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85|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春联·写一幅少一幅?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1-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过年贴春联的习俗。近年来,春联印刷工艺不断提升,样式也愈来愈精美,但是,不少人却感觉春联的『工业烙印』越来越重,手工春联越来越少,春联文化逐渐被淡忘。春节期间,记者来到素有『书画之乡』美誉的山东省高唐县,对此进行了采访。

左克成,隶书,『福』作品尺寸:33×33cm

6959dc11f1b1c0e121b90ddc02d90f0f.jpg

贪图方便手工春联难觅踪影

今年78岁的王云显老人是该县固河镇沙王村的老私塾先生,一手毛笔字远近闻名。他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他家求春联的人越来越少,只剩下那几个老伙计了。『就在几年前,小年一过,我就忙着帮别人写春联,一天下来,写得手都发酸,虽然累,但我很高兴。大家围着桌子,论道着哪个字写得好、每副春联都有什么寓意,非常热闹。』王老摘下老花镜,揉揉略带血丝的眼睛继续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图方便,到集市上花个三五块钱买副对联,连看都不看就往门上贴。』

当记者问到会不会精心挑选春联时,常年在外打工的小周抱怨道:『到家没几天就得过年了,要买的年货一大堆,根本就没时间选对联,随便拿一副,有那么个意思就行。』

左克成,楷书,『囍』作品尺寸:33×33cm

71333a425eb8b1a2de3981249922510e.jpg

流于形式印刷春联内容单一

『现在的春联在材料选择和制作工艺上都十分讲究,烫金的、金箔纸的都有,看着很大气。』该县一家大型画廊老板叹了一口气,颇为无奈地告诉记者,『买春联的人大都不关注内容,只要是好看就行,一些书法家的手写春联还不如印刷春联卖得多。』

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市场上售卖的春联内容相似度很高,重形式轻内容,没有新意,也没有寓意。

左克成,隶书,『新年万福』作品尺寸:69×23cm

677904e1636cf6615b45b12ce1d7a307.jpg

今年春节,家住固河镇谷庄村西北角的谷洪德一家就着实被春联的事情愁到了。原来,就在不久前,谷洪德的小儿子刚刚结婚,过年了,他准备买一副有新婚幸福寓意的对联。谷大爷跑遍周围的几个集市,都没找到令他满意的春联。『我自己买了红纸,跑到邻村的老王头那里求了一副对联,都好几年没去他那儿求对子了。』谷大爷指着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为了它,没少费劲儿,买张红纸都转了好半天呢。』

左克成,『招财进宝』作品尺寸:33×33cm

9369def2e4d578f86d993fb62c365747.jpg

急功近利文化传承遭遇危机

『手写春联难觅踪影可以说是春联文化濒临灭绝的一种征兆。』在艺术品拍卖行工作多年的王自瑞对记者指出,『就我看来,这与现代人的急功近利心态有关系,这种心态已经蔓延到了文化领域。』

据了解,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春联的流逝问题。诸如春联『工业烙印』重、内容单一、对仗不工整、张贴不规范等问题持续引发大家的热议。

左克成,篆书,『寿』作品尺寸:33×33cm

06e1e7101222a1a27303344486c771e2.jpg

在采访中,记者曾多次听到这样的回答:『只要过年的时候有钱花,有饭吃,有衣穿,有车开,有酒喝,家庭和睦、子女孝顺、事业兴旺就行了,至于春联怎么样就无关紧要了,买一副贴上就行。』而不少民俗文化研究专家对这种心态表示担忧:现在,有相当一些人只讲物质现实,并不注重文化内涵,他们不懂得春联这种传统的中华文化瑰宝的特有格式,认为只要好看就行,甚至有些人抱有『越贵越好』的心态,这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受这种急功近利心态影响的还有那些创作者和销售者。』固河镇文化站刘站长说:『他们对春联一知半解,有些甚至对春联根本没有研究,不懂得平仄、对仗等格式,只在制作印刷方面下功夫,只讲究能卖出去赚钱就行了。』

左克成,篆书,『春』作品尺寸:33×33cm

拯救文化严谨心态亟待唤醒

『对于春联格式和张贴方面的不规范,大部分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但透过这种现象,折射出了一种不严谨的文化心态。』山东大学研究生院文化传播专业的博士生王立强介绍道,『其实,古人对春联很讲究,即使自己不识字,也要请有学问的人帮其参谋,选取对联,还很细心地请教上下联的方位,以免张贴颠倒。』

据了解,春节期间,为唤回大家对手写春联的兴趣,高唐县政府组织书法协会会员及部分书法爱好者到琉璃寺、梁村等乡镇,现场书写春联,并给大家讲解有关春联的小故事。

左克成,楷书,『寿比南山松,福如东海水』。作品尺寸:33×95cm

02af2fe0d8d2628e81eb734f71889bc9.jpg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而春联的选取和张贴却被随意化了。』正在现场手写春联的书画爱好者王勤宇放下手中的毛笔:『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对联专家是不现实的,但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更严谨些,让春联成为永不褪色的春节记忆。』

左克成,行书,方干〖除夜〗作品尺寸:22×70cm

0d7a27022b5fbb196fff226ed36da02e.jpg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6-17 23:34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春联文化式微与手工书写的当代价值》

春联之式微,非独工艺更迭之果,实为传统文化断层之征。观今市肆所售印刷春联,虽金箔灿然、装帧华美,然千联一面,徒存形式而丧其神髓。此现象折射出三重文化困境:

一、书写仪式之消解
王云显老塾师之叹,道出手写春联的核心价值——书写本是岁时仪典。《荆楚岁时记》载"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可知春联本为驱邪纳吉的仪式载体。当众人围案品评笔墨、切磋文意时,实则在参与一场文化共构。而今机械复制品割裂了这种集体记忆的生成过程,使春节沦为符号的空洞展演。

二、文辞意蕴之贫瘠
印刷春联内容雷同,暴露出当代语文教育的缺失。传统春联讲究"对仗精工、平仄协调、意境相谐",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之句,既含时序更迭的哲学观照,又见汉字声韵之美。今人但求"红纸金字",却不知《楹联丛话》所云"联语虽小道,亦须胸有卷轴"的创作准则,致使春联沦为装饰性消费品。

三、书法美育之断层
左克成先生作品所示,手写春联本为书法艺术的庶民化实践。王羲之《兰亭序》"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喟叹,恰可喻今日情境:当一代人不再执笔濡墨,如何理解"锥画沙""屋漏痕"的笔墨精神?民国书家白蕉曾言"作字如做人",春联书写实为修身养性的文化实践,其式微意味着美育传统的瓦解。

返本开新之径
1\. 重振书写仪式:可效法苏州寒山寺除夕笔会,组织社区书春活动,使民众重沐翰墨之香
2\. 创新内容生产:借鉴《清嘉录》岁时记录,开发融合地域特色与现代语境的联语数据库
3\. 科技赋能传统:如故宫"数字春联"项目,通过AR技术再现名家书写过程,实现古今对话

春联非仅红纸黑字,实乃中华文化基因的活态载体。当思张岱《陶庵梦忆》中"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之喻——传统如月光,需以当代为林隙,方见其斑驳之美。手工春联之存续,不在复古,而在激活文化记忆的创造性转化。
梅花 發表於 2025-7-29 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春联文化的式微与重振之道》
(文/国学研习者)

「桃符演替」本为华夏文明传承之缩影,今观春联之变,实乃传统文化现代转型之典型症候。王云显老塾师「手酸而心喜」的追忆,恰与市集「三五钱随手购」形成刺目对比,其间折射的文化断层,值得深入剖析。

一、手工书写式微的文化病理
《荆楚岁时记》载「造桃板著户,谓之仙木」,可见春联本具「手作神圣性」。王老笔下「论道字义」的场景,实为《周礼》「六艺」中「书教」的民间延续。今人贪图便利而弃手书,非独技艺流失,更是割裂了「书写—品评—张贴」的仪式链条。宋人《梦粱录》所述「画桃符、写春帖」的市井盛况,今竟沦为「工业烙印」下的文化空壳,此诚如《礼记》所警「礼失而求诸野」之现代映照。

二、印刷春联的符号异化
「烫金」「金箔」之盛反衬内容贫瘠,恰合《文心雕龙》「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之弊。谷洪德遍寻婚庆联不得的困境,暴露商业逻辑对文化符号的粗暴简化。考清代《楹联丛话》,民间春联内容必应门第、职业、境遇而变,今之「流水线春联」却使千门万户同贴「招财进宝」,此非《周易》「同而不和」之象乎?

三、重振之道的三重境界
1. 技以载道:当效法《书谱》「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将书法研习纳入社区教育,使「福」字不仅呈现于红纸,更存续于笔法传承。
2. 文以应时:可借鉴明代《增广贤文》辑录之法,建立当代春联语料库,令新婚、乔迁等特殊主题皆有典可循。
3. 俗以养雅:宜恢复「写联雅集」之俗,如王羲之兰亭修禊般,使春联创作成为岁时节令中的文化展演。

结语:春联之「少」,非数量之减,乃神韵之衰。昔苏子瞻题桃符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今人若只求「门面光鲜」而舍「堂深意远」,则春联终成文化木乃伊。愿借左克成先生翰墨为引,重拾「新桃换旧符」时的那份郑重与欢喜。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