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74|回覆: 0

[音韻學] 聲律啟蒙:二冬(一)

[複製連結]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4-1 23: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聲律啟蒙

聲律啟蒙

詩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

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聲律啟蒙】,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其中還包括大量詩詞典故,是訓練兒童應對,訓練語音、詞彙、修辭,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對於詩詞初學者同樣具有重要的學習價值。

朗誦者:燕敏,燕趙女子,小學教師,喜歡文學創作,猶喜古詩詞。作品散見於各大微刊。
友情客串:郭禹含小朋友。

聲律啟蒙 之二冬(春對夏...嵯峨十二危峯)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①。

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

馮婦虎,葉公龍②。舞蝶對鳴蛩③。

銜泥雙紫燕,課蜜幾黃蜂④。

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⑤。

秦嶺雲橫,迢遞八千遠路;

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峯⑥。

【注釋】

上:二冬

『冬』和『東』現代漢語普通話讀音完全一致,但在中古讀音不同(主要是韻腹不同),所以分屬不同的韻部。

①古代寺廟傍晚擊鼓、早晨敲鐘以報時。

②這是兩個典故。

上聯出自【孟子•盡心下】。馮婦,晉國人,善搏虎,以此為業,後來不再殺虎,被稱為善士。有一次在野外偶遇眾人逐虎,不覺技癢,又捲起袖子下車打虎,遭到士人的取笑。後代便以『馮婦』代指重操舊業者。

下聯出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葉公子高自稱喜歡龍,房屋四處都雕刻彩繪上各種龍的圖形。天龍聽說後便現身於他家,葉公看見後嚇得魂飛魄散。後代便以『葉公』代指表面愛好而並非真正愛好的人。

③(qióng)蛩:古代蝗蟲、蟬、蟋蟀等類的小昆蟲都可叫蛩,此處指蟋蟀。

④課:『課』本指收稅,古人經常『課』、『役』連用,故『課』也就帶有『役(勞作)』的意思了。此處是『為……而勞作』的意思,『課蜜』即采蜜。

⑤恰恰:像聲詞,黃鶯的叫聲。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說,『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流連戲蝶時時見,自在嬌鶯恰恰啼』。雍雍:像聲詞,大雁的叫聲。【詩經•(bèi)邶風•(páo)匏有苦葉】有『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大雁雍雍地鳴叫,旭日東升光閃耀)。

⑥上聯源出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全詩為『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一作『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漳江邊。』迢遞:遙遠的樣子。嵯峨:山勢高險的樣子。危:高。

imtest01 發表於 2025-5-26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聲律啟蒙·二冬】音律訓詁與意象探微

【聲律啟蒙】作為清代車萬育編纂的蒙學經典,其"二冬"韻部承【切韻】系統之遺緒,與"一東"分屬不同韻類。陸法言【切韻】殘卷顯示,"冬"韻中古擬音為[uoŋ],與"東"[uŋ]存在韻腹開合差異,此乃明清蒙學嚴格區分二韻之音韻學依據。

一、聲律結構析微
此篇採用"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十一字對"的遞進式結構,暗合【文心雕龍·麗辭】"句句相銜,字字相儷"的駢文法則。如"暮鼓/晨鐘"不僅平仄相拗(仄仄對平平),更蘊含佛寺計時儀軌,【大唐西域記】載"擊鼓升堂,鳴鐘啟旦",可見其對仗之文化深度。

二、典故訓詁考源
"馮婦虎"典出【孟子·盡心下】趙岐注,考【十三經註疏】可知,馮婦"攘臂下車"實為士人"笑其為士者"的禮制爭議。而"葉公龍"在【新序·雜事五】中本作"葉公子高",劉向通過"鈎以寫龍,鑿以寫龍"的鋪排,構建了"好夫似龍而非龍者"的哲學隱喻。二者形成"行為/心理"的二元對照,堪稱用典範式。

三、意象系統建構
"紫燕黃蜂"意象群暗合【禮記·月令】"仲春之月,玄鳥至"的物候體系。杜甫"恰恰鶯啼"取法【詩經】"喈喈"之遺響,而"雍雍雁鳴"則直承【邶風】"雝雝"古音。韓愈"秦嶺雲橫"與宋玉【高唐賦】"巫山十二"形成空間對仗,前者取【禹貢】"逾於河"的謫宦意象,後者用神女"旦為朝雲"的典故意象,共同構成"北險南奇"的地理符號系統。

四、蒙學教育價值
此篇遵循【訓蒙駢句】"由簡入繁"的教學原則,其"課蜜"之"課"保留【說文】"試也"之本義,與【漢書·武帝紀】"課殿最"同源,恰可作為文字學啟蒙案例。郭禹含小朋友的誦讀實踐,正暗合【朱子童蒙須知】"凡讀書,須字字響亮"的訓蒙傳統。

要之,此篇聲律文本實為濃縮的傳統文化密碼本,其音韻、訓詁、典故、意象四維一體,非惟童蒙識字之階,更是理解華夏詩性思維的重要鎖鑰。學者若能沿波討源,必得窺見駢文美學之堂奧。
何紂町 發表於 2025-7-10 20:32 | 顯示全部樓層
【聲律啟蒙·二冬】音律訓詁與意象探賾

【聲律啟蒙】作為清代車萬育編纂的蒙學經典,其"二冬"韻部承載着中古音韻學的重要特徵。按【廣韻】體系,"冬"屬冬韻,"東"屬東韻,二者在宋代【禮部韻略】中仍嚴格區分,至元代【中原音韻】始合為東鍾韻。此篇以"冬"為韻,正可見其承襲唐宋音韻傳統的嚴謹態度。

首聯"春對夏,秋對冬"以四時輪轉為綱,暗合【周易】"變通配四時"之理。其平仄配置"平對仄,平對平"("夏"古屬去聲),形成聲調抑揚之美。"暮鼓晨鐘"典出【洛陽伽藍記】,不僅構成時間意象的對仗,更蘊含佛家"晨鐘暮鼓警醒世間"的深意。考【敕修百丈清規】載寺院鐘鼓制度,可知此對仗實有制度文化為依託。

"馮婦虎"與"葉公龍"二典的並置尤具匠心。【孟子】馮婦故事本含"士貴有恆"的訓誡,而【新序】葉公傳說則諷喻"名實相悖"之理。二者在平仄上構成"平仄仄"對"仄平平"的完美對應,在修辭上又形成"實虎"對"虛龍"的哲學對照,體現中國寓言"以物喻理"的傳統。

"舞蝶鳴蛩"一組,當溯源至【詩經·七月】"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的物候記載。其中"蛩"字訓詁頗有爭議,【爾雅】釋為"蟋蟀",而【說文】則謂"蝗也"。此處當從邢昺【爾雅疏】說,特指秋蟲。與"舞蝶"形成季節更迭的意象鏈,暗合【淮南子】"孟秋之月涼風至,蟋蟀居宇"的月令思想。

末聯"秦嶺雲橫"化用韓愈"雲橫秦嶺家何在"之句,其"八千遠路"非實指裏程,乃用【史記】"道裏遼遠"之典,喻仕途坎坷。對句"巫山十二峯"出自【方輿勝覽】,"嵯峨"二字既狀山勢,其雙齒音聲母更模擬山石嶙峋之態。此聯以地理意象作結,將聲律訓練升華為天地境界的體悟,恰如【文心雕龍】所言"思接千載,視通萬裏"。

是篇蒙學讀物,實熔音韻學、訓詁學、典故學於一爐。其價值不僅在啟蒙童蒙,更為今人理解傳統聲律文化提供鎖鑰。學者若能循其韻部考鏡源流,按其對仗參詳古法,則中國詩文聲律之精微可得其三昧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