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83|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用笔的变化你知道多少?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4-3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用笔特点,是不同书法字体特征的分水岭。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用笔方法,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成熟,但如果用楷书的笔法写行书,就会贻笑大方。

当年,康有为曾笑话“京朝名士以书负盛名者”,称其行书“与正书无异,不解使转顿挫”。可见,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对于写好行书非常重要。

虽然不同书法家的行书面目各异,如王羲之行书有王羲之的风格,米芾行书有米芾的风格,赵孟𫖯行书有赵孟𫖯的风格,不一而足,但基本笔法的运用和变化却大同小异。归纳起来,大致有“六变”:

一、变方为圆

在笔画的转折处,楷书用的是方折,着眼书写便捷流畅,行书多用弹性十足的圆转。

86d0e9bd318c3d1b73e7cf8263734963.jpg

转,要有力度,做到转中有折,防止轻滑。有时同一字中,有转、有折,转中带折。

6adb8ce7e7bddb56f580d3ae128190b2.jpg

二、变长为短

将横、竖、撇、捺等长的笔画,用最短的笔画——点代替。

如横为点:

0886aa059a3b7f43e5e7b69743d67262.jpg

竖为点:

2f2c2e0575307ee630d43c302a0d03ae.jpg

撇为点:

da273a682d87f4746c77027750203af1.jpg

捺为点:

875eebc804dc0dce220817109173aa47.jpg

三、变直为曲

把竖画倾斜,或变为略含弧度的曲线,以达到行气贯通、筋脉相连的效果。

861504a089b2421a5befed0a8c00f974.jpg

四、变顺为逆

为了行笔便利,改变楷书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笔顺,变为先下后上、先右后左。

9ecfe72a9f000d8671b8ed36169c94bc.jpg

五、变断为连

用较快的行笔,把楷书中互不相连的笔画,用牵丝钩挑连接起来,加强点画呼应,使之更有节奏感。

1、点与点相连。

ca5cf0b142ff3edcc02e9f7f9a87d603.jpg

2、横与竖相连。

74b16e68228fa0c070ac1fd3dab7a433.jpg

3、撇与捺相连。

0ef926587ad7e0a89efa76948c6d226a.jpg

4、撇与横相连。

2ade172873c2e9c23c4fb2ffcaf66246.jpg

5、点与撇相连。

18c6e8abdde0727c5e712fe94fbecb1a.jpg

6、钩与挑相连。

8e55cb65fcbd5b0ac2163628be5a5b15.jpg

六、变同为异

对一篇作品中相同的字,使用不同的笔法予以区别,使行书章法更加灵活生动,多姿多彩。

1、笔锋变化,综合运用出与回、露与藏、中与侧等各种笔锋。

e474b048f8b25c84e2514ec657ed430b.jpg

835d874de017bc128f42726d6af19c71.jpg

c5046267bd9deaea7e398ba37cbd04dd.jpg

2、笔画省减,将复杂笔画简单化、线条化。

dde1d502cf719ddc4df411e710853851.jpg

3、形位变化,从方形到纵长形,从方形到圆形。

98001559f191a96a8104ee4d4cb09323.jpg

4、书体假借,在行书作品中,参以楷法、草法,使章法充满变化。

520ad88658e89c3df187015ea4c5456d.jpg

杨可 发表于 2025-6-28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书笔法六变刍议》

拜读阁下论行书用笔之文,深觉慧眼独具。康南海讥京中名士"不解使转顿挫",实点破行书三昧。老朽不揣浅陋,试就"六变"之说稍作申论,以就教于方家。

圆转之变非徒为便捷,实乃气脉贯通之要诀。右军《兰亭序》"永"字右折作圆弧,非但省去提按之劳,更使笔势如溪流绕石,暗合"折钗股"之妙。然需知圆转易流于浮滑,当如怀素《自叙帖》中转笔处皆含屋漏痕之涩势,方得"圆中寓方"之旨。

点画代笔乃行书符号化之表征。米南宫《蜀素帖》"不"字长横化点,非为简省,实取"高空坠石"之势。然点有仰覆向背,如《集王圣教序》中三点水,末点必作啄势,此即卫夫人《笔阵图》"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之遗意。

至若曲直之变,黄山谷《松风阁》长竖多作欹侧,非技法不精,实欲破"算子书"之板滞。考颜鲁公《祭侄稿》"倾"字右竖如万岁枯藤,曲中见直,正是"屋漏痕"法乳。

笔顺逆改尤见书家匠心。王铎临《谢安帖》"女"字先作长点后补短撇,非违古法,乃取"逆入平出"之势。张旭《古诗四帖》更常见倒插笔,然血脉贯通处,反得"飞鸟出林"之趣。

牵丝映带乃行书魂魄所在。苏东坡《黄州寒食帖》"年"字竖钩带出游丝,非刻意炫技,实情绪涌动使然。然需知"带燥方润,将浓遂枯",若如董香光《试笔帖》般过度缠绕,反堕"春蚓秋蛇"之诮。

另补虚实之变为阁下未言及者:行书妙在"行处皆留,留处皆行"。观杨凝式《韭花帖》,笔断意连处似"隔岸观火",实为"计白当黑"之高境。此即包世臣《艺舟双楫》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也。

要之行书六变,非为变而变,实乃"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昔人论书谓"楷如立,行如行",老朽更添一句:"变如呼吸"。不知阁下以为然否?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辰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六日巳時| 2025/7/10/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