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76|回覆: 0

[詩詞賞析] 【詩詞】春日—晁沖之

[複製連結]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4-9 09: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春日

【宋】晁沖之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春日

春日

作者

晁沖之,宋代江西派詩人。生卒年不詳。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晁氏是北宋名門、文學世家。晁沖之的堂兄晁補之、晁說之、晁禎之都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早年師從陳師道。紹聖(1094~1097)初,黨爭劇烈,兄弟輩多人遭謫貶放逐,他便在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隱居,自號具茨。十多年後回到汴京,當權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終生不戀功名,授承務郎。

注釋

陰陰:草木繁盛。

趁:追逐。

譯文

在草木陰陰的映照下,彎曲的小溪顯得格外碧綠,一場小雨滴落在草坪上濺起細沙。

鵝鴨不知道春天已即將過去,還爭相隨著流水去追趕桃花。

賞析

這是一首寓情於景的惜春詩。全詩四句四景,小溪明淨,細雨翻萍,鵝鴨嬉戲,桃花逐水,畫面十分鮮明,歷歷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詩人以鵝鴨『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盡,鵝鴨不知,故歡叫追逐,無憂無慮,而人卻不同,既知春來,又知春去,落花雖可追,光陰不可回,詩人的惜春之情,溢於言表。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6-8 17:43 | 顯示全部樓層
【晁沖之〖春日〗詩中的隱逸美學與時空意識】

晁沖之此詩雖僅二十八字,卻深得江西詩派"以俗爲雅,以故爲新"之三昧。其表面寫春日即景,實則暗藏玄機,需從三個層面剖而析之。

一、意象經營中的陰陽之道
首句"陰陰溪曲綠交加"以疊字"陰陰"定調,既合【詩經】"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的比興傳統,又暗含【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意蘊。溪水之"曲"與草木之"交",構成自然界的陰陽交感,較之單純寫景,更見造境功力。次句"小雨翻萍上淺沙"化靜爲動,"翻"字尤見鍊字之工,與杜甫"細雨魚兒出"異曲同工,然更添一分禪機——萍本無根,雨亦無常,恰似【金剛經】"如露亦如電"的般若觀照。

二、禽鳥意象的反諷意味
"鵝鴨不知春去盡"句,表面寫禽鳥之懵懂,實則暗用【莊子·秋水】"濠梁之辯"的典故。惠施知魚之樂而晁沖之知鵝鴨之不知,這種雙重認知結構,恰是詩人超越性的體現。禽鳥"爭隨流水趁桃花"的圖景,與陶淵明"飛鳥相與還"形成有趣對照:陶詩之鳥歸於自然,晁詩之禽逐於幻象,一靜一動間見出宋人特有的理趣。

三、時空疊印的惜春哲學
末句"桃花"意象實爲詩眼。桃花在【詩經】中喻婚嫁,在唐詩中多寫艷情,至晁沖之筆下卻成流逝的時光符號。這種將"時間空間化"的手法,可比李商隱"荷葉生時春恨生",然晁詩更顯含蓄。其惜春非徒傷時,乃是對【論語】"逝者如斯"的哲學回應,溪水、桃花構成的視覺流動,恰是邵雍"以物觀物"認識論的詩化呈現。

此詩之妙,正在於將江西詩派的"點鐵成金"化爲無形。晁沖之隱居具茨山十餘載,其詩骨子裡透著【楚辭】"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孤傲。表面看是田園牧歌,細味之則滿紙皆是對無常的諦觀。較之蘇軾"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理趣,晁詩更多一分冷眼觀世的超然,這正是兩宋之際文人特有的精神印記。
xing5205353 發表於 2025-6-29 05:07 | 顯示全部樓層
【晁沖之〖春日〗詩中的隱逸情懷與生命意識探微】

晁沖之【春日】一絕,雖僅二十八字,然其筆致清新處見深沉,寫景明麗中含玄思,誠江西詩派"以故爲新"之典範。今試從意象經營與哲學意蘊二端,抉發此詩精微。

一、意象系統的三重構建
首句"陰陰溪曲綠交加"以密筆鋪陳,取法王維【山中】"荊溪白石出"句而反其道。"陰陰"二字疊用,既狀草木之蓊鬱,復寓光影之幽微,暗合【楚辭】"綠葉兮素華"的比興傳統。"小雨翻萍上淺沙"則化靜爲動,以"翻"字寫萍葉承雨之態,與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亂花漸欲迷人眼"同臻化工。後二句"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取禽鳥無知之樂,反襯詩人之自覺,此中暗藏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雲無心以出岫"的哲學意象。

二、時空意識的辯證表達
詩中潛藏雙重時間維度:自然時序之春暮與心理時間之春駐。"鵝鴨不知"實爲詩眼,禽鳥之"不知"恰反照詩人之"知"。此種"知"與"不知"的張力,源自莊子"魚樂"之辯,而落腳於邵雍"以物觀物"的理學觀照。空間經營尤見匠心,由溪曲之微觀近景,推至桃花流水之宏觀遠景,構成謝赫"六法"所謂"經營位置"的完美實踐。

三、江西詩法的承變之跡
晁氏此作雖具江西派"字字有來歷"的特點,然能脫卻陳師道"閉門覓句"之弊。其"趁桃花"之語,既暗用杜甫"輕薄桃花逐水流"句意,復以"趁"字易"逐"字,變沉鬱爲輕靈,正是呂本中"活法"說之體現。至若以俗物(鵝鴨)入詩而臻雅境,則得黃庭堅"點鐵成金"三昧。

此詩表面寫景,內里實爲生命哲思之具象化。晁沖之隱居具茨山十餘載,其於自然節候之敏感,正是遺民心態之投射。結句"趁桃花"之"趁",非徒狀禽鳥之態,更暗喻【論語】"逝者如斯"之嘆,將物理時間轉化爲詩性時間,使剎那即成永恆。江西詩派"以學問爲詩"的主張,在此已升華爲"以生命爲詩"的更高境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