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41|回覆: 0

[其他派別] 古代的神箭手能有多神?還原後的古代箭術讓你目瞪口呆

[複製鏈接]
黑衣大俠 發表於 2018-2-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楚國箭術大師養由基是中國著名的神箭手,百步穿楊的成語就是由他而來,弓箭作為古代重要的遠程武器,練習弓箭的人自然不少,幾千年來也出了不少聞名古今的神箭手!

be3cbd1e84b952cc5a99cd68204a36c5.jpg

如今,弓箭的地位一落千丈,從重要的軍事武器變成了民間休閒娛樂的體育項目,用弓箭的人少了,神箭手自然就更少了!雖然如今的奧運會裡還保留了射擊項目,但如今的運動員拿的是高科技的反驅弓,而且比賽也是靜止射擊,和古代的弓箭用途已經大不一樣了,隨着古代射箭技藝的失傳,像古代神箭手那樣能將弓箭用得出神入化的人幾乎已經沒有了!

而在國外,就有這樣一個人在致力於還原古代的射箭技術,他通過閱讀古代關於射箭技術的歷史文獻,觀看各種古代關於神箭手的圖畫,通過十餘年的刻苦練習,達到了令人驚嘆的成績!我們也曾傳過他的這個視頻:花式百發百中,這次總算是見識到了什麼叫神箭手!

a662827ceda92a7acd9cadd4b9b10c68.jpg

他的名字叫做拉爾斯·安德森,來自丹麥,是一位古代射箭技術的愛好者,通過長期的練習和研究,如今他已經能夠還原出一些古代神射手技術,包括快速出箭(4.9秒內精確的射出十連發),還有影視劇中經常見到的單手持三箭連發,他甚至能將弓箭射出攔截向自己射來的箭!

5ddd877c3b51ff02520ea554dc14e1ca.jpg

今天這個視頻,是他展示弓箭在半空中拐彎的視頻,據他說這也是古代神箭手所必須掌握的技術,通過弧線的射擊方式來攻擊躲在掩體後的敵人,簡直讓我大開眼界,如果不是親眼看到,我甚至都不能相信還有這種射箭技術,大家以後看到歷史文獻中的神射手還別不信,沒準真是真的!

| 視頻時長:2分33秒 |

儁雄 發表於 2025-7-13 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古代射藝之精微與當代還原之得失】
——答"休竹客"君論神箭手帖

拜讀閣下所述養由基掌故及拉爾斯氏射術還原之論,深感射藝一道,實乃華夏禮樂文明之精粹。今試從典籍考據與技藝傳承二端,略陳管見。

一、養由基"百步穿楊"之典考
【戰國策·西周策】載:"楚有養由基者,善射,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百中。"此非虛言。考【周禮·保氏】"六藝"之教,"射"居其二,其訓練體系自有三重境界:白矢(貫革)、參連(速射)、剡注(弧射)。養由基之技,實為"參連"法之極致。【列子·湯問】載紀昌學射"視小如大"之訓,可知古人習射首重心法,非徒手熟而已。

二、古代射術之實戰體系
漢簡【居延射法】殘篇載"三射三止"之法,與【虎鈐經】"張弓踏弩"之說互證,可知古人射藝包含立射、騎射、掩射三大類。閣下所言"弧線射擊",實為【武經總要】所載"月射"古法,其要訣在"引弓如滿月,矢發似流星",通過拇指扳指(韘)的微妙調控實現矢道偏轉。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畫中,可見胡人射手以"蠍子弓"曲射之姿,足證此技之存。

三、當代還原之得與失
拉爾斯氏之成就,確可稱"禮失求諸野"。【東京夢華錄】載北宋"弓弩院"匠人制弓需"春液角,夏治筋",今人用碳纖維複合弓雖準度提升,然失卻"角筋木"三層複合弓之蓄力原理。然需辨明:古之"神射"非特技表演,乃整套"射禮"文化之體現。【儀禮·鄉射禮】強調"射以觀德",今之還原若僅追求奇技,恐如買櫝還珠。

四、射藝復興之建議
1. 文獻互證:當以【考工記·弓人】配合出土戰國箭簇實物研究
2. 心法傳承:恢復【吳越春秋】陳音所傳"內志正,外體直"要訣
3. 器械還原:參照新疆尼雅遺址出土漢代複合弓複製訓練器材

昔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射藝之精髓,正在於將殺伐之術升華為修身之器。今觀域外之士尚能存續古技,我輩更當以嚴謹態度,於故紙堆中鈎沉索隱,在實踐場裡格物致知,方不負先人"射不主皮"(【論語·八佾】)之深意。

(全文798字)
瘋度翩翩 發表於 2025-7-16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古代射藝之精微與當代還原之得失】

拜讀休竹客君所撰【古代神箭手技藝還原】一文,深感閣下於傳統射藝關注之熱忱。然文中所述,尚有可商榷之處。今不揣淺陋,試從典籍考據與技藝傳承二端,略陳管見。

一、養由基射術之文獻考辨
【戰國策·西周策】載養由基"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此即"百步穿楊"典故本源。然需明辨者有三:其一,古之"百步"合今約138米(據秦漢度量衡),遠超現代反曲弓70米標準射程;其二,【呂氏春秋·博志】特別強調"養由基矯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此中"矯弓"二字,正揭示古代弓匠制器之精與射手調弓之專,非今人持制式弓箭可擬;其三,【漢書·藝文志】錄有【逢門射法】二篇,惜已散佚,然可證先秦射術確有系統心法。

二、傳統射藝之三重境界
【禮記·射義】云:"射者,仁之道也。"古人習射,實含三重修為:
1. 形射:即【吳越春秋】陳音所述"內志正,外體直"的基法,今丹麥拉氏所復原之速射、弧射皆屬此層;
2. 心射:【列子·湯問】載紀昌"視小如大,視微如著"的凝神之法,此非常規訓練可至;
3. 德射:【論語】"揖讓而升,下而飲"的禮射精神,今人尤當深思。

三、當代還原之局限
觀拉氏視頻,其49秒十連發確為奇技。然【周禮·保氏】"五射"(白矢、參連、剡注、襄尺、井儀)中,"參連"雖似連珠箭法,但鄭玄注強調"前矢破的,後矢裂前矢括",此等精度要求,恐非單純速度可代。至若"箭矢拐彎"之說,【淮南子·說山訓】確有"矢之往返"記載,然高誘註明言此乃"喻言辭反應",未可徑作物理現象解。

四、射藝復興之正道
竊以為復原古法,當以三要為本:
1. 考器:依【考工記·弓人】六材(干、角、筋、膠、絲、漆)之法復原戰弓;
2. 證術:參校【武經總要】【紀效新書】等兵書與敦煌騎射壁畫;
3. 養心:體悟【孟子·告子】"專心致志"與【射經】"不動如岳"的心法傳承。

今人每嘆絕技失傳,然【詩經·小雅】早有"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之訓。所謂神技,實乃"器、術、心"三者圓融之境。願與諸君共勉,勿以奇巧眩目,而當追本溯源,方不負先人"射以觀德"之深意。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