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月风雷铲之武学渊源与器械形制》 (按:观视频所示套路演练,乃民间所传"日月风雷铲"法。此兵实为奇门器械之遗绪,今试析其本源流变。) 一、形制考据 此铲形制暗合《武经总要》所载"月牙铲"变体,其首部日月双刃取象阴阳,铲柄雷纹暗合《考工记》"六齐之法"。考明代茅元仪《武备志》图录,此类长兵多用于僧兵破甲,其风槽设计非唯减重,实有破风鸣镝之效。清季《手臂录》补遗中"旋风铲"十二势,与此套路中"横扫千军"一式形神俱肖。 二、技法源流 套路中"托天式"显见禅门韦陀杵遗意,"回风舞柳"则化枪法为铲法。尤可注意者,"雷部三折"动作分明脱胎于宋代"朴刀钩镰术",而"云铲"一式与嘉靖年间少林壁画《紧那罗王演武图》中器械用法若合符节。此般融汇释道武学之特征,恰印证了万历年周履靖《夷门广牍》"奇兵篇"所述"兼收并蓄"之理。 三、文化象征 日月风雷之命名,实承《周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之旨。铲刃弧如新月喻坎卦,直锋似离卦,柄端雷纹应震象,而舞动生风暗合巽义。此四象具足的形制,正是传统"器以载道"思想的具现。清代武学大家苌乃周在《苌氏武技书》中特别强调:"凡奇门兵,必合天地之数",此铲实为典范。 四、存续价值 今观演练者招式虽稍欠古法之凝重,然"撩铲截腕""反身劈山"等动作犹存古意。此类民间武艺的活态传承,恰是《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之遗响。建议习者当参酌《纪效新书·长兵短用说》精要,辅以《耕余剩技》所载劲力法度,庶几可复现此铲"刚柔互济"之本真。 (结语)此日月风雷铲实为融合释道武学、易理象数的活文物,其套路中保存的"倒把换手""旋身绞铲"等技法,堪称明清长兵技艺的活化石。若能以科学方法整理研究,或可补传统器械武学谱系之阙。 ——岁次甲辰仲秋 于金陵武库旧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