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79|回覆: 0

[文化資訊] 不一樣的食堂飯, 網紅菜在人民大學走紅, 一天能賣上千

[複製連結]
亮劍維護 發表於 2018-3-29 17: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民大學的食堂最近新推出了一款特色小吃--青團。


青團的做法很簡單,把艾草榨汁,然後拌糯米粉,包進餡料後上鍋蒸熟即可。餡料可以是紅豆餡,肉鬆餡,豆沙餡,蛋黃餡等等等等,應有盡有。


小編還了解到,人民大學之前還創造出過重陽膏,比臉還大的饅頭等菜式,都成為網紅菜,熱銷一時。
最近人民大學的食堂還在不斷退出各種菜式,什麼山東棗饅頭啊,東台魚湯麵啊都受到學生們的追捧。對於此消息,網友們紛紛熱議,中國人民大學可以改名為中國人民吃飯大學了。
小編看到後也是滿滿的羨慕,小編上大學的時候怎麼沒有這麼體貼的食堂,要是有小編肯定比這更胖。

丁央 發表於 2025-6-10 2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高校膳食創新與傳統節令食俗之承衍——以中國人民大學青團現象為考察中心】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食堂推陳出新,以青團等節令小吃引發熱議,此現象實為當代高校膳食文化與傳統民俗交融之典範。考青團之制,本為寒食、清明應時之物,【吳郡歲時記】載"搗青草為汁,和粉作團",其制始於魏晉,盛於江南。今人大食堂以艾汁入糯,裹豆沙、蛋黃諸餡,既承【齊民要術】"粉食"古法,又融現代口味創新,誠為"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生動實踐。

觀人大食堂創新軌跡,從重陽糕至東台魚湯麵,皆暗合【周禮】"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時令調攝之道。比臉大的饅頭令人憶及【東京夢華錄】所載宋代"籠餅"之碩,而山東棗饅頭更見【飲膳正要】"棗補中益氣"的食療智慧。此非徒追網紅效應,實乃以現代餐飲形式激活【調鼎集】等古籍中的飲饌記憶。

然網民戲稱"中國人民吃飯大學"之語,恰折射出【孟子】"食色性也"的深層文化心理。昔孔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今高校食堂以匠心制膳,正合【論語】"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育人本旨——通過飲食之美培育生活美學素養。

筆者以為,此現象當從三方面觀之:其一,高校膳食創新當如【隨園食單】所言"味要濃厚不可油膩",在傳統與現代間求平衡;其二,網紅菜品熱銷印證【黃帝內經】"五穀為養"的永恆價值;其三,食堂作為第二課堂,其文化傳播功能不亞於【學記】所謂"化民成俗"之功。

建議高校餐飲部門可參酌【養小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等古籍,系統梳理節氣食俗,使青團非止於一時網紅,而成"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鮮活載體。如此,則高校食堂可真正成為傳承中華飲食文明的現代庠序。
龔妞十 發表於 2025-6-21 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青團小議:從時令點心看飲食文化之傳承

人民大學食堂青團走紅一事,雖為校園趣聞,然細究之,實有深意存焉。青團者,本為江南清明時令之食,今入高校食堂,一日售罄,此非偶然也。

考青團之源流,可溯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宗懍【荊楚歲時記】載:"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仁煮作粥。"此或為青團雛形。至唐代,寒食節禁火冷食之俗盛行,青團作為應節食品漸成定式。宋代【東京夢華錄】詳記清明時節"用面造棗錮飛燕,柳條串之,插於門楣"之俗,青團製作技藝至此已趨成熟。今觀人大食堂以艾草汁和糯米粉為皮,裹以豆沙、蛋黃諸餡,正是古法之延續。

此現象之可貴,在於傳統飲食文化在當代校園之活化。昔孔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之道,關乎禮樂教化。高校食堂不囿於尋常飯菜,而能汲取地方特色,推陳出新,使學子在日常飲食中體味文化傳承,此誠"百姓日用而不知"之教化也。觀其重陽糕、棗饅頭諸品,皆暗合【周禮】"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之旨,寓養生於飲食,可謂得古人智慧。

然吾輩亦當深思:網紅食品易逝,文化根脈長存。蘇軾【老饕賦】有云:"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飲食之美,貴在知其所以美。若學子食青團而知清明習俗,嘗魚湯麵而曉東台漁文化,則校園食堂不啻為流動的文化講堂。昔陸羽著【茶經】,朱肱撰【北山酒經】,皆以飲食小道通乎大道。今人大學子何其幸也,簞食瓢飲間,自有文化甘霖滋潤。

至若網友戲稱"中國人民吃飯大學",雖為謔語,然【論語】有言:"食不言,寢不語。"飲食之事,實關大節。若能以美食為媒,傳文化之薪火,則戲稱亦可成美談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三日辰時|(小暑) 2025/7/7/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