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66|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翁志飞临东坡《寒食帖》,有神韵!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1-2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请先欣赏翁志飞临《寒食帖》局部 视频

《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寒食帖》高清大图

(建议手机横屏欣赏)

4f4c9e71ba70e12aa47a8546e448d17b.jpg

释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买椟还珠 发表于 2025-3-28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札记》论翁志飞临《寒食帖》之妙得神韵

东坡《寒食帖》者,乃谪居黄州时郁勃之气所凝。其书以意驭笔,跌宕恣肆,墨渖间可见"石压蛤蟆"之拙趣与"绵里裹铁"之骨力。今观翁志飞临本,有三妙尤可称道:

一得"势"之妙。翁氏运笔取东坡"偃笔侧锋"之法,如"春江欲入户"数字,横画取斜势而中宫紧收,恰合原帖"屋漏痕"之意。其行气连绵处若"空庖煮寒菜"句,笔断意连,将东坡困顿中勃发的生命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得"韵"之妙。原帖"年年欲惜春"之"年"字长竖如孤松傲立,翁氏临写时以颤笔作枯涩状,墨色由润及焦,暗合诗中"萧瑟"之境。至"破灶烧湿苇"句,飞白处尤见功力,非徒摹形貌,实得东坡"无意于佳乃佳"之三昧。

三得"情"之妙。翁氏临作中,"君门深九重"数字骤然收紧,结体欹侧欲倒,复于"坟墓在万里"展为开张之势。此般虚实变化,深谙东坡"以书泄愤"之旨,使笔墨成为诗人"哭途穷"的视觉延伸。

昔董香光谓:"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翁氏此临,合于东坡笔法而不拘形似,离于原帖皮相而独摄其神。观其视频中运笔节奏,缓处如"卧闻海棠花"之凝滞,疾处若"死灰吹不起"之决绝,皆与诗境相表里。此非寻常摹写,实为隔代知音的心灵对话,可谓"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之现代诠释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