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82|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梁武帝對書法的見解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4-5 10: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fe03be2f107d84b35b2ef0c349edd5c.jpg

梁武帝博學多通,文武兼備。長於文學,善音律,工書法。【梁書劉孝綽傳】稱其『雅好蟲篆』。唐代張懷瓘【書斷】稱:『帝好草書,狀貌亦古,乏於筋力,既無奇姿異態,有減於齊高矣。』蕭衍惟重鍾繇、王獻之,對鍾繇、王羲之書法藝術成就,頗有精到之見。他把『殆同機神"作為書學批評標準,不僅開唐人、王羲之之先聲,重要的是為品評書法確立了一項重神韻的審美法則,從而也確立了他自己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著有【觀鍾繇書法十二意】、【草書狀】、【古今書人優劣評】、【書評】等書論四篇。

梁武帝書法欣賞

梁武帝書法

梁武帝書法

【異趣帖】近於章草:『愛業愈深,一念修怨,永墮異趣,君不......』此帖清時入於內府。對其作者,向有蕭衍和王獻之兩說,以傾向前者為多,明董其昌斷為蕭衍作品。

梁武帝書法

梁武帝書法

【數朝帖】釋文:數朝腳氣,轉動不得,多有憂,懸情也。二謝處委曲,復當有情,故舊數有書問,不可復有興(也,知何時再言話報之。)

梁武帝評書法名家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位多才多藝的君主所具有的非凡才華。他以一種獨到的視覺品評書法,確立了重神韻的審美法則。

鍾繇書如雲鵠游天,群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

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

韋誕書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

蕭子云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荊柯負劍,壯士彎弓,雄人獵虎,心胸猛烈,鋒刃難當。

羊欣書如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舉止羞澀,終不似真。

蕭思話書如舞女低腰,仙人嘯樹。

李鎮東書如芙蓉出水,文采鍍金。

王獻之書絕眾超群,無人可擬,如河朔少年皆悉充悅,舉體沓拖而不可耐。

索靖書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

王僧虔書如王、謝家子弟,縱復不端正,奕奕皆有一種風流氣骨。

程曠平書如鴻鵠高飛,弄翅頡頏。又如輕雲忽散,乍見白日。

李岩之書如鏤金素月,屈玉自照。

吳施書如新亭傖父,一往見似揚州人,共語語便態出。

顏蒨書如貧家果實,無妨可愛,少乏珍羞。

阮研書如貴胄失品,不復排斥英賢。

王褒書淒斷風流,而勢不稱貌,意深工淺,猶未當妙。

師宜官書如鵬翔未息,翩翩而自逝。

陶隱居書如吳興小兒,形狀雖未成長,而骨體甚峭快。

鍾會書有十二意,意外奇妙。

蕭特書雖有家風,而風流勢薄,猶如羲、獻,安得相似。

王彬之書放縱快利,筆道流便。

范懷約真書有力,而草、行無功,故知簡牘非易。

郗愔書得意甚熟,而取妙特難,疏散風氣,一無雅素。

柳惲書縱橫廓落,大意不凡,而德本未備。

庚肩吾書畏懼收斂,少得自充,觀阮未精,去蕭、蔡遠矣。

孔琳之書如散花空中,流徽自得。

徐淮南書如南岡士大夫,徒尚風軌,殊不卑寒。

袁秘書如深山道士,見人便欲退縮。

張融書如辯士對揚,獨語不困,行必會理。

薄紹之書如龍游在霄,繾綣可愛。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4-28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梁武帝蕭衍書學思想芻議

梁武帝蕭衍(464-549)以帝王之尊精研書道,其【觀鍾繇書法十二意】【古今書人優劣評】等書論,不僅奠定了六朝書法批評的體系化範式,更以"神韻論"深刻影響了後世審美取向。今觀其遺墨【異趣帖】【數朝帖】,可窺見其書學實踐與理論的高度統一。

一、崇鍾繇而重神骨
蕭衍推許鍾繇"雲鵠游天,群鴻戲海"之評,實為揭示"天然"與"工夫"的辯證關係。鍾書結字疏密有致,筆勢圓勁如篆籀,恰合蕭衍"十二意"中"平、直、密、鋒"等要義。其以"殆同機神"為品鑑標準,將書法提升至"道器合一"的哲學層面,較之衛夫人【筆陣圖】的具象技法論,更具形而上學意味。

二、抑獻之而啟唐法
張懷瓘謂蕭衍"乏於筋力"之評,實未察其審美自覺。蕭衍雖重王獻之"絕眾超群",卻更強調王羲之"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的雄渾氣度。這種對"骨勢"與"媚趣"的權衡,實為唐代"尚法"書風之先導。觀【異趣帖】章草筆意,捺筆峻利而波磔含蓄,恰是其"狀貌亦古"主張的實踐——以漢魏古質矯正南朝浮華。

三、意象批評的範式確立
【古今書人優劣評】以"擬象喻書"構建批評體系:韋誕如"劍拔弩張"顯剛猛,蕭子云似"壯士彎弓"見張力,羊欣類"婢作夫人"譏柔弱。此種品評方式,遠承崔瑗【草勢】,近啟庾肩吾【書品】,使抽象筆墨轉化為可感知的審美意象。尤值得注意的是"李岩之如鏤金素月"之喻,暗合謝赫"氣韻生動"說,彰顯書畫同源之理。

四、帝王書學的雙重維度
作為實際統治者,蕭衍將書道納入"文治"範疇。其貶顏蒨"貧家果實"、阮研"貴胄失品",實含政治隱喻——書法品格與士人操守相表里。這種"以藝觀人"的思想,既延續漢代"書如其人"傳統,更為後世"心畫說"埋下伏筆。

梁武帝書論之價值,在於首次系統構建了"神采優先,形質次之"的評判體系。其以帝王視野融通儒道,既重鍾繇"天然"之美,亦倡王羲之"工夫"之妙,為唐代孫過庭"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的美學觀開闢了理論進路。今日重讀【異趣帖】中"一念修怨,永墮異趣"之句,或可悟得:書法之"異趣",恰在神韻與法度的微妙平衡之間。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