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57|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被遗忘的明代书法大家

[复制链接]
+
书法孔见 发表于 2018-3-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大家辈出的明朝,有一位杰出的书画大家——莫是龙,他的才情与功力并不在董其昌之下,然而由于未能跻身仕途,政治地位与董玄宰不可同日而语,在书画史上似乎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他是松江画派的第一代画家,董其昌、陈继儒等人则是稍后兴起的人物。可以说莫是龙对松江画派的形成和发展厥功至伟。

9629e4659124e3bbd5073f071431bc77.jpg

513e12372ed74322a8d06b19e5dfca85.jpg

莫是龙(1537-1587)明代画家,得米芾石刻云卿二字,因以为字,后以字行,字云卿,更字廷翰,号秋水,又号后明,华亭人。莫是龙出身仕宦之家,其父莫如忠,嘉靖戊戌(1538)进士,是个学问渊博的人。莫是龙从小就显示超人的感悟能力,相传莫是龙十岁能文,擅长书画。著有诗集《石秀斋集》十卷,《四库总目》又著《画说》,并传于世。书中各条,并见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诸书,文句小有出入。书中论画宗旨倡导南北宗论,褒“文人士大夫画”,主张“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作画祖,其可得乎?”,贬“刻画”和“画史纵横习气”,强调“画家以古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学古人亦需“一变古法”,不能“一与临本同”。这些论点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b39950c7e7f21aa71f380c1babe9b0f9.jpg

董其昌早年拜师莫如忠,在莫家私塾就读,得以结识莫是龙,与他谈书论画,奠定了日后的书画理论基础。董其昌25岁时,观莫是龙作画,“咄咄称赏”(《画禅室随笔》卷二题莫秋水画),他对莫氏父子都颇为赞赏:“始知公(即莫如忠)深于二王,其子云卿亦工书。”(《评法书》)他评价其师莫如忠“似正反奇,超俗即雅”、“人地高华,知希自贵,晋人以外一步不窥”。而对莫是龙的评价同样很高,“风流跌宕,俊爽多姿,酝酿诸家,匠心独妙”、“如五陵豪侠,宝剑金丸,意气自喜”、“游道既广,鉴赏之家无不遍历”。由此可见,莫是龙在书画方面对董其昌的影响不容置疑。

0552348b7dfc07b4b3df26afe49578ee.jpg

然而,莫是龙的仕途却异常坎坷,曾四上京都,其中两次赴考都折戟沉沙,这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万历四年(1576)莫是龙40岁,曾赴京一试,失利后、万历十年(1582)46岁的莫是龙再次赴京,“北试已获隽矣。署榜时失卷,复不遇。”此时,他已经心灰了,说:“两就北闱之试,虽数遇知己者,而文卷误失,辄致遗弃,命运坎坷乃至如此。”这一年的冬天,莫是龙于长安旅邸,秉烛兀坐,对人生作了深刻的思考,写下了《笔尘》。

75d8148825b6a8c6b2f1c9235b16de66.jpg

莫是龙极富文才,诗文皆情辞两美。莫是龙在32岁时便有《莫少江集》问世。当时锡山俞宪为刻《二莫集》,一时传为佳话。35岁曾作《送春赋·并叙》,得到当时文人的激赏。王世贞题曰:“廷韩此赋,可谓文生于性,廷韩此书,可谓笔外有情,令人于翰墨外有章台走马之兴,几欲夺之,抑情而止。”当世王世懋、俞允文、欧大任、皇甫坊、梁辰鱼等均在幅上题跋称赞,也足见莫是龙文才、书艺之高超。

4b51219cddd65059a032732f4c831bc5.jpg

毫不掩饰好恶情感的外露,傲视世俗的各种陈规陋习,率然坦露自己的心胸,这或许是艺术创作最需要的素质。仕途的不幸反而成了莫是龙艺术上的大幸。

2ffabf0b25e33d292c6449101eebb797.jpg

莫是龙的生活是艺术的,其艺术是诗意的。48岁那年十月,与沈周南等文友夜集小雅堂,莫是龙出米元章灵璧石置坐,焚香,各赋诗。诗成之时月满西楼,客人徐步月归。而他仍然独坐煮惠泉边,捡案头书翻检,兴致而书道:“人生各有嗜好,皆痴也。而乐此不为疲。虽我嗤俗子,而俗子得,复嗤我后也。书之以俟达观者定焉。”正是对书画的这份“痴”,这份执著,才使他到达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481b70d5f4a0caf2354c5ce18d8dcba7.jpg

可惜的是,莫是龙正是在这个颠峰状态倏然而逝,年仅五十一岁。“疾革时,尚与友人对奕,已较胜负,收其子,倏然而逝。”他得的可能是心肌梗塞。

d4cdddc9da1c1b1f4c3fd39e458fd91e.jpg

“师匠不古,终乏梯航”,莫是龙的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莫氏父子书法观念的核心:“师古。”可以说莫如忠打破了赵孟自元以来的笼罩以及明中期“吴门书派”对文徵明的盲目崇拜,直接上溯魏晋,寻求古法。其子莫云卿继承了莫如忠直入晋室、上追“二王”的师法观念,但不局限于此,还兼学米芾,注重个人性情的表达,创新求变。“法度既得,任吾心匠,适彼互合,时发新奇。”莫是龙提倡师法古人,掌握法度后,要使“法”为“吾心”用,二者相互融合,方能出“新”“奇”,这便是他书法实践的真实表达。学习古人而不拘泥于古人,正是莫氏父子所提倡的书法创作观念,董其昌的书学理念与其有诸多相似之处。

5cd9d8a222577e032f9fca4b559e0944.jpg

8e6cf3a2dab0b6fd6582882d66e11a37.jpg

3ec7a1f02302f493b3c3ad3239c3842b.jpg

bc686e963dbccf2855e000a19a69d172.jpg

fe9c4a0394e86c18da2b4eedf512e818.jpg

万伸 发表于 2025-7-12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莫是龙在明代书画史中的历史定位与艺术价值》

拜读休竹客先生所论明代书画大家莫是龙事,深觉此议题实为艺术史研究之重要补遗。余不揣谫陋,试从书画艺术本体与历史语境二途,略陈管见。

一、艺术成就之再审视
莫氏书法深得晋唐法乳,尤以行草见长。观其传世《行书诗卷》,用笔取米南宫之"风樯阵马",而结体融二王之遒媚,墨法参董北苑之苍润,确如董其昌所评"酝酿诸家,匠心独妙"。其"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之论,实开文人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论先河。考《画说》诸条,虽与董氏著述相出入,然其南北分宗之说,已具完整理论框架,非简单摹古可比。

二、松江画派奠基之功
莫氏与顾正谊、孙克弘等共创松江画派,其"以古为师,进而师天地"的主张,实为该派理论核心。董其昌《容台集》载其少时"日就莫氏塾",得观云卿作画而"惊为神品"。细较二人画论,董氏"南北宗论"显受莫说启迪,所谓"一变古法"之论,更见承续之迹。然历史吊诡处,恰在于开宗者常隐于继述者光环之下,此艺术史之常态也。

三、历史境遇之省思
莫氏科举失利而艺事精进,恰印证"穷而后工"之艺术规律。明代艺坛"以人重艺"之风盛行,周亮工《书影》即言:"士大夫一入玉堂,笔墨便价增十倍。"莫氏终身布衣,纵有"五陵豪侠"之才,终难逃"知希自贵"之境。然其艺术生命实未因仕途偃蹇而减损,今观上海博物馆藏《山水图》册,渴笔皴擦间犹见其"超俗即雅"的笔墨品格。

要之,莫是龙之价值,正在其"非典型性"——未跻庙堂而艺臻上乘,理论建构早于流派鼎盛,此正可补明代艺术史叙事之缺。今日重审云卿艺术,非为贬董扬莫,实欲还原艺术史多元生态。昔人云"不因人热",莫氏艺术之真价值,终将在祛除历史遮蔽后愈见光辉。

(全文798字,谨呈方家指正)
尚和先生 发表于 2025-7-13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莫是龙在明代书画史中的应然地位》
(文/国学研究者)

休竹客君所论明代莫云卿事,诚为灼见。今试以书画史脉络为经纬,析其艺术价值与历史定位。

一、南北宗论发微与松江派先导
莫氏《画说》所倡"南北宗论",实为晚明文人画理论之枢机。其"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之论,较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更早确立"师古人—师造化—变古法"的三重进阶体系。考莫氏生卒年(1537-1587),其艺术活动早于董其昌(1555-1636)近廿载,松江画派"以书入画""以禅喻画"之特质,实肇端于莫氏。董其昌称其"酝酿诸家,匠心独妙",恰印证莫氏实为理论建构之先行者。

二、书法实践的历史坐标
莫氏书法得米芾"云卿"石刻而悟笔法,其行草书可见三点突破:
1. 结体取米芾之"险绝"而参以二王平和,暗合其父莫如忠"似正反奇"之训
2. 章法突破吴门书派程式,如《石秀斋集》手稿中字组错落如"宝剑金丸"
3. 墨法开董其昌"淡墨"先声,上海博物馆藏《五律诗轴》已见虚实相生之趣

三、仕途困踬与艺术史书写
莫氏四试不第之遭遇,恰成艺术史叙事之反讽。明代"艺以人传"的品评机制中,董其昌以礼部尚书之尊执艺坛牛耳,而布衣莫氏遂遭遮蔽。然考詹景凤《东图玄览》、李日华《味水轩日记》等明人著录,莫氏作品在万历年间仍为鉴藏家所重。其历史境遇,颇类北宋徐熙"野逸"之于黄筌"富贵",实关艺术评价体系中"身份政治"之痼疾。

四、重估与启示
今观莫氏《山水图》(故宫博物院藏),其"以书入画"之笔墨已具董其昌"南北宗"实践雏形。董氏"读万卷书"说实本莫氏,然艺术史叙事常将理论发明权归于位高者,此即福柯所谓"话语权力"之体现。

要之,莫是龙当与陈淳、徐渭同列"晚明书画变革前驱",其价值不在开创性之有无,而在理论实践之完整度。重新发现此类"被遗忘的大师",正是对单一艺术史叙事的必要修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