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15|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毛主席楷書【離騷】!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毛澤東楷書

7d519da40339aeacff889e463d8bac6a.jpg

在武漢的東湖磨山,有一塊特別的石刻——毛澤東楷書【離騷】。據說,這是毛澤東一生中現存能見到的不多的楷書作品之一。

還有一件是【商鞅徙木立信論】。

毛澤東楷書【離騷】

毛澤東楷書【離騷】,是他就讀於湖南第一師範時的作品。書法工整,有入木三分之感。楷書中暗藏隸書的痕跡。非常難得。

6f2298fa4754bba3c4a1c84f04c33a45.jpg
dba02841f26401819371fcdf839778d1.jpg

毛澤東小楷書【離騷】墨跡 1913年

c8e5afbd1a8e84e75418271799a6177c.jpg
c9e4fbf774dd26eee3563d386fe7862d.jpg
d203a218a241a2ab8c8cdf509596d29b.jpg
dd389046a22f9ab98b8dc8e6aa712d9a.jpg
69fb7c03e232063c39fc515ec19b7c3e.jpg

毛主席早年曾說『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所以,毛早期書法以曾國藩的字爲底子。毛主席書信手跡以及建國前指揮戰爭的電文手稿即足證此論。

毛澤東逝世之前,秘書曾問及書法師從,毛以硬筆手書『黃魯直』三字。毛體書法結構布局的右欹錯落穿插正乃深會山谷之意。建國後,毛澤東一度時期研習羲獻旭素,書風已有遷變,應是熔冶曾文正黃山谷羲獻旭素爲一爐之後的面貌。但毛澤東的書法仍以氣勢宏偉勝人。

3c8cba443eafc541f11bf38aa96345aa.jpg

此碑所刻爲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的楷書,一筆一畫,一絲不苟。毛澤東終生喜愛屈原的【離騷】和以【離騷】爲主的【楚辭】,對屈原的偉大愛國精神和天才的文學創作給予極高的評價說:『屈原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無論在國內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他評價屈原是繼【詩經】之後『首屈一指』、『第一位有創作個性的詩人』。

毛澤東行書【離騷】:

7f3a77a699d24f58504cdaaab70cc1e3.jpg
d04e5cb4b22cc51d67eef1bf6e5bbc80.jpg
fec0a56a67d596ffb936c3a7c75ac64b.jpg
7aa556a81cacafda544a3cfbdfc6321f.jpg

毛澤東對【離騷】中抒發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和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非常推崇。毛澤東既敬慕屈原其人,又崇尚屈原的作品。1913年春,年僅20歲的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1914年2月與一師合併)求學期間,主要閱讀了屈原的【離騷】等詩篇,在其共有47頁的筆記【講堂錄】中,從首頁至11頁,用小楷工工整整地將【離騷】、【九歌】全文抄錄,並在正文的『天頭』上,寫下了【離騷】各節的提要,同時,對許多詩句進行圈畫和註記。

楷書爲草書所本,碑文書法爲研究毛澤東書法演化歷程提供了無比珍貴的實證。

天『子』 發表於 2025-7-26 10: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毛澤東楷書〖離騷〗之書學淵源與精神氣象】

毛澤東同志早年楷書【離騷】墨跡(1913年作),實爲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書學流變與革命家藝術精神之珍貴標本。此作現存於武漢東湖磨山石刻,與其【商鞅徙木立信論】並稱青年毛澤東楷書雙璧,其書學價值與人文內涵值得深入闡發。

一、書學淵源考辨
此作結字方正嚴謹,筆力沉雄,顯見顏魯公【多寶塔】之筋骨,而波磔間暗含【乙瑛碑】隸意,恰合清代碑學復興之餘緒。觀其"獨服曾文正"之自述,可知其早年取法曾國藩"剛健含婀娜"的楷書體系。然細察點畫使轉,又見黃山谷"長槍大戟"之筆勢,尤以豎畫之挺拔、撇捺之開張爲證。此種熔鑄碑帖、兼采眾長的書學路徑,實爲湖湘書派之典型特徵。

二、藝術特徵析微
全篇二千四百餘字,字徑不足盈寸而氣象宏闊。用筆方圓並濟,橫細豎粗對比強烈;結字中宮緊收而外拓舒展,暗合"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之古典美學原則。尤爲可貴者,是其"楷中寓行"的書寫性表現——看似規整的章法中,筆勢連綿處可見【聖教序】遺韻,此乃青年毛澤東浸淫晉唐法書之明證。

三、文心書道互證
毛澤東終生推崇屈原,稱其"首屈一指"的文學評價,與此楷書【離騷】的鄭重創作形成精神呼應。作品中嚴謹的章法秩序與激越的筆勢張力,恰似【離騷】"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的辯證統一。透過筆墨可見,青年毛澤東既繼承了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求索精神,又展現出"書爲心畫"的藝術自覺。

此作在毛澤東書法演進史上具有坐標意義:既是對湖湘書學傳統的承續,又是後來"毛體"草書變革的根基。其價值不僅在於稀見的楷書面貌,更在於揭示出革命家藝術修養的深厚底蘊。今人觀此墨跡,當思"文變染乎世情"之理,體會書法藝術與時代精神的血脈關聯。

(全文798字)
熊季 發表於 2025-7-29 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毛澤東楷書〖離騷〗之書學價值與精神意涵】

毛澤東同志早年楷書【離騷】墨跡,實爲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書學流變之重要實物。此作書於1913年湖南第一師範時期,正值新文化運動前夕,其書法風貌既承晚清碑學餘緒,又暗含個性突破之端倪,誠可謂"師古而不泥古"之典範。

一、書學淵源考辨
觀此楷書【離騷】,結體方正而不失靈動,用筆沉穩而時見鋒芒。其橫畫收筆處多見隸書"雁尾"之意,豎畫則顯顏魯公骨力,此乃曾文正公"剛健含婀娜"書風之嫡傳。然細察點畫使轉間,已見黃山谷"長槍大戟"之勢,尤以撇捺開張、結構錯落處最爲明顯。青年毛澤東熔曾、黃二家於一爐,更參以己意,形成"楷中蘊隸,靜中寓動"的獨特面貌。

二、藝術特徵析微
此作最可貴者,在於展現書家早期嚴謹的筆墨功夫。全篇二千餘字,筆筆精到,字字珠璣,無一懈筆。其小楷能於方寸間見恢宏氣度,細觀"路漫漫其修遠兮"等句,橫平豎直中暗含波瀾,恰似屈子行吟之狀。墨色濃淡相宜,行氣貫通如"亂石鋪街"而自有章法,足見青年毛澤東對傳統的深刻理解與超常把控力。

三、文心書道互證
毛澤東終生推崇【離騷】,此作非徒書藝習作,實爲精神共鳴之寄託。其評屈原"首屈一指"之語,正可反觀此書創作狀態——以恭謹楷法書寫【離騷】,恰是"尚友古人"之實踐。書作中剛勁不阿的筆勢,與"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文心相互映發,構成藝術形式與思想內容的完美統一。

此幀墨跡在書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既爲研究毛澤東書風演變提供關鍵實物,亦折射出近代知識分子"以書載道"的文化自覺。其價值不僅在於"名人墨寶",更在於見證了中國書法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複雜歷程。今人觀此,當思書法之道,貴在"取法乎上得乎中"的傳承精神,更貴在"我手寫我心"的創造氣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