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89|回覆: 3

[書法培訓班] 書法初級課程【筆法】

[複製連結]
+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4-16 10: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書法初級課程【筆法】 之選帖

了解了用筆的基本技法之後,就要臨帖。學書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臨帖。但選哪一本帖好呢?這堂課介紹了碑帖的基本知識,什麼是墨跡本,什麼是摹本、臨本,什麼是碑帖,以及用拓本要注意什麼問題。最後介紹了五本字帖。

書法初級課程【筆法】之讀帖

臨帖之前要讀帖,什麼是讀帖呢?就是了解帖上每個字的大圈和小圈,這樣下筆才有把握。這堂課先講解讀帖的基本方法,小圈那些地方容易忽略,大圈怎樣按照使轉來讀,使大家對於讀帖有基本了解。

書法初級課程【筆法】 之用筆測試[終結篇]

一級課程「用筆」講了五十課,如果每星期花點時間學習這個課程,現在應該順利進入臨帖階段了。學習書法,無非一是理論清楚,概念明確,二是手勢正確,技法熟練。怎樣評測你的學習成績呢?這堂課把黃老師在香港講授書法的測試題目公佈,各位可以知道自己達到什麼程度。學習書法不可能一下子把字寫好,這是要長期堅持,經常複習,逐步前進的。祝各位順利。

黎右 發表於 2025-4-6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筆法修習之階次與要義】

書法一道,首重筆法。觀諸君所設初級課程,由選帖、讀帖至用筆測試,次第井然,深合古法傳承之要義。今就三階修習之道,略陳管見。

選帖乃入門第一關隘。墨跡本存書家真韻,如【蘭亭序】神龍本,雖為摹本,然點畫使轉猶見右軍風骨;碑拓則須辨刻工優劣,如【九成宮】早期拓本方見率更清峻。初學者當選墨跡影印本為范,取其筆鋒往來之跡。課程所列五帖,若能擇其一體專攻三年,可免泛濫無歸之弊。

讀帖之法,貴在"得古人用心處"。所謂大圈小圈,實乃孫過庭"察之者尚精"之現代表述。大圈當觀字勢開合,如【祭侄稿】悲憤之氣貫於行間;小圈須究鋒杪變化,如【寒食帖】側鋒絞轉處最見東坡手段。今人以幾何解構法讀帖雖便初學,然終須回歸"因形求神"之傳統,方不致淪為匠氣。

用筆測試之設,可謂善教。昔人學書有"永字八法"為基,今以五十課分解筆法,更合現代教育之理。然測試非為競高下,實乃"日知其所亡"之途徑。學者當以"三到"為衡:眼到能辨中側鋒之變,手到可運提按頓挫之妙,心到則悟"意在筆先"之旨。黃先生所設港地試題,若能參以【書譜】"平正-險絕-平正"三階段論,則更見體系。

臨池之道,不外"專一"二字。今人病在貪多務得,未及"入帖"便思"出帖"。須知趙孟頫日書萬字,智永積筆成冢,皆從專精中來。課程所示測試標準,當視為起點而非終點。書雖小技,然"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學者須以養氣為基,方得筆墨真趣。

冀諸君持守"三餘"精神,假以年月,必能由技法而進乎道。若夫速成之念,實為書道大忌,願與同道共勉之。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4-13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書法筆法修習三階芻議】

習書之道,首重筆法。今觀課程三階,由選帖至讀帖,終及用筆測試,誠為循序漸進之法門。謹就各階要義,略陳管見。

一曰選帖之辨。墨跡本如【蘭亭序】神龍本,毫芒畢現,最得使轉之妙;碑拓若【九成宮】,雖經刀工二次創作,然結體森嚴,尤利初學規矩。選帖當以墨跡為先,若取碑版,需明"透過刀鋒看筆鋒"之理。課程所列五帖,涵蓋真行,足資築基。

二曰讀帖之法。所謂"大圈",乃字之筋骨架構,當觀其向背之勢;"小圈"即點畫使轉,須察其衄挫之機。昔人云"察之尚精",正謂此也。讀【喪亂帖】"荼"字之連斷,可悟筆勢往來;味【祭侄稿】"傾"字之盤紆,能識氣脈流轉。課程所示使轉讀帖法,實得古人"纖微向背,毫髮死生"之三昧。

三曰測試之要。黃先生所設五十課評測,非為考校,實乃鏡鑒。執筆是否得"擫、押、鈎、格、抵"五字訣?運筆可通"永字八法"?此皆如禪家"時時勤拂拭",學者當以測試為階,拾級而上。昔趙松雪日書萬字,終成大家,足證"筆成冢,墨成池"非虛言。

習書如參禪,貴在"一門深入"。選帖若擇師,讀帖似聞法,測試猶印心。三者環環相扣,學者但能持以恆心,假以時日,自可"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課程設計深契傳統書學次第,誠為渡津之寶筏也。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4-19 00:38 | 顯示全部樓層
【書法筆法修習三階芻議】

習書之道,首重筆法。今觀課程三階,由選帖至讀帖,終及用筆測試,次第井然,誠為初學津梁。謹就各階精要,略陳管見。

一曰選帖當辨源流。墨跡本存書家真韻,如【蘭亭序】神龍本,雖系摹本,猶存右軍筆意;碑拓則須辨刻工優劣,【九成宮】宋拓與明拓即有天壤之別。課程所薦五帖,涵蓋真草隸篆,甚合"取法乎上"之旨。尤當注意者,拓本須避"石花"誤筆,當以墨跡參校,方得真詮。

二曰讀帖貴在析理。所謂"大圈"者,結字之筋骨也,當循使轉之勢,觀其向背呼應;"小圈"者,筆鋒之隱現也,尤需察起收衄挫之妙。昔人云"察之者尚精",正謂此也。課程以動態演示解構使轉,頗得"纖微向背,毫髮死生"之要。

三曰測試乃明得失。黃先生所設五十課評測,非為考校高下,實乃"日知其所亡"之方。筆法精熟與否,首在執筆得法,次在理論貫通。測試題中辨"屋漏痕""折釵股"諸象,正合孫過庭"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之訓。

習書如溯流,非朝夕可至。課程以"理論-實踐-檢驗"為綱,暗合"知-行-知"循環之理。學者倘能依此三階,輔以日課不輟,假以時日,必能由形入神,漸臻妙境。然須切記:法帖為舟楫,終須自渡;筆法如階梯,貴在拾級。願諸君以恆心為硯,以靜氣為墨,書道之妙,庶幾可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