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巴碑》研习指要——赵孟頫楷法精微探赜 赵文敏公《胆巴碑》乃元季楷书圭臬,其法度承晋唐正脉而别开生面。今就碑帖临习要诀,分三昧论之: 一、笔法溯本 此碑用笔取法钟王,以「锥画沙」为基,起收处尤见精微。横画多取仰势,竖笔含弩张之劲,如「帝」字长竖,先蓄势而后纵笔,所谓「屋漏痕」意趣自生。转折处外拓内擫兼用,若「國」字右肩,方圆并济,此乃松雪道人融李北海法之明证。习者当以羊毫中锋运笔,务求骨肉匀停。 二、结字玄机 赵体楷书以「平中寓奇」著称,《胆巴碑》结字尤重疏密对比。如「藏」字草头紧缩而「臣」部舒展,「靈」字上部密不透风,下部「巫」字却作开张之势。更须留意字势呼应,通篇「以斜取正」,如「寺」字长撇与右捺形成动态平衡。建议先以九宫格析形,渐至「意在笔先」之境。 三、章法妙谛 全碑七百余字,行气如珍珠贯串。字距疏朗如晨星列汉,行间错落似雁阵惊寒。临写时须把握「横不成列,纵不成行」之理,尤当体会字组节奏,如「大元敕赐」四字,大小错落而气脉相连。可先以铅笔勾画轴线,悟其「形散神聚」之妙。 习书者当知:松雪此碑写于延祐三年(1316),时年六十有三,正是人书俱老之时。其笔底融合二王法度、李邕雄健及自家潇洒,较之早年《妙严寺记》更见醇厚。建议辅以《兰亭十三跋》参悟其书学思想,每日晨课以「永字八法」筑基,暮临原帖三五行,如此积年,必有所得。 昔人云:「学书在法,其妙在人。」习《胆巴碑》者,当透过刀锋见笔锋,更须从端庄楷法中窥得赵氏「以书载道」的文人襟怀。笔墨小道,实通大道,愿与诸君共勉之。 (按:所附图版虽未能详观,然据历代著录,《胆巴碑》墨本现藏故宫博物院,碑石在河北正定隆兴寺,习者可择精印本对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