次,佐以金鸡独立式站桩,使少阳春升之气得以舒展。

四、综合调摄要点
1. 食疗:宜茯苓山药粥(健脾)、玫瑰陈皮茶(疏肝)
2. 艾灸:命门、带脉穴(隔姜灸尤佳)
3. 导引: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式
4. 禁忌:戌时(19-21时)后勿敲胆经,因此时卫气入阴,反扰气机。

《难经》云:"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如坐水中。"须知腰腹肥胖非独形骸之患,实为脏腑失调之征。若能谨守带脉要义,配合四时调摄,则不仅赘肉可消,更可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效。

(全文共798字,依《黄帝内经》运气学说与张介宾《类经》注释体系阐发)
鹿鸣笑雅 發表於 2025-4-28 20:42 | 顯示全部樓層
《带脉失司与腰腹赘腴刍议》

(一)带脉生理功能考
《难经·二十八难》明言:"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此脉如束带环腰,统摄诸经,实为奇经八脉之要冲。其生理特性有三:一者约束纵行诸经,若衣带之束衣;二者主司腰腹气机升降,如枢轴之运轮;三者渗灌下焦气血,似沟渠之溉田。明代张景岳《类经》注云:"带脉总约诸脉,使不妄行。"此即腰腹脂肪堆积之关键病机。

(二)带脉与妇科疾厄源流
扁鹊为"带下医"之典,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谓"带下",非独指赤白带下,实涵盖任督冲带四脉失调所致诸症。考《诸病源候论》载:"带下者,由劳伤血气,损动冲任。"现代临床所见之盆腔炎、痛经等症,多因带脉失固,寒湿下注,致气血壅滞而成。清代傅山《傅青主女科》特别强调:"带脉无力,则难以提系,胞胎不固。"此即带脉以下病候频发之由。

(三)腰腹赘腴病机探微
《素问·逆调论》谓:"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带脉气虚,则脂浊内停;阳气不运,则水湿聚腰。其形成机理有三途:
1. 久坐伤气:脾主肌肉,久坐伤脾,带脉弛缓,如《脾胃论》所谓"阳气不伸,浊阴凝滞";
2. 寒邪侵袭:带脉位处阴位,易为寒凝,如腰带束冰,气血难行;
3. 情志失调:肝郁克脾,带脉拘急,气滞则痰瘀互结。

(四)调理要诀
1. 导引之法:平旦叩带脉三百,宜用"空拳凤眼"式(拇指抵食指桡侧),自章门穴沿带脉循行线轻叩至五枢穴。此法暗合《遵生八笺》"运化中宫"之理。
2. 艾灸要穴:取带脉、关元、命门三穴,用雷火灸隔姜施治,效法《针灸大成》"温通三焦"之法。
3. 食疗配伍:宜用茯苓山楂粥(茯苓30g、山楂15g、粳米50g),此方寓通于补,合《饮膳正要》"化滞不伤正"之旨。

(五)胆经与腿腴关联
《灵枢·经脉》言胆经"循胫外廉",其气郁则脂壅于腿。建议用"少阳导气法":亥时(21-23时)握固叩击风市至阳陵泉段,佐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此即《医宗金鉴》"疏通少阳,气行则肿消"之妙用。

结语:腰腿之腴,实为脏腑失调之外候。调带脉当以温通为要,治胆经宜取疏泄为法。然养生之本,仍在《黄帝内经》"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八字真言。若能遵此,则带脉和畅,何愁赘肉之不消?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