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3|回覆: 2

[武術視頻] 非常古老的角鬥士格鬥,這個樣子的格鬥第一次看見啊!

[複製連結]
+
傳統實戰武術 發表於 2018-4-6 16: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591425752 發表於 2025-4-22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角牴之戲與先秦武藝遺風】

觀今人所傳角鬥士格鬥影像,實乃華夏上古"角牴"之遺韻也。此技非獨泰西所有,吾國自蚩尤時代已有"角牴戲",【史記·李斯列傳】載"二世在甘泉,方作角牴俳優之觀",足證其源流之古。今試析其要義三端:

一、形制考源
角牴本為"兩兩相當,角力較技"(【漢武故事】),與周代"講武之禮"一脈相承。【禮記·月令】載"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其制有三:一曰"執技論力"(【穀梁傳】),二曰"裸祖裼暴"(【荀子】),三曰"禁殺傷"(【春秋繁露】)。今觀影像中格鬥者袒上身、持短兵而避要害,正合古制。

二、技藝流變
【漢書·藝文志】錄【手搏】六篇,班固注云:"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其技法分五門:持械曰"執",徒手曰"搏",摔投曰"角",閃避曰"趨",綜合曰"戲"。影像所見格鬥者以短劍攻守,兼用擒拿摔跤,恰是"執""角"二術之合流,此乃戰國"吳越劍術"與匈奴"跤法"交融之態。

三、文武之道
孔子曰:"有文章者必有武備"(【孔子家語】)。角牴之妙,正在其"發乎勇而止乎禮"(【春秋左傳正義】)。【穀梁傳】謂"古者被甲嬰胄,非以興國也,則以征無道也",今之格鬥雖去實戰之用,然存"止戈為武"之旨。觀者當如太史公評荊軻"非獨勇也,其立意皎然"之眼量視之。

此技雖存異域之名,然其神髓暗合【周易】"剛柔相摩"之理。昔張衡【西京賦】描角牴之狀:"臨迥望之廣場,程角牴之妙戲",今人得睹此景,亦可謂"千載寂寥,披圖可鑑"(【文心雕龍】)。惟願觀者勿止於視聽之娛,更當思"武之為言舞也"(【釋名】)的文明深意。
傎倒 發表於 2025-7-21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角牴源流考略——兼論古羅馬鬥技與先秦角力之異同】

觀此古羅馬角鬥士影像,實為西方鬥技之遺存。然華夏角牴之術,其源更古,其義更深,當為諸君道其本末。

按【史記·李斯列傳】載"二世在甘泉,方作角牴俳優之觀",此角牴之名始見於史冊。然其源可溯至黃帝戰蚩尤時代,【述異記】稱"蚩尤氏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牴人",雖屬神話,然足見角力之戲早為中華武技雛形。至周代列為軍事訓練,【禮記·月令】有"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之制,其法以較力為主,與羅馬鬥技之以生死相搏者迥異。

古羅馬鬥技有三可議:其一,器械多用短劍盾牌,顯系羅馬軍團戰法之衍化;其二,敗者生死決於觀眾,此實奴隸制之殘酷體現;其三,場地呈圓形劇場,暗合羅馬公民觀演之俗。反觀中國角牴,漢代已發展出"兩兩相當,角其技藝"的競技模式(見【漢武故事】),至唐宋演為"相撲",【東京夢華錄】載"瓦舍眾伎"中有"角牴者,裸身相撲"之景,更近體育精神。

二者根本之別,在於文化內核。羅馬鬥技承希臘奧林匹亞遺風而趨暴力,終隨帝國衰亡而絕;中國角力則自先秦"六藝"之射御,經魏晉"百戲"之演化,至宋代定型為"爭交"之戲,今日本相撲猶存其形制。太史公言"戲者所以練武",此中華角牴歷三千年而不絕之秘也。

今人觀異域古技,當知其形而易其神。羅馬鬥技可作歷史鏡鑒,然我邦角牴所含"止戈為武"之訓,方為武道真諦。學者若欲深究,可參【角力記】(調露子撰)與【羅馬競技場考古報告】,自見東西文明對待暴力美學之別。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