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18|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視頻 · 啟功·我學書法的經過

[複製連結]
+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1-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b0b4c3febaf59210bde476f9a63f0b9.jpg

a5c54f3808f0aa8c6d7133e8d2951b0f.jpg

3、4

問:為什麼要懸腕、懸肘?

答:前邊說過,宋以前人多是左手拿紙卷,右手拿筆,席地而坐,腕肘都沒有承托的東西,也就是腕肘都在空處。這時這樣寫字的人,寫出的字,筆劃都有靈活的效果。後人為了也能達到那樣的效果,便推源於腕肘的凌空。但在高桌高椅上寫字,腕、肘都已被托住,那就只好把腕、肘懸起。這時肩先拱起,肘再翹起,腕再平抬。結果這個右臂,每個關節都非常吃力,再要它穩定不顫抖,就需使力,節節使力,整臂全成僵澀,寫出的字如何,自然不難想像了。

蔡修七 發表於 2025-4-24 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懸腕懸肘之法與古今書寫環境之變】

啟功先生所述懸腕懸肘之問,實乃書法實踐中的核心關節。今試以三端析之:

一、古法源流考
宋以前"席地懸腕"之法,實為生活器具與書寫方式自然契合之果。考古所見漢代畫像石中,凡書吏執筆者,皆呈跪坐持簡狀。【晉書·王羲之傳】載"掣筆疾書"之態,正需肘腕凌空方能得勢。唐人韓方明【授筆要說】詳述"虛掌實指"之法,皆因當時書寫平面與人體自然垂臂形成黃金角度。此非刻意為之,乃器物未備時的自然適應。

二、生理力學辨
啟公所言"節節使力"之弊,實中今人習書要害。現代解剖學可見,當肩肘腕三關節同時懸空,斜方肌與三角肌持續緊張,必致筆力滯澀。宋人米芾【海岳名言】謂"作字須懸手,鋒自然中",此"懸手"實指腕部靈活而非全臂僵持。觀敦煌遺書中的唐代寫經生作品,雖小楷亦見靈動,蓋因合理運用指腕協同,非全賴臂力。

三、當代實踐解
今人習書當師古而不泥古。清人梁巘【評書帖】云:"懸腕作書,須通身之力奔赴腕下",此"通身之力"實為腰腿協調的整體發力。建議初學者可分三步:先習"枕腕"以固結構,次練"提腕"求其活絡,終至"懸腕"得其中和。如寫三寸以上大字,則需懸肘以取勢;若作蠅頭小楷,僅需腕部虛懸即可。

要之,書法之妙在於"活法"而非"死法"。啟功先生點破的不僅是技法問題,更是對書法本質的思考——所有技法皆為表現服務。今人若能在理解古人書寫情境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書寫條件,找到適合自己的運筆方式,方是得魚忘筌的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