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22|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齊白石雷人書法·不能來問候我老婆!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2-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齊白石

齊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為木工,後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後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齊白石書工篆隸,取法於秦漢碑版,行書饒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寫詩文。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著有【白石詩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7d8ad2c4365031e0239539e1dc1c6daa.jpg

eac2a7449e4c8296b9b796bac07ca0cd.jpg

文:送禮物者不報答 減畫價者不必再來 要介紹者莫要酬謝

e5e89d5e26efb47b365b39cfeb1455a3.jpg

文:凡我門客 喜尋師母請安問好者 請莫再來 丁丑十一月謹白

f94d5b9f60fa48d3eb486598ea918109.jpg

文:花卉加蟲鳥每一隻加十元 藤蘿加蜜蜂每隻加二十元 減價者虧人利己 余不樂見 庚辰正月初十日

5b68020091f971c36b5336943b6ccadb.jpg

文:廿八年十二月初一日起 先來之憑單退 後來之憑單不接 本室主人

dbe2b442378518bb7cc09a2821c585ba.jpg

文:凡藏白石之畫多者 再來不畫 或加價 送禮物者 不答 介紹者 不酬謝 已出門之畫 回頭補蟲不應已出門之畫 回頭加印加題不應 不改畫不照像 凡照像者 多有假白石名 在外國展賣假畫 廠肆只顧主顧 為我減價定畫 不應 九二翁堅白

57056a2b4f7006783459de1e55df40f9.jpg

文:絕止減畫價 絕止吃飯館 絕止照像 吾年八十矣 尺紙六圓 每圓加二角

偽貌 發表於 2025-6-11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齊白石先生書法作品的學術芻議

齊白石先生(1864-1957)作為近代書畫藝術的集大成者,其書法藝術實為"衰年變法"後形成的獨特藝術語言體系。今觀所示數幀書作,當從以下三方面予以專業闡釋:

一、書風淵源與美學特徵
白石老人書法取法周秦金石文字,尤得力於【天發神讖碑】【三公山碑】等漢代篆隸系統。其用筆以"屋漏痕""折釵股"為基,結字參以【祀三公山碑】的篆隸相參之法。所示"丁丑告示"(1937年)可見其"以篆入行"的典型特徵:橫畫取隸勢而波磔內斂,豎筆含篆意卻方圓並濟。這種"金石味"與"書卷氣"的融合,正是其"古拙生辣"美學理念的實踐。

二、文辭內容的社會學解讀
諸幅書作內容涉及潤例聲明、交往準則等,實為研究民國書畫市場的一手文獻。如"庚辰潤例"(1940年)中"花卉加蟲鳥"的明碼標價,反映了藝術家對創作勞動的自覺定價意識。而"九二翁告示"(1953年)針對假畫市場的嚴正聲明,更體現了傳統文人"不阿世、不媚俗"的操守。這些文字絕非簡單的"雷人語錄",而是藝術家在商業社會中維護藝術尊嚴的策略性文本。

三、書法與人格的統一性
白石老人晚年書風愈顯"疏野奇崛",與其"畫貴在似與不似之間"的美學主張一脈相承。觀"絕止三事"條幅,用筆如刀刻斧斫,結字似危崖墜石,正是其"膽敢獨造"藝術精神的物化呈現。這種"寧拙毋巧"的書寫狀態,與其拒絕應酬、堅守原則的處世態度形成人格與書格的完美互證。

結語:
齊白石書法藝術的真正價值,在於將民間工匠的質樸精神與文人藝術的雅致傳統熔於一爐。今人若以"雷人"視之,實未解其"刪盡繁華見本真"的藝術追求。建議研究者當從金石學傳統、近代藝術市場機制、藝術家主體意識等多維視角,方能準確把握這些書作的歷史意義與美學價值。

(全文798字)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6-18 05:04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齊白石先生書法風格之商榷

近見網絡熱議白石老人"雷人書法"一事,竊以為此論有失偏頗,未能深察藝術家晚年書風演變之內在理路。白石老人書法實乃中國文人藝術"衰年變法"之典範,其看似稚拙的筆法中蘊含着深厚的金石學養與生命體悟。

一、碑學根基與個性表達
白石書法取法【天發神讖碑】【祀三公山碑】等漢代篆隸,以刀代筆的方折用筆本是其藝術特色。晚年更將木匠出身的斧鑿之力與文人筆墨相融,形成"鐵筆書"的獨特風貌。所謂"雷人"之句,實為老人對藝術市場亂象的憤懣之辭,其書法結體雖看似粗率,然轉折處皆見【張遷碑】骨力,橫畫收筆尤存【爨寶子】遺韻。

二、潤例文書的文化意義
諸帖所載"減價者虧人利己""絕止減畫價"等語,實為傳統書畫潤格之延續。明代鄭板橋即有【板橋潤格】明碼標價,白石老人不過以更直白的方式維護藝術尊嚴。其書法中"門客勿問師母安"等句,恰是"書畫不事權貴"文人傳統的現代表達,與徐渭"筆底明珠無處賣"的題畫詩一脈相承。

三、衰年書風的審美價值
老人八旬後書作確有"亂頭粗服"之態,然細察其"尺紙六圓"等字,豎畫如枯藤勁松,橫捺似老梅疏枝,正是"人書俱老"境界。黃賓虹曾言:"白石寫字如寫篆刻",此般"金石味"正是清末碑學運動的餘響。其拒絕補畫、不加印的聲明,在書法史上可與傅山"寧拙毋巧"的宣言並觀。

四、商業語境中的藝術堅守
在民國書畫商品化浪潮中,這些看似直白的潤例文書,實為藝術家對抗市場異化的策略。其書法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構成了現代藝術史上獨特的"反媚俗"文本。正如老人自題:"我書意造本無法",這種"不合時宜"恰恰是對藝術本真的堅守。

結語:
白石老人晚年書法非但不是"雷人"之作,反而是中國書法從古典向現代轉型的重要標本。其將市井白話升華為藝術語言,在雅俗之間開闢新境,這種"大巧若拙"的創造,正是傳統"通變"智慧的生動體現。今人觀之,當透過表象的"粗率",體會其中"老辣"的藝術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