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日月風雷鏟之武學淵源與器械形制】 (按:觀視頻所示套路演練,乃民間所傳"日月風雷鏟"法。此兵實爲奇門器械之遺緒,今試析其本源流變。) 一、形制考據 此鏟形制暗合【武經總要】所載"月牙鏟"變體,其首部日月雙刃取象陰陽,鏟柄雷紋暗合【考工記】"六齊之法"。考明代茅元儀【武備志】圖錄,此類長兵多用於僧兵破甲,其風槽設計非唯減重,實有破風鳴鏑之效。清季【手臂錄】補遺中"旋風鏟"十二勢,與此套路中"橫掃千軍"一式形神俱肖。 二、技法源流 套路中"托天式"顯見禪門韋陀杵遺意,"迴風舞柳"則化槍法爲鏟法。尤可注意者,"雷部三折"動作分明脫胎於宋代"朴刀鉤鐮術",而"雲鏟"一式與嘉靖年間少林壁畫【緊那羅王演武圖】中器械用法若合符節。此般融匯釋道武學之特徵,恰印證了萬曆年周履靖【夷門廣牘】"奇兵篇"所述"兼收並蓄"之理。 三、文化象徵 日月風雷之命名,實承【周易】"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之旨。鏟刃弧如新月喻坎卦,直鋒似離卦,柄端雷紋應震象,而舞動生風暗合巽義。此四象具足的形制,正是傳統"器以載道"思想的具現。清代武學大家萇乃周在【萇氏武技書】中特別強調:"凡奇門兵,必合天地之數",此鏟實爲典範。 四、存續價值 今觀演練者招式雖稍欠古法之凝重,然"撩鏟截腕""反身劈山"等動作猶存古意。此類民間武藝的活態傳承,恰是【漢書·藝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之遺響。建議習者當參酌【紀效新書·長兵短用說】精要,輔以【耕余剩技】所載勁力法度,庶幾可復現此鏟"剛柔互濟"之本真。 (結語)此日月風雷鏟實爲融合釋道武學、易理象數的活文物,其套路中保存的"倒把換手""旋身絞鏟"等技法,堪稱明清長兵技藝的活化石。若能以科學方法整理研究,或可補傳統器械武學譜系之闕。 ——歲次甲辰仲秋 於金陵武庫舊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