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24|回复: 1

[儒家学说] 说悌·兄弟情深,却不易相处

[复制链接]
安鲁东 发表于 2018-4-9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颜之推说“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所以,人们常把兄弟比喻为手足,说“兄弟之情,手足情深”。 可是,这手足之间虽然情深,却并不容易相处。

一般而言,兄弟在少时,同在父母膝下,感情都深厚,且亲密无间。俗语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讲得就是兄弟之间荣辱与共、生死与共的亲情。

但等到长大,各自成家立业之后,情况却变得微妙而复杂起来,而且大多数兄弟,都会产生矛盾冲突。

在现实中,成年亲兄弟之间的关系,因为各种利益与情感纠葛,往往还不如邻里、朋友之间的关系。故古人感叹:“骨肉能几人?年大自疏隔。”

儒家强调“悌(ti)”,强调兄友弟恭,有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提醒人们,兄弟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很容易反目成仇;兄弟之间要保持少年之时的亲亲热热,既需要用心维护、相互忍让,还需要讲究技巧。

《弟子规》中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第二个意思是提醒人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对人非常重要,关乎人一生的幸福。

儒家讲“五伦”: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这五伦中,父子、兄弟之伦,称为天伦,也就是天然形成的血亲关系;夫妇、君臣、朋友之伦,称为人伦,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后天形成的切身关系。

人伦关系,基于后天的缘分而形成,有选择余地,也有更换的余地。夫妻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朋友之间,假若关系闹僵了,不可调和了,是可以说再见的——夫妻可以离婚,君臣可以互炒鱿鱼,朋友可以不再来往。

而天伦关系不成。

天伦关系,基于血缘,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法更换。一个人,即便不满意父母或兄弟,不认父母或兄弟了,他们实际还是你的父母与兄弟,没法更换;即便勉强换掉了,换来的也不再是亲父母、亲兄弟。

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手足断了不可续,衣服破了犹可补。”讲得就是这样一种朴素的哲理。

现在很多人不喜欢这句话,认为它是贬低女人的;其实不是,因为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亲生姐妹如手足,丈夫不过是衣服;手足断了不可续,衣服破了尚可补。”

因此,在五伦之中,父子、兄弟之伦,相对更为切身重要。

对于一个人而言,处理不好夫妻、君臣、朋友之间的关系,诚然让人苦恼;但处理不好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同样令人痛苦,而且那种痛苦更彻入人的骨髓,无可逃避。

因为夫妻、君臣、朋友之间实在没法相处了,关系紧张到了极致,可以选择说拜拜,而且可以从此相忘于江湖;但与父母、及兄弟姐妹之间,即便关系紧张到了没法相处的地步,相互之间不再来往,却仍砸断骨头连着筋,没法潇洒说拜拜,也没法从此真正相忘。

因此,兄弟之间的关系,关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

古人云:“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又云“家和万事兴”。家和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兄弟和睦。

《诗经》上讲“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意思说,所有生活在天地间的人,都不如兄弟亲密。因为这世间,只有亲兄弟姐妹,与自己骨肉相连、有共同的父母亲人;而且还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在一个锅里摸勺子,共同生活一二十年。

《诗经》上又讲“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其意思是说,兄弟和睦,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兄弟之间如果不能亲热和睦,人的心情很难和乐而安宁。

亲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如此重要,但能否处理好,却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

曹柯伏 发表于 2025-4-1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悌道之难与不可替代性

颜之推所言"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道出了兄弟关系的本质特征。这种由同一父母所生、血脉相连的亲密关系,确实应当如手足般协调互助。然而现实中的兄弟相处之道,却远比理论描述更为复杂微妙。

兄弟关系之难处,首先在于其动态演变特性。少年时期,兄弟同处父母荫庇之下,利益未分,情感纯粹,自然亲密无间。及至成年,各自成家立业,利益格局变化,关系便渐趋复杂。此时若无自觉维护,昔日亲密极易转为疏离。《诗经》所谓"兄弟阋于墙",正是对这种转变的生动写照。更值得注意的是,兄弟矛盾往往因"亲者无间"而更显尖锐——正因为彼此知根知底,争执时反而更易直击要害,造成深刻伤害。

悌道的本质,实为一种关系智慧。儒家强调"兄友弟恭",绝非简单的道德说教,而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兄弟相处,既需保持适当距离以维持各自独立,又需维系足够亲密以巩固血缘纽带。这种微妙的平衡,要求双方具备高度自制与宽容。《弟子规》所言"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正是处理兄弟关系的实用准则。历史上著名的"孔融让梨"典故,便体现了这种克己为悌的精神。

天伦与人伦的根本差异,在于其不可选择性。夫妻、朋友等关系可以自主建立或解除,而兄弟关系却是与生俱来、无法更改的宿命。古人云"兄弟如手足"的比喻,其深层意义不在于贬低其他关系,而在于强调血缘关系的不可替代性。司马光《家范》中记载的"兄弟异居"现象,恰恰反证了这种关系的牢固——即便分家别居,兄弟依然是兄弟。这种关系的永恒性,使其成为人生最重要的情感依托之一。

悌道的现代意义尤为深刻。在个体意识高度觉醒的今天,兄弟关系面临新的挑战。传统家庭结构解体,个人主义盛行,使兄弟相处更需智慧。然而,正因为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日趋短暂易变,兄弟这种天然稳定的情感纽带反而显得更为珍贵。悌道所倡导的相互尊重、适度退让、珍惜亲情等原则,对于维系现代家庭和谐仍具重要价值。

兄弟相处之难,恰恰反衬出血缘关系之重。在这个可以选择一切的时代,那些无法选择的关系,或许正是生命中最珍贵的馈赠。悌道之要义,不在于强求表面的和睦,而在于理解并接纳这种关系的复杂性,在矛盾中寻求和谐,在差异中建立共识,最终实现"分形连气"的深层共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