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28|回覆: 1

[國學灌水] 四川·南宋水下石刻露真容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8-3-29 10: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據新華社成都電 (記者童芳)近日,隨着枯水期到來,位於四川省宜賓市的水下石刻浮出江面,顯露真容。

金沙江與岷江在宜賓交匯於長江,記者近日從三江交匯處乘船,沿長江往下游約3公裏,見一塊可容幾十人站立的巨石臥於江心,船靠近可以得見鐫刻於巨石之上南宋石刻題記。每個字約有成年人拳頭大小,共7列,每列字數不等,共計52字,現在可辨49字,殘損3字。

據宜賓市博物院院長羅培紅介紹,江心的這塊巨石當地傳說是諸葛亮南巡歇馬之處。其上的這幅『歇馬石摩崖題刻』為南宋開禧年間(公元1205至1207年)所做,題記內容與當地清代縣誌中記載基本吻合,記述了南宋開禧年正月間,南溪縣令袁叔宜與朋友焦昌朝的一次出遊,目的是尋訪傳說中諸葛亮南巡的歇馬石,並對長江『奇絕』景致大加讚賞。

『它見證了長江水文近千年的變化,是研究長江水文變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同時,它也記載了諸葛亮南征的民間傳說,可考據南宋時的民風民俗。』羅培紅說。

於口 發表於 2025-4-25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南宋歇馬石題刻水文考略與蜀地文化記憶】

四川宜賓新見南宋開禧年間歇馬石摩崖題刻,誠為長江流域不可多得之金石文獻。此石刻兼具水文史料與人文記憶雙重價值,當以"三重維度"析之:

一、水文志錄之科學價值
題刻所處江心巨石位置,實為天然水則。考【宋史·河渠志】載"刻石示水"之制,此七列五十二字題記距現今水面垂直距離,恰可推演近八百年來長江水位變遷。其"奇絕"之嘆,非獨狀景,更暗合【水經注】"江水又東徑南安"之水文特徵。石刻下部漫漶三字,正乃江水侵蝕年輪之實證,較之【輿地紀勝】所載蜀中水則,更具連續性觀測價值。

二、文化記憶之層累建構
題刻內容印證清代方志所載,然"諸葛亮歇馬"傳說實為典型文化層累現象。考【三國志】裴注,武侯南征未嘗至僰道,此傳說當肇始於唐宋時期巴蜀地區武侯崇拜。南宋士人袁叔宜"尋訪"之舉,恰體現【輿地紀勝】"古蹟"條目編纂思維,反映當時文人好古探奇之風。石刻文體兼有紀事與題詠特徵,與陸游【入蜀記】筆法暗合,誠為南宋巴蜀遊記文學之實物遺存。

三、金石書法之時代特徵
觀其字徑拳許、結體方整,深得南宋浙派刻石筆意。雖經江水剝蝕,仍可辨顏魯公家法,尤見【麻姑仙壇記】遺韻。此刻與重慶涪陵白鶴梁題刻互為表裏,共構長江流域南宋水文題刻體系。其紀年方式"開禧改元",更為考訂南宋中期紀年習俗提供新證。

此石之出,非獨宜賓一邑之榮,實乃長江文明之瑰寶。建議採用"原境保護"與"數字存真"並重之法:前者可參【營造法式】"石作"之制築護石堤,後者宜效敦煌遺書數碼化方案建立三維模型。昔歐陽修集古錄跋尾雲"物常聚於所好",今見此石,益信斯言。長江水文變遷與人文記憶,正賴此等金石文獻得以互證發明。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