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76|回覆: 0

[思維啟發] 重識齊白石讀【人民藝術家齊白石】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7-25 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重識齊白石——讀【人民藝術家齊白石】

20160725_003

20160725_003

【人民藝術家齊白石】 周迅著 中國文聯出版社

一口氣讀完三冊【人民藝術家齊白石】,我內心充盈着溫暖的力量。掩卷後,一個不服老、不畏難的藝術家形象,款款行至眼前:他成就斐然,卻不自滿,活到老學到老,他聽從陳師曾的勸告,實現『衰年變法』,終以詩、書、畫、印『四絕』流芳百世。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了白石老人。

齊白石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史上的豐碑。他的作品雅俗共賞,時代感強,藝術形象深入人心。他極具創新精神,將傳統的文人畫注入新的生命元素,並挖掘深埋在民間和鄉土中的藝術情感,將中國的傳統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峯,他一直被賦予『人民藝術家』的美譽。

【人民藝術家齊白石】詳細回顧了齊白石的一生。從初始的平凡,拜師學木匠,後不斷鑽研,轉益多師,接着學刻印,又學描容,成為民間畫匠,最後拜師胡沁園、王闓運終於走進文人畫行列。這本書不以獵奇吸引眼球,也沒有野史傳說混淆視聽,而是重在還原齊白石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除齊白石外,書中還有幾百個與其有過交集的人物出現,試圖全面展現齊白石的性格和人生脈絡。

書中特別突出了齊白石的性格特點,即一直保有一顆赤子之心,敬畏生命和自然。在齊白石的畫筆下,生活中的每一個物象都有着飽滿的生命。他畫小雞、蟋蟀、蜻蜓、鴿子,既是出於對這些事物的喜愛,同時也有着善待生命、讚揚生命張力的含義。即便是老鼠,在齊白石筆下,也是一種可愛的生靈。畫中,兩隻老鼠偷雞蛋,一隻抱着雞蛋,一隻叼着另一隻的尾巴,那場景竟透露出一股溫情。在齊白石的畫中,充分體現着敬畏生命、尊重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審美和意趣。

這部書最為人稱道的,是其摒棄了傳統的春秋筆法,改用客觀敘述的方式,不對人物妄加評論。傳記作家周迅懷着對齊白石的崇敬之情,潛心創作,歷經十數載,方成此書。書中史料豐富,選用了齊白石每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很多珍貴的文獻資料都是首次公佈,為讀者走進這位人民藝術家的絢麗人生,提供了一個新路徑。

楊垂 發表於 2025-4-24 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重識齊白石:論民間美學與文人精神的辯證統一】

拜讀閣下對【人民藝術家齊白石】的感悟,深以為然。周迅先生此著以史料為經,以藝術為緯,確為近年來齊白石研究之重要文本。今試從文人畫傳統與民間美學的辯證關係,略陳管見。

一、衰年變法:文人畫傳統的突圍
齊白石"衰年變法"之意義,非僅技法革新,實為文人畫精神的重構。陳師曾所勸"畫吾自畫"一語,暗合石濤"我自用我法"之旨。然白石之突破,在於將八大山人的冷逸、徐渭的狂放,與湖南鄉野的蘆蝦、柴耙相熔鑄。其題畫詩"鐵柵三間屋,筆如農器忙"者,正是以文人筆墨為骨,以民間生活為肉。周著特重其五十歲後"五出五歸"的遊歷,恰印證了文人"行萬裏路"傳統與民間採風的結合。

二、赤子之心:生態美學的先聲
閣下所言"敬畏生命"之論,尤具慧眼。白石畫鼠偷蛋、蛙戲蓮葉,非止狀物之工,實含【莊子】"物我為一"的哲學。其【草蟲冊】中,螻蛄觸鬚纖毫畢現,而題"草間偷活"四字,將文人憫世情懷注入微末生靈。此般生態意識,較之西方生態批評理論早發數十年。周著披露的白石日記"觀蟋蟀斗於瓦礫,三日不倦",正是這種審美觀照的鮮活註腳。

三、人民性:藝術史敘事的轉捩
"人民藝術家"之稱謂,需置於20世紀藝術史語境中審視。齊白石由雕花木匠至藝壇宗師,其路徑本身即是對傳統"南北宗論"的消解。周著詳考其與胡沁園、王闓運的師承,亦不避其與毛澤東、周恩來的交往,客觀呈現了文人畫體系與新時代話語的碰撞。書中首次公開的1956年【致周總理書】,可見白石晚年仍堅持"作畫要通身俱是活計"的藝術主張,這種獨立性恰是其人民性的深層根基。

四、傳記書寫的範式意義
周迅先生"述而不作"的筆法,深得【史記】列傳遺韻。其以齊白石【自述】為基,佐以三百餘位相關人物口述,構建起多維度的記憶場域。如記載1922年陳師曾攜白石畫赴日參展一事,既引日人野口米次郎評論,亦錄琉璃廠畫商私語,使歷史情境立體可感。此種"以群像映個體"的寫法,實為當代傳記文學提供新範式。

結語:齊白石藝術生命之長青,正在於打通了"雅"與"俗"的經脈。周著以詳實考據還原此道,而閣下讀後所感"溫暖的力量",恰是藝術穿越時空的永恆價值。倘能再觀白石晚年【牡丹圖】題"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或可更見其文人本色與民間智慧的統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