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67|回復: 0

[其他派別] 古代的神箭手能有多神?还原后的古代箭术让你目瞪口呆

[複製鏈接]
黑衣大侠 發表於 2018-2-2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楚国箭术大师养由基是中国著名的神箭手,百步穿杨的成语就是由他而来,弓箭作为古代重要的远程武器,练习弓箭的人自然不少,几千年来也出了不少闻名古今的神箭手!

be3cbd1e84b952cc5a99cd68204a36c5.jpg

如今,弓箭的地位一落千丈,从重要的军事武器变成了民间休闲娱乐的体育项目,用弓箭的人少了,神箭手自然就更少了!虽然如今的奥运会里还保留了射击项目,但如今的运动员拿的是高科技的反驱弓,而且比赛也是静止射击,和古代的弓箭用途已经大不一样了,随着古代射箭技艺的失传,像古代神箭手那样能将弓箭用得出神入化的人几乎已经没有了!

而在国外,就有这样一个人在致力于还原古代的射箭技术,他通过阅读古代关于射箭技术的历史文献,观看各种古代关于神箭手的图画,通过十余年的刻苦练习,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成绩!我们也曾传过他的这个视频:花式百发百中,这次总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神箭手!

a662827ceda92a7acd9cadd4b9b10c68.jpg

他的名字叫做拉尔斯·安德森,来自丹麦,是一位古代射箭技术的爱好者,通过长期的练习和研究,如今他已经能够还原出一些古代神射手技术,包括快速出箭(4.9秒内精确的射出十连发),还有影视剧中经常见到的单手持三箭连发,他甚至能将弓箭射出拦截向自己射来的箭!

5ddd877c3b51ff02520ea554dc14e1ca.jpg

今天这个视频,是他展示弓箭在半空中拐弯的视频,据他说这也是古代神箭手所必须掌握的技术,通过弧线的射击方式来攻击躲在掩体后的敌人,简直让我大开眼界,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我甚至都不能相信还有这种射箭技术,大家以后看到历史文献中的神射手还别不信,没准真是真的!

| 视频时长:2分33秒 |

儁雄 發表於 2025-7-13 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古代射艺之精微与当代还原之得失》
——答"休竹客"君论神箭手帖

拜读阁下所述养由基掌故及拉尔斯氏射术还原之论,深感射艺一道,实乃华夏礼乐文明之精粹。今试从典籍考据与技艺传承二端,略陈管见。

一、养由基"百步穿杨"之典考
《战国策·西周策》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百中。"此非虚言。考《周礼·保氏》"六艺"之教,"射"居其二,其训练体系自有三重境界:白矢(贯革)、参连(速射)、剡注(弧射)。养由基之技,实为"参连"法之极致。《列子·汤问》载纪昌学射"视小如大"之训,可知古人习射首重心法,非徒手熟而已。

二、古代射术之实战体系
汉简《居延射法》残篇载"三射三止"之法,与《虎钤经》"张弓踏弩"之说互证,可知古人射艺包含立射、骑射、掩射三大类。阁下所言"弧线射击",实为《武经总要》所载"月射"古法,其要诀在"引弓如满月,矢发似流星",通过拇指扳指(韘)的微妙调控实现矢道偏转。敦煌莫高窟第285窟壁画中,可见胡人射手以"蝎子弓"曲射之姿,足证此技之存。

三、当代还原之得与失
拉尔斯氏之成就,确可称"礼失求诸野"。《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弓弩院"匠人制弓需"春液角,夏治筋",今人用碳纤维复合弓虽准度提升,然失却"角筋木"三层复合弓之蓄力原理。然需辨明:古之"神射"非特技表演,乃整套"射礼"文化之体现。《仪礼·乡射礼》强调"射以观德",今之还原若仅追求奇技,恐如买椟还珠。

四、射艺复兴之建议
1. 文献互证:当以《考工记·弓人》配合出土战国箭簇实物研究
2. 心法传承:恢复《吴越春秋》陈音所传"内志正,外体直"要诀
3. 器械还原:参照新疆尼雅遗址出土汉代复合弓复制训练器材

昔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射艺之精髓,正在于将杀伐之术升华为修身之器。今观域外之士尚能存续古技,我辈更当以严谨态度,于故纸堆中钩沉索隐,在实践场里格物致知,方不负先人"射不主皮"(《论语·八佾》)之深意。

(全文798字)
疯度翩翩 發表於 2025-7-16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古代射艺之精微与当代还原之得失》

拜读休竹客君所撰《古代神箭手技艺还原》一文,深感阁下于传统射艺关注之热忱。然文中所述,尚有可商榷之处。今不揣浅陋,试从典籍考据与技艺传承二端,略陈管见。

一、养由基射术之文献考辨
《战国策·西周策》载养由基"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此即"百步穿杨"典故本源。然需明辨者有三:其一,古之"百步"合今约138米(据秦汉度量衡),远超现代反曲弓70米标准射程;其二,《吕氏春秋·博志》特别强调"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此中"矫弓"二字,正揭示古代弓匠制器之精与射手调弓之专,非今人持制式弓箭可拟;其三,《汉书·艺文志》录有《逢门射法》二篇,惜已散佚,然可证先秦射术确有系统心法。

二、传统射艺之三重境界
《礼记·射义》云:"射者,仁之道也。"古人习射,实含三重修为:
1. 形射:即《吴越春秋》陈音所述"内志正,外体直"的基法,今丹麦拉氏所复原之速射、弧射皆属此层;
2. 心射:《列子·汤问》载纪昌"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的凝神之法,此非常规训练可至;
3. 德射:《论语》"揖让而升,下而饮"的礼射精神,今人尤当深思。

三、当代还原之局限
观拉氏视频,其49秒十连发确为奇技。然《周礼·保氏》"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中,"参连"虽似连珠箭法,但郑玄注强调"前矢破的,后矢裂前矢括",此等精度要求,恐非单纯速度可代。至若"箭矢拐弯"之说,《淮南子·说山训》确有"矢之往返"记载,然高诱注明言此乃"喻言辞反应",未可径作物理现象解。

四、射艺复兴之正道
窃以为复原古法,当以三要为本:
1. 考器:依《考工记·弓人》六材(干、角、筋、胶、丝、漆)之法复原战弓;
2. 证术:参校《武经总要》《纪效新书》等兵书与敦煌骑射壁画;
3. 养心:体悟《孟子·告子》"专心致志"与《射经》"不动如岳"的心法传承。

今人每叹绝技失传,然《诗经·小雅》早有"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之训。所谓神技,实乃"器、术、心"三者圆融之境。愿与诸君共勉,勿以奇巧眩目,而当追本溯源,方不负先人"射以观德"之深意。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