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23|回復: 0

[诗词赏析] 每晚品诗|二月春风似剪刀

[複製鏈接]
每晚品诗 發表於 2018-3-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e6539f477018371652e537e47b9ee31.jpg

作者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冰月凝霜 發表於 2025-7-26 03:58 | 顯示全部樓層
《咏柳》意象系统与时空意识析论

贺知章《咏柳》一诗,以二十八言构建起完整的意象系统,其艺术成就体现在三个层面:意象选择的精当性、时空意识的辩证性以及修辞体系的复合性。

一、意象系统的三重结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确立本体意象,以"碧玉"复合意象统摄全篇。考《乐府诗集·清商曲辞》载《碧玉歌》三首,其"碧玉小家女"的典故运用,使柳树意象兼具色彩质感(碧)与人格特质(玉)。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转入动态意象群,"垂"字暗含重力作用,"绿丝绦"则通过丝织品的物理特性(垂坠感、光泽度)强化视觉张力。末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完成意象转换,将实体物象(柳叶)升华为虚体意象(春风),形成由实入虚的审美层次。

二、时空意识的辩证统一
在时间维度上,诗人通过"二月"的特定时令标记,将瞬间春景置于节气循环的大周期中。空间处理则呈现垂直向度:"一树高"的纵向延伸与"万条垂下"的纵向展开形成力学平衡。更值得注意的是"裁"字包含的空间切割意识,春风作为时空综合体,既具时间属性(二月),又具空间塑造力(剪裁),这种时空互渗的表现手法,较之单纯比喻更显深刻。

三、修辞体系的复合运作
全诗运用"隐喻—转喻—拟人"的修辞链:首句以碧玉隐喻柳树,属相似性原则;次句以丝绦转喻柳枝,属邻近性原则;末联通过设问引入拟人化春风,完成从物象到人格的升华。这种修辞演进暗合《文心雕龙·比兴》"拟容取心"之说,表层摹形(柳叶如剪),深层写神(造化之功)。

该诗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剪刀"比喻的新颖性,更在于其构建了一个自足的审美系统。柳树作为中心意象,通过材质类比(碧玉)、形态比拟(丝绦)、成因设问(裁出)的三重演绎,实现了植物审美从形态观察到哲理感悟的升华。这种"物象—意象—意境"的递进模式,正是盛唐绝句"咫尺万里"美学特征的典型体现。
熊委 發表於 2025-7-28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咏柳》意象系统与审美范式析论

贺监此作诚咏物绝句之圭臬,其意象经营之妙,实堪玩味。全诗以"碧玉"为枢机,构建起三重审美维度:首句"碧玉妆成"以矿物喻植物,暗合《周易》"乾为玉为金"的刚健质地,将柔柳赋予玉德之内涵;次句"绿丝绦"复以织物喻自然,形成金生水(玉)、水生木(柳)、木生火(绿)的五行相生意象链。这种喻象转换暗藏《文心雕龙》"拟容取心"之要义。

诗中时空结构尤见匠心。表层面呈现"树高—丝垂—叶细"的垂直空间序列,深层却暗藏"地脉(碧玉)—人巧(妆成)—天工(春风)"的宇宙生成论。末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实化用《周礼》"天有时,地有气"的哲学观,将四时更替具象为造化裁衣的意象。贺知章以"四明狂客"之眼观物,却在狂放中见精微,恰合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旨。

诗中"碧玉"用典尤见功力。除却《碧玉歌》的显性用典,更暗含《诗经·卫风》"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的比德传统。贺监将魏晋"以玉比德"转化为"以玉比形",既承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的审美范式,又开后世"杨柳大堤"的意象先河。其"丝绦"之喻,非独状物工巧,更暗寓《礼记》"蚕事既登,分茧称丝"的农政智慧。

此诗结体之妙,在于问答结构的戏剧性设计。"不知—二月"的设问句式,实脱胎于《楚辞·天问》的宇宙之思,却以唐人特有的明快转出造化玄机。较之李白"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的闺怨笔法,贺监此作更见盛唐气象的雍容。其"剪刀"喻春风,较之温庭筠"剪刀裁破红绡巾"的闺阁趣味,更具天地化育的雄浑气度。

要言之,此诗二十八言中含纳天地人三才之道:碧玉取象地德,春风暗合天时,妆成、裁出彰显人文。贺监以道家庄周"天地大美"的视野,运儒家"比德"的手法,成就此唐诗中的"三绝"——绝妙比喻、绝佳结构、绝代风神。后之学诗者,当于此悟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