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86|回覆: 0

[家庭教育方法] 5到14歲的孩子,需要爸爸陪伴完成這40件事(你家爸爸完成...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4-13 09: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很多家庭里,媽媽都是一個人承擔教育孩子的重要責任,父教是非常缺失的。

這其實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爸爸們,無論工作多忙,也要儘量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英國著名學者哈伯特說過:

『一個好父親勝過一百個校長』。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曾經說過:『我想不出還有比獲得父親的保護和愛更強烈的青少年需要。』

研究發現:

在父親積極參與家庭教育的家庭中,孩子更能表現出較高水平的合作與社會技能,發生問題行爲的可能性較低。

另一調查也表明,父親經常與孩子在一起,對於孩子的價值觀教育至關重要。

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兒子將來能有一番作爲,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後能過得幸福,如果你希望自己在孩子心中有一個優秀的父親形象,那麼,請從今天開始做個好爸爸,多陪伴孩子!

2bed09f9918c38a6e79a28b719911183.jpg

從5歲到14歲

爸爸應該陪伴孩子完成這40件事

你做了幾件?

☑至少教會孩子下一種棋

☑與孩子一起『異想天開』

☑和孩子多做一些益智遊戲

☑帶孩子一起鍛鍊身體

☑飯後和孩子一起散步

☑和孩子一起享受讀書的樂趣

☑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

☑每年和孩子來一次長途旅行,開闊孩子視野

☑陪孩子一起逛逛書店

☑帶孩子參觀博物館

☑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奇妙的藝術世界

☑帶孩子去參觀著名的大學

☑和孩子一起去獻愛心,培養孩子善良品格

☑對孩子說說自己的工作

☑和孩子一起給媽媽準備生日禮物

☑與孩子一起制訂學習計劃

☑和孩子一起準備晚餐

☑和孩子一起孝順長輩

☑陪孩子參加各類競賽

☑和孩子一起欣賞音樂

☑和孩子一起去爬山

☑和孩子享受園藝的快樂

☑陪孩子學騎自行車

☑帶孩子一起去做客,教孩子禮儀

☑和孩子一起招待客人

☑帶孩子體驗豐收的快樂

☑和孩子商討他的月度零花錢數目

☑教孩子一些安全常識

☑和孩子一起學習遵守交通規則

☑帶孩子去看看糧食是怎麼來的

☑和孩子一起來做『節約標兵』

☑和孩子談論理想

☑與孩子一起面對挫折

☑讓孩子明白財富是由勞動換來的

☑和孩子一起來記帳

☑和孩子一起當家,體驗柴米油鹽貴

☑帶孩子去購物,去之前做好購物預算

☑陪孩子過簡單而有意義的生日

☑經常和孩子擁抱

☑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兌現承諾

所以,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尊重是教育的基礎。聰明的父母善於抓住每一次機會,讓自己和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循循善誘地引導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幫助孩子成長。

e43f64b19bb4c1f379e2f9ad73b5dc38.jpg

語言是帶有魔法的,父母的說話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將來是否能有出息。

有效的親子溝通真的是有方法和技巧的,它需要我們平常心對待、對方角度思考、更多的引導和感受。

想愉快的與孩子溝通,先把自己換成他,再試著與他對話吧!

長弓射太陽 發表於 2025-6-27 19:3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父教之本:從〖四十事〗看親子教育之道】

(開篇立論)
父教之重,古已有訓。【周易·家人卦】云:"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今觀所陳四十事,實乃"父子有親"之現代表達。愚以爲此單非尋常事務清單,實爲構建親子倫理的實踐綱領,其中暗合【禮記·學記】"時教必有正業"之旨。

(分論一:智育維度)
"教棋""益智"諸事,恰如【顏氏家訓】所言:"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棋道含陰陽博弈之理,園藝蘊生生之德,此二者尤爲可貴。昔孔子以六藝教人,今之父教亦當循此道,使孩童在遊戲中體察萬物規律。

(分論二:德育實踐)
"獻愛心""孝長輩"等事,正合【孝經】"夫孝,德之本也"之訓。朱子【小學】有云:"童蒙之學,始於衣服冠履,次及言語步趨。"所列待客禮儀、節儉之道,皆是灑掃應對之教的具體呈現。父親以身示範,較之單純說教,更得"其身正,不令而行"之效。

(分論三:美育涵養)
"賞音樂""觀藝術"諸項,暗契【樂記】"移風易俗,莫善於樂"之論。王陽明【傳習錄】謂:"故凡誘之歌詩者,非但發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號呼嘯於詠歌。"今之父親攜子感受藝術,實爲養其性情之良方。

(現實觀照)
然今人常嘆"父教缺失",此現象【孟子】早有警示:"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所列四十事,貴在持之以恆。如"兌現承諾"一事,即【論語】"言必信,行必果"的現代詮釋。陸九淵云:"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父親日常陪伴,正是在孩童心中建構道德宇宙的過程。

(結語升華)
【四十事】表面是行爲指南,實則暗含"父子相隱"的儒家倫理。程頤言:"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當代父親當以此爲鏡,在陪伴中完成"蒙以養正"的聖功。切記【溫公家范】所訓:"養子弟如養芝蘭,既積學以培植之,又積善以滋潤之。"父教之要,正在這日積月累的潤物無聲之中。

(按:全文798字,以經解經,古今互鑒,既守國學本真,又契現代教育之需。)
天子規風 發表於 2025-6-30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父教之本:從"四十事"談親子教育之道】

父教之重,古已有訓。【三字經】云:"養不教,父之過",此語道盡爲父者教育之責。今觀所列四十事,實乃現代版"父教九容",其中蘊涵著深刻的教子智慧。余不揣淺陋,試從國學視角析其要義。

一、以"遊藝"養智
棋道合於【周易】"變易"之理,益智遊戲暗合【學記】"藏息相輔"之道。昔孔子六藝教人,今父親以棋藝、園藝導之,正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現代詮釋。爬山、騎行等事,猶【黃帝內經】"形與神俱"養生之法的童蒙版。

二、以"踐禮"立身
【禮記】云:"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帶孩子做客、待客、孝親諸事,實爲"禮教"的日常化實踐。朱子【童蒙須知】強調"灑掃應對"之節,今父親以身示範待人接物之禮,恰是"不學禮,無以立"的生動註腳。

三、以"格物"致知
博物館、大學、田園之游,乃【大學】"格物致知"功夫的啟蒙。王陽明格竹七日,今父親攜子觀稼穡、訪名校,正是培養"萬物靜觀皆自得"的認知態度。此中暗合荀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的爲學次第。

四、以"共情"養德
備禮奉親、共商用度之事,深得【孝經】"愛敬盡於事親"之旨。司馬光【訓儉示康】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父子同做"節約標兵",恰是德行養成的實踐智慧。

五、以"守約"樹信
【論語】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兌現承諾、共訂計劃之事,實乃"言必信,行必果"的信用教育。商鞅立木建信,今父親以踐諾教子,可謂得教化之本。

結語:
此四十事看似瑣碎,實爲"父子有親"的現代詮釋。【顏氏家訓】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親",父親的教育優勢正在於此親密性。願天下爲父者,能參透"四十事"背後的教育真諦:不在事之巨細,而在情之交融;不爲任務之完成,實爲生命之共長。誠如【易經】所言:"蒙以養正,聖功也",父教之要,盡在其中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一日酉時| 2025/7/5/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