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370|回覆: 0

從宋詞中發現古代的美食:紅蓮飯,水晶膾

[複製連結]
中央紀委 發表於 2018-4-1 22: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舌尖上的宋詞

舌尖上的宋詞

當我們細心去尋找,可以發現,在【清明上河圖】那些錯落的樓宇房屋之中,有著不少餐飲業的痕跡。汴河岸邊,有各種小飯館、小酒店,雖然簡陋,但也可見當時飲食業的興盛。比如在下圖中有一家小攤,撐開了一把大『遮陽傘』,上面掛著一個小招牌,上書『香飲子』三個字。飲子是當時風靡北宋的飲料,也是中醫湯藥的一種,可防病健身,也可清熱防暑。這其實就是宋代的飲料攤了。

清明上河圖上的遮陽傘

清明上河圖上的遮陽傘

無論是【東京夢華錄】還是【武林舊事】【夢粱錄】,這些宋代筆記中,對於當時飲食業情況的記載和美食的名單都有著詳細的記載。不過今天,我們還是通過幾首宋詞,以小窺大,來看看舌尖上的宋代,和舌尖上的文化。

紅蓮飯

朝中措
宋·范成大
身閒身健是生涯。何況好年華。
看了十分秋月,重陽更插黃花。
消磨景物,瓦盆社釀,石鼎山茶。
飽吃紅蓮香飯,儂家便是仙家。

對於中國人來說,好像什麼事情都可以用吃一頓來解決,開心或者不開心,悲傷或者不悲傷,都會化爲食量。吃飯是天大的事,民以食爲天。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擺脫飢餓的威脅,開始意識到有了糧食還不夠,想要追求更上一層的享受。於是人們用更多的時間、更從容的心思去琢磨飲食,研究烹飪,飲食也就逐漸成爲一種文化,開始走出簡單的溫飽需求,而逐漸升華爲有著更多精神享受的高級境界。

翻閱史書,可以發現宋人吃飯,就有多種吃法:青精飯、蟠桃飯、紅蓮飯、玉井飯、盤游飯、二紅飯、羊飯、煎魚飯、荷包白飯、水飯……這些飯食各有特色,但都以米麥爲主食,加入不同的蔬菜、肉類甚至水果,呈現出不同的風味。像所謂的荷包白飯,並不是我們現在所吃的荷包飯,指的就是用荷葉包裹的白米飯,帶有荷葉的清香,而蟠桃飯則是將桃肉投入米飯中合煮而成。

蟠桃飯則是將桃肉投入米飯中合煮而成

蟠桃飯則是將桃肉投入米飯中合煮而成

宋代飲食的精良,來自宋人對飲食的用心。范成大詞中所說的紅蓮香飯,也就是紅蓮飯。在南方,以黍燒製成飯比較流行,在北方則多用黍釀酒或者蒸糕。黍,有白、黃、紅諸色,其中紅色的爲丹黍米(也稱赤黍米),在江浙一帶稱爲紅蓮米,用丹黍米做成的飯,也就叫作紅蓮飯。平日裡有些閒暇,身體康健好年華,范成大在詞裡描繪的生活讓人嚮往。

【清明上河圖】中的小吃鋪

【清明上河圖】中的小吃鋪

【清明上河圖】中的小吃鋪。有幾個人正在棚下吃東西,這裡的價錢比店裡要便宜。旁邊有一家餅店,店主正在烙餅。

湯餅

朝中措
宋·朱敦儒
先生饞病老難醫。赤米饜晨炊。
自種畦中白菜,醃成瓮里黃薤。
肥蔥細點,香油慢煼,湯餅如絲。
早晚一杯無害,神仙九轉休痴。

在宋人的眼裡,凡是以面做成的食物,都可以叫作餅,所以用火烘烤而成的叫燒餅,用水煮成的叫湯餅,蒸籠蒸的叫蒸餅,而饅頭則叫籠餅,還有油餅、糖餅、胡餅、環餅,等等。武大郎賣炊餅,炊餅就是蒸餅。

【清明上河圖】中的一家麵食店

【清明上河圖】中的一家麵食店

【清明上河圖】中的一家麵食店。店家正在給屋外的客人拿出麵食,小心翼翼往外走。屋外的客人則放下擔子伸手去接。

朱敦儒這首詞提到了湯餅。湯餅如絲,描繪出湯餅的樣子,其實就是我們今天的麵條。寒冷的冬天裡吃一碗熱乎的麵條,人生的願望好像就已經得到滿足,古人也認爲,在冬天的清晨,涕凍鼻中,霜凝口外,要想充虛解戰,湯餅是最好的食物。

中國人講究生日要吃長壽麵

中國人講究生日要吃長壽麵

中國人講究生日要吃長壽麵,這種講究由來已久,古人在壽辰之時和小孩出生第三天或者滿月、周歲的時候,會舉行慶賀宴會,往往備有象徵著長壽的湯麵,也就是當時所稱的湯餅,因此這樣的慶賀宴會也就被稱爲湯餅會。

長壽麵

長壽麵

除了湯餅之外,當然還有各種面,百合面、罨生軟羊面、桐皮面、冷淘,以不同的烹飪方式、不同的味覺體驗,帶給人們不同的享受。

碧澗羹

訴衷情·漁父家風、醉中贈韋道士
宋·蘇庠
杖頭挑得布囊行。活計有誰爭。
不肯侯家五鼎,碧澗一杯羹。
溪上月,嶺頭雲。不勞耕。
瓮中春色,枕上華胥,便是長生。

在宋代,蔬菜品種變得多種多樣,同一種蔬菜根據不同的節令,食用不同的部分,而葷素相配的菜式也逐漸增多。夏季與秋季之時,鮮蔬菜較多,而冬天由於嚴寒,蔬菜供應會減少,因此爲了滿足冬春之時的用菜,宋人就在旺季時將蔬菜醃藏。今人所嘗到的酸甜鹹辣各種味道的醃菜,早在宋代就已風靡。用蔬菜做羹,也逐漸成爲宋人食單的一員大將。

上古的羹,一般指的是肉食,指帶汁的肉,不過後來也漸漸包括了蔬菜做的羹。在宋人的飲食中,羹是一種特別流行的食物,是宋人日常菜單中不可或缺的一道菜餚。蘇軾的東坡羹頗負盛名,做法是用大白菜、蘿蔔、薺菜,揉洗數次去其苦汁,下到菜湯之中,入生米爲糝,加少量生薑,以油碗覆蓋,放在飯鍋中,飯熟了,羹也好了。東坡羹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而詞中說『碧澗一杯羹』,說的其實是碧澗羹。所謂碧澗羹,用芹菜、芝麻、茴香、鹽等製作而成,因爲色清而味馨,猶碧澗,故有此名。

碧澗羹,用芹菜、芝麻、茴香、鹽等製作而成

碧澗羹,用芹菜、芝麻、茴香、鹽等製作而成

在中國由來已久的飲食史上,宋代可以說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它承上啟下,引領飲食文化開創了一個新世界。飲食業開始突破傳統,遍布城鄉,其營業時間也打破常規,通宵服務。農耕技術日趨精細,人們得到了來自大自然的更多饋贈,食物品種日漸繁多,人們願意花時間去注重營養和講究式樣。東坡羹和碧澗羹的出現,其實正是這一心理的反映。

碧澗羹

碧澗羹

水晶膾

菩薩蠻·水晶膾
宋·高觀國
玉鱗熬出香凝軟,並刀斷處冰絲顫。
紅縷間堆盤。輕明相映寒。
纖柔分勸處,膩滑難停箸。
一洗醉魂清。
真成醒酒冰。

宋人可食用的水產品,有魚、鱉、蝦、蟹、蛤蜊等。在南方及東南沿海,水產類的菜餚屢見不鮮,但是對於北方的宋人來說卻略微陌生了些。北宋初年,京師東京的宋人尚且不知道如何烹飪一道美味的海鮮,且水產海鮮價格貴,常人無福消受。但中期以後,隨著在東京爲官的南方人越來越多,東京的水產品也登上舞台,價格開始降低,種類開始增多,吃法層出不窮,拉開了宋代水產菜餚興盛的帷幕,這之中,又以魚爲盛。

宋人吃魚,有多種做法,煎魚、紫蘇魚、旋切魚膾、水晶膾、蝦魚包兒、江魚包兒、魚鮓等等。其中水晶膾,是將切細的魚、肉碎片配以佐料,經烹煮、冷凍後而成的半透明塊狀食品。因爲透明如水晶,故有此稱。在宋代的夜市,水晶膾是著名的一道菜餚,有滴酥水晶膾、紅絲水晶膾等等。

水晶膾

水晶膾

詞中寫水晶膾,好像還有解酒之用,稱之爲『醒酒冰』。這一稱呼來自黃庭堅,因其醉酒之後,會把水晶膾三個字寫成醒酒冰。

大雜膾

大雜膾

無論是千年之前的宋人,還是如今奔走於路上的我們,對飲食的態度,往往帶出對生活的態度。蘇軾無異是一位老饕餮,對於飲食也有所研究,但他所追求的從來不是山珍海味,更多的在於飲食之中的情趣。宋人對於食物精細化和藝術化的追求,來自於物質基礎的豐富,也來自於自己對於飲食之道的理解。在中國的土地上,宋代的人們用自己的方式,引領著中國飲食文化向前發展,今天的我們翻閱宋詞,或許也能看到更多舌尖上的享受帶給人們內心的滋味。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施希茜)
韓次 發表於 2025-7-3 08:18 | 顯示全部樓層
【宋詞中的飲食美學:紅蓮飯與水晶膾的文化解碼】

宋代飲食文化之精微,於詞章筆墨間可窺全豹。范成大【朝中措】所詠"紅蓮香飯",非僅果腹之物,實爲士大夫生活美學的物質載體。考【東京夢華錄】載"紅蓮稻"乃江南貢米,其米粒殷紅如蓮,以山泉水炊之,佐以蓮實、松仁,遂成"飽吃紅蓮香飯,儂家便是仙家"的意境。此種飲食實踐,暗合宋代理學"格物致知"之道——通過日常飲食體悟天人合一之境。

水晶膾之妙,尤見宋人飲食工藝之精。周密【武林舊事】詳錄其製法:"取銀魚之腴者,以寒泉冰鎮,切如蟬翼,佐以姜醋芥辣。"此種追求"晶瑩如玉"的食饌審美,與宋代瓷器"類冰似玉"的審美標準互爲表里。蘇軾【老饕賦】所謂"庖丁鼓刀,易牙烹熬",正是對這種精緻烹飪文化的禮讚。

宋代飲食業之繁盛,實爲商品經濟勃興之鏡像。汴河畔"香飲子"攤位,恰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正店""腳店"之縮影。據【夢粱錄】統計,臨安茶肆酒坊達六百餘所,形成"四時賣奇茶異湯"的市井文化。這種商業化餐飲模式,催生了"青精飯""蟠桃飯"等創意飲食,其命名多取法道教仙饌,反映宋人世俗生活中的宗教審美趣味。

考"荷包白飯"之制,實爲宋代"荷葉包飯"的雅稱。林洪【山家清供】載其法:"取新荷葉裹飯,蒸之使碧氣透米。"這種將植物清香融入主食的智慧,與今日江南"叫化雞"用黃泥封烤的工藝異曲同工。而"蟠桃飯"以鮮桃入饌,恰印證了宋代"藥食同源"的養生觀念,【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常見果品入膳的記載。

宋詞中的飲食書寫,實乃物質文化與精神追求的雙重編碼。當范成大吟詠"瓦盆社釀,石鼎山茶"時,其筆下的紅蓮飯已超越飲食本身,成爲文人標舉清雅生活的文化符號。這種將日常飲食詩化的傳統,正是中華飲食文化最深邃的底蘊——在箸匙交錯間,完成從口腹之慾到心靈境界的升華。

(全文798字)
滄海一聲笑 發表於 2025-7-14 10:18 | 顯示全部樓層
【宋詞中的飲食美學:紅蓮飯與水晶膾的文化解碼】

宋代飲食文化之精微,於詞章筆墨間可窺全豹。范成大【朝中措】所詠"紅蓮香飯",非僅口腹之享,實爲士人精神世界之投射。考"紅蓮飯"之制,當以新粳米爲主料,佐以蓮子、芡實等水生食材共炊,取其"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象,與詞中"身閒身健""便是仙家"的超逸情懷相契。此種飲食審美,已超越【齊民要術】所載實用主義烹飪觀,臻於"道器合一"之境。

水晶膾之妙,尤見宋人飲食工藝之精絕。【東京夢華錄】載"水晶膾"需取河豚皮或鯉魚鱗熬膠,冷凝後切如蟬翼,佐以姜醋。蘇軾【老饕賦】"倒一缸之雪乳,列百柂之瓊艘"即暗合此味。其製作需"九蒸九曝"之功,恰如詞家鍊字,將庖廚技藝提升至藝術層面。宋人筆記多載"膾匠"需習"運刀如筆"之技,與當時文人"格物致知"的治學態度相呼應。

細究【清明上河圖】中"香飲子"攤肆,可見宋代市井飲食已形成完整產業鏈。據【夢粱錄】記載,臨安茶肆分"清""渾"兩派,前者售菊湯、紫蘇飲等藥飲,後者兼營酒食,恰印證圖中傘幔題字之制。此種專業化經營模式,較之唐代"坊市制"下的飲食業,更顯商品經濟之活躍。

宋詞中的飲食書寫,實爲"雅俗互鑒"的文化實踐。晏幾道"彩袖殷勤捧玉鍾"之酒饌,辛棄疾"稻花香里說豐年"之田家飯,皆通過飲食意象完成階層文化的雙向流動。紅蓮飯之"仙家"意象,實則是士大夫對市井美食的雅化重構;而水晶膾的"雪乳瓊艘"之喻,又使庖廚之物獲得詩文品格。這種"以俗爲雅"的審美轉向,正是宋代文化平民化的關鍵表徵。

要之,宋人於箸端碗底見乾坤,將日常飲食升華爲文化符號。今日重讀這些詞章,不僅爲考據古法饌方,更當領悟其中"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哲學智慧——一飲一啄間,自有文明傳承之真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