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16|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楷书主笔规律·主次分明,更具魅力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3-3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他笔画皆为从属笔画。从属笔画应让位于主笔,不可喧宾夺主,所以写主笔时应张扬放开,写从笔时应抑制收缩。这就是主笔优先规律。

一、主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1、长横作地载时多与短横组合,要把握长细短粗、长俯短仰的特点;长横右端不可过长,且须下压,以保证整字的重心平稳;

16cc67be2cba031b4364b28f88b1c5fe.jpg

2、长横做天覆时,要写得比竖细;下部笔画与其相接时要用虚接法;

c2046b684624efd2456eb8625b3a7453.jpg

3、长横做腰时,要写得比竖细;除“七”字长横取斜势之外,其它长横应收笔下压以保证整字的平衡。

73fd21d1cbea34d45f282234dd0a226d.jpg

二、以悬针竖为主笔的组合

1、悬针竖相当于大厦的顶梁柱,与长横(相当于大厦的横梁)搭配时要写得比横粗,这样才觉得大厦很稳固。

2、有悬针竖的字,悬针竖都是最后写。所以“车、军”等字先写竖后写横是不符合笔顺规律的。

2405b07785356592ed0e37a4ce091e0c.jpg

三、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

1、斜捺与撇的交叉组合:以“义”为典型字的系列。捺的出笔同撇一样粗;捺上的横写成短横,撇写成弯撇并左让以突出主笔捺;

5ca23b3408da2d1eece37ef55c978c97.jpg

2、斜捺与撇的相接组合:撇要用竖弯撇,不可写成长斜撇或竖撇(这些笔画的不同见下图)

ad171149750ee76ac1235590110f21c8.jpg

否则难以表现捺主撇从的关系;捺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欧体字;在颜柳中可写成长横,但要斜——左低右高,不能写平;而且要写在方格的偏左位置而非正中;撇捺是实接关系,不是虚接关系。实际在写时是交叉关系,即捺起笔在撇之左,横之中,由于横掩盖了捺的起笔,所以看起来像实接关系。

0b61ca7620570a4a609a7610d4dc55be.jpg

3、交点偏左。为突出主笔捺,让出捺的足够空间,撇捺的交叉点不要放在格子正中,而应偏左,具体方法是写撇时起笔略向左移。所以“文”“父”“丈”等字的撇起笔都应偏左,而不是与捺起笔对称。

efff95579f0f170f8186116356178c29.jpg

四、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横折钩有两种,一种是横长折短式,另一种是横短折长式。

1、以横长折短式横折钩为主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与撇搭配时,撇不可过长,撇收笔一般高于钩的最低点;撇与钩基本保持平行;钩内其它部首应偏左偏外,不能放在钩内。

445c921761bcad1b25c7cfce7c61b220.jpg

2、横长折短式横折钩和横短折长式横折钩用在口字框中,应注意:扁口框应上宽下窄,长口框应上下等宽;封口横末端架在钩上,但不相连,故折钩应长于左竖;扁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左,长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上;框内如有捺画,应写成反捺。

743cb2f3dda0ce9ce1ee169980b2d8f2.jpg

为人处事,时时都要掌握主次分明,摆好位置。书法也一样。主笔是骨,附笔是肉。主笔突出了,同时也带出了附笔的娟秀。

cqyanxiaobo 发表于 2025-7-12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楷书主笔规律刍议》

休竹客君所论楷书主笔规律,诚为书学要义。主宾之辨,实乃结字根本,今试就所述补益三端,以申其义。

一、主笔之"势"与"质"的辩证
凡主笔者,非独形长,更贵气厚。如长横作地载时,非但求"长细短粗"之形,更须得"千里阵云"之势。颜鲁公《多宝塔》中"三"字,上横仰而下横俯,中横最细而气脉贯通,此乃"形细质厚"之典范。至于悬针竖,非徒粗于横画,当如"万岁枯藤",虽瘦劲而内含韧劲,此卫夫人《笔阵图》所谓"竖如深林之乔木"是也。

二、主从关系的动态平衡
主笔优先非谓从笔可废。如"义"字捺画,需左撇谦抑而后捺笔纵放,然撇之弯弧正如张弓蓄力,无此则捺失其势。米南宫《蜀素帖》中"人"字,撇捺交接处若即若离,主从相生,方成妙趣。至于"交点偏左"之法,实源于隶书"波磔分背"之理,汉《乙瑛碑》"大"字已见其端倪。

三、主笔定位的文化内涵
主笔之设,合于"中庸"之道。如长横居腰者,当如君子佩玉,下垂三分以镇浮嚣。欧阳询《九成宫》"安"字宝盖,左低右高而不失平衡,恰合"礼之用,和为贵"之旨。柳公权《玄秘塔》"七"字斜横,取险绝而归平正,此乃"执两用中"之妙。

结语:主笔规律非机械教条,实为"理一分殊"之体现。习书者当于《永字八法》中悟主宾之序,在《间架结构》里参揖让之仪,方能得楷法真谛。至于具体字例分析,可参详清人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与君所论颇可互证。
dunbar 发表于 2025-7-20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楷书主笔规律刍议》

休竹客君所论楷书主笔规律,诚为书学要义。主宾之辨,实乃结字根本,今试就所述补益数端,以就教于方家。

一、主笔之"势"与"质"的辩证
长横作地载时,除"长细短粗"之形,更需注意笔势贯通。欧阳询《三十六法》云"排叠"者,正谓此也。天覆式长横与下部虚接,当如屋宇覆椽,颜鲁公《多宝塔》"宇"字可证。至若腰横取势,除"七"字特例外,柳公权《玄秘塔》中"直"字腰横斜度控制,尤见匠心。

二、悬针竖的力学表现
悬针竖如栋梁之喻甚当。然考诸唐楷,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竖画多取"屋漏痕"笔意,中段微凸,此即董其昌所谓"垂露不露"之妙。至于笔顺问题,《玉堂禁经》明载"竖画三势",先横后竖乃通行法则,此说可补车、军等字例证。

三、捺画主从的审美维度
斜捺为主时,其与撇画的角度关系至关重要。智永《真草千字文》中"文"字撇捺开张度恰成黄金比例。颜体捺画起笔多藏锋蓄势,如《颜勤礼碑》"之"字,横画斜度约15度,正合"左低右高"之论。而"交点偏左"之法,实源于王羲之《笔势论》"分间布白"之要义。

四、主笔规律的延伸思考
1. 主笔决定字势走向:如《九成宫》"武"字斜钩主笔,全字皆随其势
2. 时代风格差异:北魏碑版主笔多外拓,唐楷主笔多内擫
3. 材质影响:简牍书法因竹木纹理,主笔多顺纹而行

结语:主笔规律非僵化教条,实为动态平衡。张怀瓘《书断》云"纤微向背,毫发死生",正是主从笔画相互成就的至高境界。习书者当于碑帖中细参主宾之妙,方得真诠。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