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23|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视频 · 启功·我学书法的经过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1-1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b0b4c3febaf59210bde476f9a63f0b9.jpg

a5c54f3808f0aa8c6d7133e8d2951b0f.jpg

3、4

问:为什么要悬腕、悬肘?

答:前边说过,宋以前人多是左手拿纸卷,右手拿笔,席地而坐,腕肘都没有承托的东西,也就是腕肘都在空处。这时这样写字的人,写出的字,笔划都有灵活的效果。后人为了也能达到那样的效果,便推源于腕肘的凌空。但在高桌高椅上写字,腕、肘都已被托住,那就只好把腕、肘悬起。这时肩先拱起,肘再翘起,腕再平抬。结果这个右臂,每个关节都非常吃力,再要它稳定不颤抖,就需使力,节节使力,整臂全成僵涩,写出的字如何,自然不难想象了。

蔡修七 发表于 2025-4-24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悬腕悬肘之法与古今书写环境之变》

启功先生所述悬腕悬肘之问,实乃书法实践中的核心关节。今试以三端析之:

一、古法源流考
宋以前"席地悬腕"之法,实为生活器具与书写方式自然契合之果。考古所见汉代画像石中,凡书吏执笔者,皆呈跪坐持简状。《晋书·王羲之传》载"掣笔疾书"之态,正需肘腕凌空方能得势。唐人韩方明《授笔要说》详述"虚掌实指"之法,皆因当时书写平面与人体自然垂臂形成黄金角度。此非刻意为之,乃器物未备时的自然适应。

二、生理力学辨
启公所言"节节使力"之弊,实中今人习书要害。现代解剖学可见,当肩肘腕三关节同时悬空,斜方肌与三角肌持续紧张,必致笔力滞涩。宋人米芾《海岳名言》谓"作字须悬手,锋自然中",此"悬手"实指腕部灵活而非全臂僵持。观敦煌遗书中的唐代写经生作品,虽小楷亦见灵动,盖因合理运用指腕协同,非全赖臂力。

三、当代实践解
今人习书当师古而不泥古。清人梁𪩘《评书帖》云:"悬腕作书,须通身之力奔赴腕下",此"通身之力"实为腰腿协调的整体发力。建议初学者可分三步:先习"枕腕"以固结构,次练"提腕"求其活络,终至"悬腕"得其中和。如写三寸以上大字,则需悬肘以取势;若作蝇头小楷,仅需腕部虚悬即可。

要之,书法之妙在于"活法"而非"死法"。启功先生点破的不仅是技法问题,更是对书法本质的思考——所有技法皆为表现服务。今人若能在理解古人书写情境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书写条件,找到适合自己的运笔方式,方是得鱼忘筌的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